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资料:电影《邓稼先》导演王冀邢阐述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03日23:14  新浪娱乐

  为什么想到要拍《邓稼先》?

  邓稼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为了祖国的强盛,为了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他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地奋斗了数十年。他放弃了在国外优厚的生活条件,冲破阻力回国参加建设;他中止了已有相当成就的原子核理论研究,隐姓埋名投身于核武器的研究事业,成为了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他领导和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又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领导并亲自参与了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实验工作。他虽然长期担任核试验的领导工作,却本着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的精神,经常在最关键、最危险的时候,不顾个人安危,奋勇当先地出现在第一线。他虽然功勋卓著,却始终鲜为人知,直到1986年,国内才公开报道了“两弹元勋”邓稼先的名字,这才揭开了当年大漠上腾起蘑菇云的谜底。然而,正当人们以感激的心情来颂扬这位功臣时,他却平静地辞世而去。而他英年早逝的原因,是由于当年的科研试验条件有限,人身防护条件简陋,核辐射过多所致,因此,他的死,实为国家民族之大殇!给后人留下的是无尽的遗憾和崇高的敬仰。可以说,邓稼先的一生,就是为新中国国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就是一名爱国的科学家不为功名利禄所诱、为祖国和人民甘当无名英雄和艰苦奋斗、舍生忘死的一生,正像国务委员、国防部长、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张爱萍在邓稼先的追悼会上所说:“邓稼先的名字虽然鲜为人知,但他对祖国的贡献将永载史册。他不愧是中华民族的好儿子,不愧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不愧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被他光辉的业绩所感动。

  正因为此,早在十年前,导演就萌生了用电影来表现和歌颂这位幕后英雄光辉璀燦一生的想法和念头,并为此多次组织、呼吁、研讨,并责成有关同志写出了剧本,但由于条件所限,一直未能投入拍摄,因此,此次能与江苏省常州市委宣传部、常州广播电视台、江苏省委宣传部等单位通力合作,圆我十年前的梦,是我之大幸,也是国家民族之大幸。相信即将拍摄完成的影片既可以告慰“两弹元勋”及所有为新中国国防科技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人们,也可以成为献给建国六十周年的一份极好的礼物。

  剧本中都写到了邓稼先哪些感人的故事,可否透露一二?

  邓稼先的事迹是非常感人的,他那可歌可泣的优秀事迹,他那伟大的抱负和精忠报国的感人精神深深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所以,在写剧本时,我们根本不用刻意地去追求或设计描写一些事情,以达到所谓的感人的效果,相反,直接把邓稼先的故事展示出来,就足以让我们的读者或观众为主人公的高风亮节所感动,例如,剧本中有这样的情节描写:在一次爆炸失败后,几个单位在推卸责任。为了找到真正的原因,必须有人到那颗原子弹被摔碎的地方去,找回一些重要的部件。邓稼先说:“谁也别去,我进去吧。你们去了也找不到,白受污染。我做的,我知道。”他一个人走进了那片地区,那片意味着死亡之地。他很快找到了核弹头,用手把他捧着,走了出来。最后证明是降落伞的问题。然而也就是这一次,伏下了他后来死于射线之下的死因。

  再比如,剧中写道:杨振宁在美国听美国人说:中国人的原子弹是由美国科学家参与做成的。他到了国内,很想问邓,但是没有启口。直到上飞机时,他问了:“有没有美国人?”邓迟疑了一下,说:“你先走吧。”邓回家立即请示周总理。周说:“把实情告诉他。”邓于是写了一封信,送信的人就等在桌边,立即拿了上飞机。交到正在上海主持送别宴的杨振宁手上。杨振宁打开一看,当即泪流满面。,随即,他走到洗手间,打开洗脸池的水龙头,伴随哗哗的流水声,一边嘴里喃喃自语着:“中国人……中国人……”一边让眼泪尽情地流淌……

  再比如:邓稼先临终之际,留下的话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并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等等……

  剧中塑造了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的的形象,既突出了杨老和邓稼先的友谊,也描写了杨老对邓稼先的敬仰与怀念之情,以他为轴线或映衬,既串起了邓稼先光辉的事迹,也极大地提升了全片的主题。应该说,这个构思是很巧妙的,请谈谈对这一人物设置的考虑。

  杨振宁先生和邓稼先从小就有着深厚的情谊。他们两家的祖籍都是安徽,在清华园两家人又住隔壁。少年时代的邓稼先与少年杨振宁总在一起打墙球,弹玻璃球,甚至还比赛爬树。上中学稼先和杨振宁都同在北平崇德中学,杨振宁比稼先高两级,后来他们两人又是西南联大的校友。解放前夕,稼先和杨氏兄弟又都赴美留学。只是在获得博士学位后,邓稼先才与他们分开了,不过他们的友情却一直保持着。

  “文革”初期,氢弹爆炸了,但核武器的研制并没有到头。在那个乌烟瘴气的年代,邓稼先清楚地知道这时只要说一句违心的话,就会给中国的核武器事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他顽强地顶着,处境很危险。正在此千钧一发之际,似乎苍天有眼,杨振宁先生从纽约经巴黎飞抵上海。下飞机后,开列了他要见的人的名单,名单上第一个就是邓稼先。这张名单很快传到中央,邓稼先立刻被召回北京会客。不久,在周总理亲自干预下,基地里暗无天日的局面结束了。虽然杨振宁先生不知道他们的这次会晤对邓稼先来讲有着多么重大的意义,但邓嫁先一家人却从心底深深地感激他。

  通过杨振宁来写邓嫁先还有更深一层的原因,那就是突出邓嫁先的奉献精神和报国之志,所以,我们在剧本一开始,就借剧中人物李觉的口,说出了这样的台词:“听说那个拿诺贝尔奖的杨振宁是你的同窗好友?你恐怕没有像他那样扬名世界的机会了。”而邓稼先对这话的回答不过是莞尔一笑。可以说,这句话是理解全片主旨的关键,也是邓稼先高风亮节的完美写照,这句话和杨振宁先生夸奖邓稼先的一段话——“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是的,如果让稼先再次选择他的途径的话,他仍会走他已经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和品质。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互相映证,一下子,就将一个不为功名利禄所诱、为祖国和人民甘当无名英雄的伟岸形象树立了起来。

  有关杨振宁先生的描写经过他本人审阅及首肯了吗?

  有的,剧本初稿出来以后,我们就以极快的速度与杨先生的办公室工作人员取得了联系,寄去了剧本,请他审阅。大约过了一个月不到的时间,我们就收到了杨老亲笔回复的电子邮件,其中除对剧本中所写的几个历史细节作了一些订正以外,杨老没有提出任何反对的意见,相反,他对我们拍摄反映邓稼先的电影作品,表示了大力的支持和极高的赞扬,同时,也对我们的艺术创作给予了充分的尊重和极宽的尺度,显现了一位治学严谨的科学家的高尚情怀,在此,我也代表全剧组向杨老及其家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并祝他健康、长寿。

  还有哪些单位支持了本剧的拍摄?

  那就多了,比如,这个作品得到了中宣部文艺局、国家广电总局电影管理局、江苏省委宣传部和邓稼先所属的核工业部等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所以,我们一定尽全力拍好电影《邓稼先》,因为,这是众望所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