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 电影宝库 > 徐克《深海寻人》专题 > 正文
人心冷暖 世态炎凉 大海无量
徐克的《深海寻人》讲述的一对年轻恋人在海底进行求婚,爱情的主题不得不让我们联系到那部“我心永恒”的《泰坦尼克》。人类永恒的话题——爱。当冰海沉船,逃难众生态的写照如白驹过隙,冲冲一瞥到了84年后。最豪奢的蒸汽游船泰坦尼克号在潜水探测仪传回来的画面中,如此落寞,这具残骸,破败不堪,在外人看来它也仅是一具被侵蚀了的破船,但在年近百岁的Rose记忆深处,眼前的没落不掩曾经的辉煌。那个在泰坦尼克振臂高呼“我是世界之王”的青年,赢得了船票,赢得了爱情,他这一生最幸运的事情都给他碰见了,踏上的远航,只是一个人人都将去,永远不再回来的地方。而那些不择手段为冲上救生艇的人们,输了财富、输了荣誉,成为恬不知耻的代表。当世俗潜入深海为寻“海洋之心”,而一直留在老人深边的宝石却沉入深海,与海长眠。
当我们回首这段11年前经典爱情时,试问大海何时成为人性的角斗场?身犯险境时,在其中撕裂扭打的不只是低劣卑鄙与富贵荣华,还是善恶丑。同是海难影片的《怒海孤舟》(1944),在悬念大师阿尔弗尔德·希区柯克像用手术刀一样的镜头下,解剖人性。比起《泰坦尼克》有崇高爱情命题,而希区柯克却将劫後余生者在大海上漂泊,展现出人性中高贵和邪恶并存的本质。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中,受难者的粮食、淡水所剩无几,他们当中有船员、旅客、老人妇孺,在每天面对死亡的威胁下,他们彻底的暴露出人类本性的善恶丑。恶者则露出狰狞残忍的面貌,为求自保,不惜牺牲他人的性命;善者为救众人,背负道德枷锁,弃小救大;丑者在获救之后,戴上卫道士的嘴脸,漠视一切努力。真可谓人心冷暖,世态炎凉。
或许是因为海洋拥有着不可测知的深度和变幻莫测的面孔,它给漂泊其中的人心带来很多的复杂。《海滩》中年轻人酷好旅游世界,寻找刺激,得知普吉岛有一处人间天堂,游过碧色的大海,到此世外桃源,发现常住这里的人们,如同种植在此的大片大麻田,人性的自私与堕落就像毒品一样,容易上瘾。人为圈养起来的“天堂”与那遥想的“伊甸园”相处成拙。导演雷德利·斯科特拍《巨浪》时,就在影片中用存活率据说只有万分之一白色的巨浪,质问人性——蔑视同伴生死的行为比巨浪吞噬生命,危险犹过之无不及。其最经典的例子是由约翰·休斯顿执导自然主义作家赫尔曼·麦尔维尔名著改编的《白鲸记》(1956)。大海中船员们在船长与大白鲸的搏斗中成为牺牲品,因为一个复仇的偏执狂的意志导致了很多无辜船员葬身海底的悲剧。
人类本性问题的哲理探索成为海洋类型片的核心。同样,由雷内·克莱芒导演 阿兰·德龙主演的《怒海沉尸》(1960),在通片的高明布局下,悬念有如站在悬崖边一样惊险。而阿兰·德龙扮演的冒版富家公子不但充满了“俊美坏男人”的邪恶魅力,还将发生在帆船上的这次谋杀,处理得不带一点血腥。此片后来被再次翻拍为《天才雷普利》,似乎选择了海上展开罪恶,对于凶手杀人更容易毁尸灭迹,所以犯罪题材为主的影片还有:《深深深》(1977)、《碧海追踪》(2005),无一例外地以金钱、毒品、诱惑、欲望为其推波助澜。想想《阳光下的罪恶》中闲适的海洋风光,正如大侦探波罗所说:“夫人,天空很蔚蓝,太阳很耀眼,但是那里都会有阳光下的罪恶。”对于无穷无量的大海来说,人性永远是那么刺眼。文/么么酷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