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陆川人文关怀三部曲之历史关怀:《南京南京》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07日07:24  新浪娱乐
陆川人文关怀三部曲之历史关怀:《南京南京》

陆川新片《南京!南京!》的审查过程异常艰难

  3.历史关怀:《南京南京》

  《可可西里》之后,陆川就一直在筹备《南京!南京》。在艰难的等待了四年之后,影片终于得以杀青上映。关于这段坚持,陆川说是因为他想让观众在想起南京大屠杀时,能够更多的去思考一下战争的本性,去真正的关怀那段历史。

  关于南京那段历史的影片,仅中国就有几十部。但大多数的影片都是将南京受害者的形象大肆渲染,并未对战争本身进行思考,也从未将战争中的反抗加以表现。《南京!南京》最不同的则在于用一场激烈的巷战,让所有的观众看到中国在那场战争中的反抗和不屈的民族气节。中国观众在看屠杀场面的时候,只会对触目惊心的死亡心悸,同时对侵略者愤怒继而上升到仇恨。但关于那段历史为何会发生,那场战争除了意味着死亡之外,对整个人类究竟有着怎样的影响这些问题则都淹没在最终的愤怒之中。《南京!南京》不能说更深刻,但它是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去表现战争的本性——战争的所有参与者都是受害者,包括侵略者。电影《穿条纹睡衣的男孩》以纳粹军官自食其果式的结局,将对犹太战争的非人性表现的让人忍不住扼腕。而《南京!南京》则以日本军官最后的自杀完成了对战争的反思。

  陆川在采访中曾经说过《南京!南京》的审查过程异常艰难,因为涉及到外交的问题。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因为他的坚持而有无数双手伸出来帮忙。他还记得贺龙的女儿曾对他说过这样一段话:“只有你们坚持了,很多愿意帮你们的人才会站出来。因为很多人都想这么做事,但他们不会去做这样的事。但是你们只要坚持,慢慢地你们这支队伍周围就会有人愿意去伸手了。”这仿佛是一个群体无意识和个体意识的最好注解,也是战争最明显的特征:无论是侵略者还是被侵略者,在作为一个群体的时候总是处于无意识状态的,无意识的杀或者无意识的被杀。只有当其中的某个人或某个小群体站出来的时候,其他人心中的意识才会复苏。陆川在《南京!南京》中有数个镜头来表现群体无意识和个体意识,又或者说关于战争的影片,总会有这样的时刻出现。当镜头对准战争中的群体,画面总是癫狂残忍或者麻木不仁,仿佛战争中的人性全部丧失。直到镜头对准战争中挣扎求生的个体,才又能重新看到恐惧、善良和爱这些人性的东西。

  陆川说他的《南京!南京》是一部关于战争本性的东西,但战争本性究竟是什么,是死亡?伤害?正义或者邪恶?人性的泯灭和重建?电影没有给一个确定的答案,历史也从来没有给过明确的答复。只是对于战争,正如丘吉尔所说:“即使是正义的战争,多走一步也是邪恶!”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