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芦苇批中国电影素质差 称影视圈名声狼籍(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7日10:50  南方人物周刊
编剧芦苇批中国电影素质差称影视圈名声狼籍(3)

芦苇在《活着》的拍摄地驻扎多时,拍下许多珍贵的现场照片——这是张艺谋、巩俐、葛优一干人在看监视器中的回放镜头

编剧芦苇批中国电影素质差称影视圈名声狼籍(3)

芦苇说,那时艺谋会骑着自行车到他家中谈电影,现在成了社会明星,见面越来越少了

编剧芦苇批中国电影素质差称影视圈名声狼籍(3)

拍摄《霸王别姬》时的张国荣面如满月,芦苇说:他扮成戏妆比女人更妩媚

  人物周刊:说说你跟电影结缘的经过吧。

  芦苇:一开始画布景,叫绘景工,挺脏的,拎个桶,拿个大刷子,在天幕上画画,但是我很高兴。那是1976年,“文革”还没结束。

  直到1978年前后,开始接触到外国电影,像《折磨》、《望乡》,对我冲击相当大。电影太迷人了,做一部好的电影,跟画一幅好画一样过瘾,都能带来灵魂上的欢悦和震动。

  80年代初,中美两建交以后,“美国电影周”引进了5部大片作为文化交流,只在北京、上海几大城市有限上映,西安是其中之一。《巴顿将军》、《雨中曲》、《黑驹》、《原野奇侠》、动画片《白雪公主》,真棒,特别是《黑驹》,上映一个礼拜,我连看了5遍,一边看,一边飞快地画每一幕的画面速写,记它的构图,记背景音乐的简谱。后来我在西影厂的那些年龄相仿的朋友周晓文、何平都去当导演了,大家一起讨论剧本,我也常提修改意见,一来二去,我说不如我自己写算了。这一干,20多年了。

  人物周刊:听说张艺谋他们,以前都是你在西影厂的老朋友,以前还常常骑着车到你这里来谈电影,现在见面不容易了吧?

  芦苇:拍《黄金甲》的时候我见了他一面,他让我去帮他搞剧本,我没答应。我只是帮他拍了几张在拍摄现场谈本子的照片,这常常让我想起我们以前在一起拍《活着》的时候,那时我们没日没夜地说戏,而巩俐躺在旁边的长椅上昏睡不止,那时他们还是恩爱情侣。《活着》是张艺谋迄今为止最成熟的一部电影,把握非常老到,没有装腔作势,没有力不从心。

  人物周刊:现在的商业大片,出场前声势浩大,出场后往往令人失望。说说你对《黄金甲》的看法吧。

  芦苇:我觉得不好,我当时就很坦白地跟他说了,但告诉他他也不接受。他的角色已经变了,过去老谋子是电影艺术家,现在他是电影明星。明星和艺术家判断的尺度和价值观是不一样的,心理也会发生极大的转变,这是人性的弱点。这不是他们的问题,这是所有人的问题。我不怕批评他们,我再怎么批评他们,他们不会觉得我有恶意,尽管他们现在已经很脆弱了。

  但他们也没有伟大到我不敢评价的地步。

  人物周刊 :你觉得这次的《赤壁》如何?

  芦苇:只能算个标准的商业大片,从剧情到场面都可看成“中国版《特洛伊》”。观众希望历史片能闪烁出精神的光辉,但《赤壁》只是娱乐片,所以大可不必有这类要求。武戏延续了吴宇森过往的暴力美学,战争场景极具视觉冲击力,但文戏很平庸。最遗憾的是,他把握历史人物的能力远不如他把握黑社会人物的能力。再则,出于商业考虑,影片戏剧力量过于分散,什么都想要,就注定要冒“什么都平庸”的风险。

  人物周刊:你跟张艺谋合作已经是15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正是中国电影的一个高峰,而这15年来,中国电影,包括电影环境、电影市场、电影人,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芦苇:我很幸运,我跟张艺谋、陈凯歌这两个导演合作的时候,都是他们艺术上最好的时期。我与艺谋同岁,比凯歌大两岁,我们都处在最好的状态,中国电影在那几年呈现出一批精神品质非常高的、不逊于国际同行的作品。

  拍《霸王别姬》和《活着》的时候我比较高兴,我觉得我们终于起步了,可我没想到,那就是我们的终点。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新闻排行】【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