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谢晋记录知识分子的文化精神社会良知和责任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0日10:25  东方网-文汇报

  本报记者 陈晓黎

  当年黑泽明去世之后,电影评论界曾说过,亚洲电影的旗帜现在就交到谢晋手上了。而谢晋生前常挂在嘴的话则是,“时间是检验一部电影的真正标杆”。在谢晋离世的今天,我们看到了时间的光影在谢晋的电影以及关于谢晋电影的争论里闪过,20多年前的那场关于“谢晋模式”的激烈争议到了今天,就像电影接受时间检验,一切水落石出。

  昨天,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倪震和郑洞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几乎都谈到,谢晋以及他所创造的独特的电影叙述方式——“谢晋模式”,已然成为中国电影的一座里程碑,不可替代,不可复制。这种“模式”对现实的参与,对灵魂的自省,对社会的多重剖析都在提醒人们:正视知识分子的一种文化精神,一种社会良知,一种思考的责任,而这些,才是电影真正的文化境界;谢晋所开创的中国电影的“谢晋模式”,记录了这一代知识分子的良知与觉悟。

  归为“第三代”却又超越代际

  郑洞天认为,谢晋是现实主义电影的集大成者,其自成系列的影片几乎成为相当长一个历史阶段中国电影不可逾越的经典。虽然在整个中国电影史的代际序列上,谢晋被归为“第三代”,但实际上他完成了对代际的超越。跨越时代的谢晋电影,仿若关于其个人与电影纠缠的“电影传奇”,有起伏,也有涨落,他将自己的身影投射在新中国电影发展浪潮的中心。

  作为一种现在时态叙事和即时性观赏的艺术,电影与生俱来被打上了时代的印记。艺术家中的许多人,自己也未必情愿那么清醒或者清晰地保持这种与时代的联系,但也有一种人是自觉的。在他的作品中,既张扬着时代的耀斑和神采,也刻录着时代的困顿与荒唐。从艺术史的角度来说,其中的种种也许不具隽永的意义,但由于它们最直观地反映着创作者心灵与彼时彼地的呼应,因而常常最有认识的价值。

  谢晋四十多年的导演生涯,导演了36部电影,如《女篮五号》、《天云山传奇》、《高山下的花环》等等,拍的几乎都是当时的现实生活;仅有的三部历史题材里,《鸦片战争》是其中之一,同样可以找到选材与现实的某种契合。

  回顾这个作品系列,郑洞天说,它几近一本上世纪50年代以来社会起落的大事记,大多是发自被时代所裹挟的激情。更有意思的是,虽然很早就有一只耳朵戴上了助听器,谢晋并非没有听见对他的各种惋惜与评说,比如说,“谢晋模式”埋没了一位本来有可能成就的国际级大师等等。他在意过,思考过,但最后还是不改初衷。于是一部当代电影史,无论从什么视角看都绕不开谢晋,谢晋的存在方式也显出了不可替代的意义。

  《芙蓉镇》的勇气和激情

  《芙蓉镇》是谢晋的高峰,认识《芙蓉镇》也是通向他的最好的路径。在郑洞天眼里,“《芙蓉镇》至少做了一件对于中国电影功德无量的事——它用正面的笔触,艺术地记录了一场浩劫的全过程。”

  有意思的是,《芙蓉镇》上映之初,更多的激赏包括对其艺术成就的争议,都并不在于本片直面历史的胆识,而集中在谢晋在把握道德批判与历史批判关系上的得与失。郑洞天说,《芙蓉镇》几乎成为了对于忘却的纪念,人们有太多的理由怀念它,怀念它那“第一次”的勇气和激情,怀念它所代表或者说所继承的中国电影传统中最可宝贵的创作精神,即对于我们民族最迫近的步履郑重、冷峻而又置身其内的回瞻。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相关专题:导演谢晋病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