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易思成:乡村和城市题材逐步走向平衡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4日19:20  新浪娱乐

  【选题:乡村和城市题材逐步走向平衡

  新浪娱乐:中国民间记录片发展的这十几年的时间里,选题是否也随着时代变化?

  易思成:从这个角度很难来切入,或者说是现在通过选题来谈纪录片创作的话,已经觉得有局限了。这是因为创作的作者来源于社会的各个阶层,所以的话,他们反应的问题实际上是包罗万象的。但我们还是透过一个简单的数据分析,就是说从前几届的影展来看的话,关心农村题材的或者说是乡村题材的这些作品的话比较多,但是往后的几届,关注城市的作品的话也将呈现增长的趋势。所以的话,乡村和城市是中国社会两个基本的单元,如果说这个乡村和城市,通过作品,在数量上能够保持一个平衡的话,也说明纪录片影像反应出来的东西,是完整的中国社会的一个面貌。

  对农村的关注是一个以往比较缺失的部分,所以造成了第一波这种关注社会的这种影像来。但是随着作者的创作群体的多元,包括创作者越来越具有作者意识,作者观念的成熟,所以关注的领域也会增多。

  从贾樟柯来说吧,其实贾樟柯的产生和纪录片的产生,基本上都是生于一个相似的社会环境中,他们的表达都是要面向中国社会以往忽略的东西。而且贾樟柯的电影语言很像纪录片,只是他是通过剧情片这种创作的模式,或者说是通过这种表演来完成的。但是在具体的表达上,这种艺术追求,或者说美学上的效果来说,有的纪录片和剧情片又没有那么不同。

  新浪娱乐:怎么看待这些作品所纪录的苦难?

  易思成:我觉得这个是历史和现实的一种呈现,是一种自然的现象,也许是一种必然的现象。但这个不能一概而论的,在对待苦难的立场上,它实际上和其他的文学创作或者艺术创作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心态是有关的。

  回答这个问题,不能依靠我学人类学的背景。可能更多的是我个人从文学作品里头,或者说其他的艺术作品里头,得到的这种阅读或者观看的经验里头,寻找它的根源。我觉得苦难长期以来就是中国的艺术创作的一个很深远的根源。专题采写/撰文:谭争劼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