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周刊:你在北京出生,但很小就去了香港,对于那种京韵京味的东西,脑子里还有印象吗?
黎明:在北京,是京剧;在香港,是粤剧。这些东西,从小到大一直存在在我身边,今天有机会走近它,才发现你以前看到的、接触到的东西,在脑子里面是有存档的,学京剧的时候、拍戏的时候,开始慢慢慢慢地出来。就好像小时候,只能在北京吃到糖葫芦,这糖葫芦是什么味道,哪怕是两岁、三岁的时候尝过的,到大了,都还记得。
人物周刊:陈凯歌说,你和梅兰芳都是非常安静的人;梅葆玖说,黎明和梅兰芳的气质十分相似。你认为自己和梅兰芳有相似之处吗?
黎明:这么说吧,世界上很多地方我都去过,梅兰芳先生,也去过很多地方,日本地震的时候,他去义演,所以日本人来到中国的时候,对他非常尊敬。他也是第一位去美国的京剧大师,在美国还拿到了一个博士学位,用京剧艺术得到人家对他的认同。我经常问自己,这些跟我演的这个角色有什么关系呢?跟导演沟通之后,想得更清楚:我从北京去了香港,从香港去了英国念书,从英国又回香港,踏入娱乐圈后所经历的,有辛苦的时候,有很难面对的时候,也遇到过很多问题难以解决的时候……这中间发生了很多变化,这些变化加起来,才变成今天的黎明。其实我和梅先生都属于圈子里面的人,有比较相同的经历,如果早一点让我去演这个角色,到最后可能也达不到导演想要的结果,现在这个阶段的我,是刚好的,合适的。
人物周刊:影片里邱如白有句台词:谁要是毁了梅兰芳的孤单,谁就毁了梅兰芳,谁就毁了中国的京剧。演梅兰芳时,你体会到他的孤独了吗?
黎明:在拍去美国演出那场戏的时候,当曲终人散,在街上独行的时候,体会到了一个人是挺孤单的,很多时候,一瞬间的开心过后就没了,还是一个人,孤单地在走、在想。再说,你决定了来美国演出,美国经济大萧条,假如输了,是回不去的,社会是很势利的,你赢了,能够回去;你输了,回来就没人要你。这样一个社会,也是当时所谓的娱乐圈的缩影。演出之后,得到什么,下面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不知道。就像我说过的,人生每次都像跳过一个大坑,跳完了以后,你还是慢慢走,向前走,面对另外一个大坑,直到人生结束那天。
勇敢地跳过一个又一个坑
人物周刊:邱如白一直觉得梅兰芳不是个平凡人,他也一直按照这样的方向去引导梅兰芳。在你眼里,梅兰芳是个常人吗?
黎明:有一次导演问我,“你觉得我要写一篇东西告诉大家,梅兰芳到底在说什么吗?”可能我说的答案不是导演想的,我其实想说,冯六爷,邱如白,这两个人对梅兰芳帮助很大,没有他们两个,梅兰芳不可能成功,就是因为,梅兰芳要做一个常人,而邱如白看到,站在舞台上的梅兰芳不是常人,才有了这种把一个常人推到一个非常人的过程,才有了后来的梅兰芳。
人物周刊:你的人生中,有邱如白这样的人吗?
黎明:你要有运气碰到这样的人,他有这种智慧,才能有机会把时代给改变了,当时的梅兰芳就有这个机会。你看现在很多人每天忙忙碌碌地跑,跟这个人搞搞关系,跟那个人搞搞关系,觉得这些会对自己有帮助,对有些事情有帮助,但是我觉得这里边很多都是浪费时间。假如那个机会永远都不属于你,你还要长时间去试的话,你还不如把这些时间拿来做一些自己想做的、开心的事,可能更好。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