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高考-1977》明年公映 孙海英高考数学分超低

  1977年恢复高考(blog),成为一代人心目中难以磨灭的记忆。今年,上影集团斥资2000万打造“民生史诗”——拍摄电影《高考·1977》,纪念这一场中国历史甚至世界史上空前绝后的高考。在黑龙江拍摄了数月之后,《高考·1977》近日转景来到上海,并于昨日首次向媒体开放探班。在车墩片场,记者见到该片的导演江海洋,作为北电78届的“第五代”导演,他是那场高考的亲历者。而主演孙海英王学兵(《高考-1977》明年公映孙海英高考数学分超低 blog)、周显欣也与记者分享了自己的高考记忆。据悉,该片预计明年3月上映。

  缘起感恩:命运转折点 一代人的记忆

  1977年12月10日,改变一代人命运的高考在这一天复苏。导演江海洋在剧本中写道:“沉睡了11年的民族苏醒(《高考-1977》明年公映孙海英高考数学分超低 听歌 blog)了。”1000多万人参加考试,最后录取41万多人,更特殊的是,参加考试的人年龄参差不齐,甚至有父子同进考场,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绝无仅有的考试。在30年后重温这段历史,重新审视“1977年那场高考”,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上影集团筹拍《高考·1977》,用了一年时间邀请众多创作人员以“高考·1977”为题进行自由创作,集团对前十稿剧本进行反复研究、讨论、修改后,最终采纳了北京电影学院(blog)78届导演系江海洋的故事。片方将《高考·1977》的主旨概括为十个字:挣扎与梦想,苦难与光荣。江海洋说,选择这个题材是因为“恢复高考把知识还给了中国,还给了年轻人。我们这代人是真的从心底里感恩,现在已经过去30年了,如果我们这代人不拍,再后来的人都不是这件事的亲身经历者,就不会有这么强烈的感觉,会很遗憾。”

  故事动人:挣扎与梦想 苦难与光荣

  影片以“恢复高考”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叙述了在黑龙江插队落户八年的知青如何排除万难,冒死赶考,继而改变命运的故事。着重刻画了农场场长老迟(孙海英饰),与北京知青潘志友(王学兵饰),女知青陈琼(周显欣饰)等人,在恢复高考这个事件到来时的所作所想。老迟原本掌握着推荐知青念大学的特权,在他选定潘志友做自己的接班人后,他首先要做的就是将潘志友的女友、出身“历史反革命”家庭的陈琼送离农场。但老迟的计划被突然恢复的高考报考制度打破。农场里困守了八年的知青们开始拼命复习,人人都希望借着这个机会,回到原本属于他们的都市生活。

  据悉,影片开场部分将采用早年记录邓小平的一组珍贵新闻资料镜头。而这段影像暗合的正是影片开头中,知青们见到高举改革大旗的邓小平时,心中泛起的种种波澜。而全片的结束,选择在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千万学子参加高考的瞬间。

  市场看好:院线很认可 观众有共鸣

  《高考·1977》原本一直在黑龙江省伊春市冒雪拍摄。当地寒冷的天气让毫无准备的剧组措手不及,于是转景上海,在摄影棚内还原东北的部分场景。“在那边,摄影机冻得开不了机,室内温度比人体温度低太多,演员说台词时呵气成雾,拍戏的时候感觉满屋子都是抽烟的人。”为此,所有演员说台词前都必须含冰块,降低口腔温度。而在探班现场,记者意外发现国内四大院线的负责人。据悉,他们来探班,也是对这部电影进行一个市场评估。院线相关人士认为,这部片子既是一部主流影片也具有市场号召力,影片中流露出的真情实感,能够引起一代人的共鸣。据悉,该片在东北拍摄时,就曾有当地群众演员对着监视器的回放不住流泪。而片方也从今日起向社会征集1977年首批参加高考并踏入大学校门的学子们的入学照片。片方希望在后期制作时,将这些普通人的照片组成一个个动人的瞬间,凝固一代人的记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孙海英 高考-1977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