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樟柯:汾阳小子向新一代电影大师的转变(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4日15:40  人民网
贾樟柯:汾阳小子向新一代电影大师的转变(图)

贾樟柯

  10年前的贾樟柯远没有现在这般声名煊赫,这位一度游走在地下边缘的独立电影人,用自己的实践书写了一段电影传奇。

  贾樟柯

  汾阳小子的港片年华

  1970年5月27日生于山西汾阳的贾樟柯,来自于一个教师家庭,其父在县里的中学当老师,少年时的贾樟柯和同龄人一样,都是很少和父亲聊天,但是每当贾樟柯要做出一些重要的抉择之时,总是要和父亲商量一下,这个习惯也促成了他日后走上电影之路。

  中学时代的贾樟柯并不是一个优等生,数学就非常差,几乎就没有及格过。但是贾樟柯的文科成绩非常好,闲暇时还喜欢尝试写写小说和诗歌,他自认写的诗歌作品和席慕容是一个路数,走的是煽情路线,但是这些作品都是贾樟柯自娱自乐之用,他并没有想过踏上文学之路。更为严格一点说,少年时代的贾樟柯并没有什么切实的理想,他更多的时光是在录像厅里度过的。

  80年代中后期,中国各地的录像厅事业如雨后春笋,录像厅在乡镇一级都已经普及,贾樟柯居住的汾阳县城也不例外。泡录像厅是贾樟柯重要的课外活动,《英雄本色》、《喋血双雄》、《警察故事》《醉拳》等等一系列港片熏陶了贾樟柯的心灵,他痴迷于港片不能自拔,看过《少林寺》等经典武打片之后,上街找人干架是贾樟柯最惬意的事情,打架是没有理由的,那完全是一种情绪的宣泄,通过与同龄人的冲撞,贾樟柯找到了生活中的电影片段。也真是那段激烈冲撞的少年岁月,让贾樟柯结识了很多同甘共苦的好兄弟,这些记忆在他日后的“故乡三部曲”中都会有所反映。

  1991年,21岁的贾樟柯被父亲勒令送到太原学画画,他并不想成为一个画家,但是为了考上大学,他只能听从父亲的安排。在一个百无聊赖的下午,贾樟柯鬼使神差般地进入一个门可罗雀的电影院,那里正在放映陈凯歌的《黄土地》,贾樟柯一下子就被银幕上枯老的黄土地给深深吸引,太熟悉了,贾樟柯亲友们世世代代就生活在这样的土地上,年年月月重复着同样的日子,这就是中国西北部的农民,在他们身上可以看到中华民族上千年的文化印记。看完电影出来以后,贾樟柯完全被震住,他从来没想到电影还可以这样拍,能够通过影像来表现一个民族的精神,他下定决心要当导演,虽然他不知道当导演究竟要准备些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能否迈入北京电影学院(blog)的大门,但他只有一个念头在脑中闪动,那就是——要当导演!

  山西青年的北京时光

  当父亲听完了贾樟柯对于导演理想的阐述以后,他一开始是极力反对的,当经过长久的交谈的之后,家里最终还是决定让贾樟柯报考电影学院,那时贾樟柯已经快22岁了,相对于正常入学的毕业生来说,这已经是个本科生毕业的年纪了。

  《小武》

  贾樟柯用了三年才考上电影学院,1997年他本科毕业时,用独立影片《小武》告别了自己的学生时代。《小武》是贾樟柯自筹资金拍摄,镜头对准了贾樟柯的故乡汾阳县,青年小偷小武在经历了爱情和职业的失败以后,在众目睽睽之下显得彷徨物主。有的评论者认为,《小武》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现实主义电影,风格毕竟意大利名作《偷自行车的人》,《小武》绽放的创作激情势不可挡,贾樟柯几乎代表了中国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一代青年导演。

  至于贾樟柯为何选择用汾阳的小偷生活作为他电影的切入点,他个人的看法是侯孝贤的电影《风柜来的人》深深影响了他。侯孝贤的这部作品讲述的是带有自传色彩的一个故事,完全是纪录片式的风格,长镜头、风土化,剧中人物的生活也极为平实,贾樟柯从这部电影中看到了自己的年少岁月,他决定通过相同的方式来用影像纪录青春。《小武》就是他第一部回忆故乡时光的作品。《黄土地》让贾樟柯走上电影之路,《风柜来的人》让贾樟柯懂得怎样走电影之路。

  虽然《小武》是一部描写乡镇生活的影片,但这部所具备的现实主义却震惊了世界,暂且抛开国外影响不说,中国内地很多文艺界人士都对《小武》致以极高的评价,一贯保持低调风格的贾樟柯没想到自己竟然成为城市小资们崇拜的偶像,他的这部地下作品也迅速在各大城市中蔓延开来。

 [1] [2] [下一页]

贾樟柯吧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