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部大片的成功,除了本身的质量,宣传、营销策略也是成功的关键因素。在这点上,《非诚勿扰》与《赤壁》虽各有千秋,但都很成功。
《非诚勿扰》一直在宣传中强调“冯氏喜剧重回贺岁档”这个概念,加上冯小刚的黄金搭档葛优,这个曾经称霸贺岁档的喜剧金字招牌让观众无法忽视。此外,靠植入广告规避制作成本风险也是冯小刚作品驾轻就熟的法宝,在《非诚勿扰》公映前,靠着广告收入,该片已收回一半成本。近日有投资方爆料:《非诚勿扰》的广告收入高达6000万元。依据投资方所言影片成本5000万元,也就是说,《非诚勿扰》公映前已开始赚钱。即使观众认为片中广告太“明显”,但冯小刚一早的诚恳道歉,已让观众得到心理安慰。
作为古装大片的《赤壁(下)》自然很难使用“广告植入”的营销策略。于是吴宇森把自己的影片分为“上下集”放映。其实,拍摄续集在好莱坞很常见,《赤壁》的做法只是偷换了一个概念。这样做不仅让一次性投入拍摄的《赤壁》得到了两次上映机会,还因为“连贯性”的问题,通过上集就已锁定了大批下集观众。
■类型篇
贺岁片逗乐是王道 成功案例:《非诚勿扰》《赤壁》
尽管这些年贺岁档影片类型逐渐多样化,但大部分观众在这个时期最想看到的还是喜剧片。《非诚勿扰》和《赤壁(下)》的上座率也证明了观众的这种偏好。
虽然冯小刚自己都承认《非诚勿扰》有粗糙的一面,但它每隔几分钟就能引发一次全场大笑的本领,是其他任何一部作品无法企及的。不少观众都说“冯氏喜剧终于回来了”,足见大家对这种幽默引发的快乐是多么看重。
《赤壁(下)》则是个另类例子。吴宇森想把故事讲得更娱乐化,不想却成了“无厘头”式的闹剧。由于这部电影的上集制造了数不清的“笑果”,所以很多观众宁可顶着骂声走进电影院,因为“就是图个乐儿”。
采访中,很多观众说,贺岁档与很多节日重合,在这样的日子里,大家当然喜欢看到喜剧。尤其对成年人来说,年底一般是一年中最忙的时候,看一部喜剧片能舒缓疲劳。而像《梅兰芳》、《叶问》这样话题相对沉重的电影,有些观众宁愿选择放弃。
■娱记酷评 票房不是全部
一直对张艺谋曾说过的话印象深刻:萝卜种好了,没人吆喝怎么行?于是,今年的贺岁档,卖萝卜的商人似乎多过了种萝卜的农民。
从表面看,大片已有了一套驾轻就熟的市场运作模式:新片一出,媒体凶猛“造势”。从《英雄》到《无极》(blog),再到《赤壁》,导演越“正经”,观众越“爆笑”;标榜“史诗正剧”,却收获周星驰()“无厘头”式的“笑果”。哪怕有编导因此质疑观众“不懂我的心”,观众依然大叫“雷着了”。
电影是商品没错,但电影是特殊的商品,从来就不是靠票房就可以一俊遮百丑的。在华丽的票房背后,没有思想的力量、审美的力量,大片再大,也不过是一时髦流行的玩意儿。《赤壁》这样的影片或许迎合了娱乐消费心理,但有一天,它们也会面临观众和票房的疲劳。
信报记者 唐雪薇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