摄影指导鲍德熹:拍《功夫之王》是做文化交流(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1日08:13  新浪娱乐
摄影指导鲍德熹:拍《功夫之王》是做文化交流(2)

鲍德熹

  新浪娱乐:您觉得一部影片有正面的道德观很重要吗?

  鲍德熹: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影片都有正面的道德观。尤其是好莱坞大片,近期比如《变形金刚》或者《蜘蛛侠》,永远是正义战胜邪恶,歌颂的是正义或善良。道德观脆弱的影片在世界电影里是少数和危险的,因为观众的评价和票房的打击都很危险。好莱坞其实道德观念很强烈,因为八大制片公司虽然没有一个所谓的审查机构,但是因为要对卖片负责,要让更多的观众去看,因此它们的影片里道德观普遍都正确。

  新浪娱乐:您觉得为什么功夫片在国外那么受欢迎?是因为这种影片的类型多是外在动作,好理解一些么?

  鲍德熹:我并不认为功夫片只有外在动作,比如《卧虎藏龙》对中国文化的阐释就很独特,虽然它有二十多分钟的飞檐走壁和打斗的段落。因为对外国人来说,内地香港台湾的明星比如李小龙李连杰(摄影指导鲍德熹:拍《功夫之王》是做文化交流(2) blog)和成龙这些先驱的功夫片早已被他们熟知,他们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愿意从功夫片里去看中国。

  新浪娱乐:据导演明可夫说《功夫之王》的片名是您取的,为什么会为这样一个故事想到这个名字?在您心目中是否有谁能胜任功夫之王的称谓?

  鲍德熹:这个片名是我取的,最开始的讨论阶段,大家说的都是《J&J Project》,但这不算一个片名,我们的英文片名是《Forbidden Kingdom》,用了英语里对紫禁城(Forbidden City)的称谓。对中国人来说,“禁止的王国”这样的片名不很实在,不切合影片内容。我觉得双J(李连杰和成龙)在当今功夫片明星中,算得上称王称霸,因此就提议我们的片名叫《功夫之王》。另外一个隐藏的信息是,这个美国小男孩他从不懂到学习中国功夫,他将来在武功上的造诣是未知的,他是不是功夫之王我们还不知道。因此就为另外的故事引伸出来,打下埋伏。

  《功夫之王》用到了我所有的人生经验

  新浪娱乐:《功夫之王》相较您以往的摄影经验,有何不同?

  鲍德熹:这次很不一样。以前用好莱坞的钱来讲述完全东方的故事是不可能的。老板和导演是美国人,合拍的华谊兄弟公司、拍摄地、故事背景和演员大部分都是中国的。像我以前要么老板来自香港、内地或美国,没有像这部片子一样有这样密集的东西方文化的聚合,我们这次合作的团队也如此。

  而且我们的片子预算很大,投资了7000万美金,这在我的拍摄经历里算是成本最高的电影。所以我的压力很大,不能随意拍,如果拍得不好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还会影响其他有意向来中国投资拍电影的人的兴趣和信心,更重要的是,很可能会难以表达并传播东方文化。

  在我拍这个影片时,用到了我所有的人生经验,比如我教过书学到的的组织和谈吐,我在银行做过事,精打细算能对预算负责。

  这部影片我们是用高清拍摄的,我又有过在内地拍片的经验。虽然我们的影片很多地方的景都不适于拍摄,但我仍坚持完成了。我想的是怎么去好好地协助导演在影片里塑造出东方的神秘感,同时又不让国人笑话。

  新浪娱乐:这部电影的童话或魔幻的色彩很重,而导演罗伯擅长拍摄动画片,就影片风格以及导演对影片的把握上,对于摄影是否有特殊的风格和要求?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