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陆川人文关怀三部曲之现实关怀:《寻枪》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07日07:24  新浪娱乐
陆川人文关怀三部曲之现实关怀:《寻枪》

陆川的导演处女作《寻枪》

  1.现实关怀:《寻枪》

  影片《寻枪》剧情曲折,从高度现实的角度诠释了普通人的生存困境和心理世界。作为导演陆川的处女作,《寻枪》与他那著名的《可可西里》《南京》里的记录式的现实感可以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文关怀角度。《寻枪》是主观的、超现实感的,以人为本的。这也正表现了陆川以及所有第六代导演所追求的一种更加深入思考与精神层面的东西。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画面色彩华丽与否、服饰是否有中国特色的表面。影片中所包含的现实感一方面表现在偷枪者并不会让观影者感到反感,因为他的理由是对方造的假酒害死了家人。他知道通过法律不会判死罪,他才要报仇杀人偿命。那个造假酒的人害死人不是人,拿女友挡子弹不是男人,这个角色才最反感。而从故事的深层次意义来思考其中的现实意义与人文关怀则可以看成是一场有关于人的精神的探讨。

  丢枪之后的主人公受到的是信任、责任、家庭、社会、情感、潜规则等等的考验,而寻枪的过程也就是一个寻找自己“外套”的过程:这个“外套”是在这个社会上生存所需要的,而代表了主人公种种社会身份、地位的“外套”不见了。所以,社会对他或者他对社会的不信任就在丢失手枪所代表的“外套”后产生了。从常理来看,这样一种“外套”丢失了,应该露出的是更真实的自己。但是这部影片并没有从这个角度来表现此种内涵,而是让主人公更加的仓皇失措,以至于无法正视本真的自己。由此可以看出导演对现代社会中人类多重角色、属性以及社会地位这一问题所表现出的人文关怀,是一种深深地无奈与悲哀。同时他用同样的姿态告诉我们,作为社会人所必不可少的“外套”,哪怕那是自私的、虚伪的、毫无思想可言的伪“外套”,也要在你所活动的范围内将它披在身上。于是从这个方面也就表达了导演的主观上的对这种现实情况的体悟,一种深度的人文关怀在这样的矛盾之间展现。它是客观社会真实背景和主观思想认知上的矛盾。而影片的现实性就体现于此,现实世界不可改变的背景是真真切切的存在着的,并不仅仅是存在于影片主人公的主观臆想中。只不过他运用了一种主观的思想流动来表达这种真实,于是就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将人文关怀这一主题借助对于现实矛盾的展现表达出来。可以看做是主观思绪与现实世界的冲突,苍凉的启示,关怀的完成。结局的设置独具匠心,到底主人公死了没有?那个最后站起来似哭似笑的人究竟是谁?这种结局,一方面可理解成悲哀的情愫,是一种解脱后的畅快淋漓,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做是一种悲哀的嘲弄。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