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陈凯歌谈梅兰芳 称感激黎明曾被他感动(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8日16:13  南方人物周刊
陈凯歌谈梅兰芳称感激黎明曾被他感动(组图)

“京剧是从民间来的,大锣大鼓,但京剧的精髓是文人的,是高端的,这锣鼓背后它有一个很精雅的存在。”图/陈海平

陈凯歌谈梅兰芳称感激黎明曾被他感动(组图)

《梅兰芳》剧组

  本刊记者 易立竞 发自北京

  他永远给人干干净净的印象

  人物周刊:什么时候开始有了拍《梅兰芳》的念头?

  陈凯歌:大概3年前吧。在《无极》(blog)前就说过这个事情,但还没落实。做《霸王别姬》的时候采访过很多的老艺人,也都跟我提到过梅先生。我知道其他一些导演都有过拍这部片子的想法,我是见到(梅)葆玖先生以后才慢慢确定下来的。虽然父亲以前和梅家有来往,但我和葆玖先生并不熟悉,他找到我的时候,我说我也需要一些时间考虑考虑,主要是接触一些材料,看看我是不是一个合适的人选。对他的深入了解是做这部戏以后开始的。

  人物周刊:深入了解之后,你脑海中出现的是什么形象?

  陈凯歌:温文尔雅,对于着装、化妆总是很讲究,喜欢穿白西装,永远给人一种干干净净的印象。我觉得他是小事上糊涂、不在意的一个人,可在大事上会了了分明地做出决断。

  人物周刊:拍摄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陈凯歌:最大的困难在于他是在历史上真实生活过的一个人物。拍这样一个题材肯定会有很多限制,不像拍虚构的故事自由度那么大。譬如有人说“梅孟”之间的恋情再长点就好了,可我也得顾及梅家对这事的看法。这一段,梅葆玖先生看了没有说任何话,他希望观众能了解一个真实的梅兰芳,而不是狭隘地“为尊者讳”。在这种情况下,我更觉得,我得谨慎地处理,从创作角度讲这也算是一种局限吧。

  拍的时候也面对着好多的取舍。因为梅先生社会关系非常复杂,是从高层到民间都给予最大关注的社会性偶像。到底表达他的什么?这是我们创作中反复摸索的事情。

  黎明(听歌)怎么在有限的手段和空间关系中把他的沉稳、大气、刚健、从容表达出来,也是一个难题。

  黎明非常安静,和梅兰芳一样

  人物周刊:为什么会选黎明来演梅兰芳?

  陈凯歌:梅兰芳遇到很多质疑,“五四”新文化健将除胡适外没有一个不骂他的,他怎么去面对?梅先生的力量全是从他的安静里来的,他不是个大吵大闹的人,不是遇到事情就时时发作的人。

  我觉得黎明身上有这样的东西。他是一个低调做事的演员,沉默地做,没有争辩,没有反驳。这是我对黎明非常尊重的地方。黎明很安静,安静地坐在那儿试装,安静地倾听,安静地表达自己对人物的感觉。他很谦虚地去跟他的京剧老师学习,听葆玖先生讲梅兰芳。按理说他已经有自己的地位,如果他精于计算,可能不会演这个角色,因为有风险。我觉得他没想这个事情。他未必不知道外界这些舆论,但他从没有提起来过。他真的完全把自己投入到角色里面去了,把自己放进去了。

  人物周刊:黎明说,拍梅兰芳,他很深的感触就是你有大把大把的时间,让演员慢慢把人物诠释到位。

  陈凯歌:不是有大把大把时间,而是我得对得起这些演员,特别是黎明和孙红雷这样的演员,他们的角色都特别难拿捏,我希望他们能够精准地抓住人物。他们两个人的这条关系线,是影片当中最有价值的。我觉得他们两个很勇敢,用一种他们过去不熟悉的工作方式投入创作。一个完全不相干的人要通过他们的表演来完成,他们觉得很刺激。孙红雷跟了我差不多一年,放弃了很多物质利益、很多其他的角色。我觉得他们演得特别精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