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讯 影片《南京!南京!》自22日正式公映以来,迅速在全国各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4月30日下午在江苏南京隆重召开全国《南京!南京!》在线专家论坛。本次论坛还独家采访了陆川导演,就大众所关心的问题给予了回复,他还通过VCR与专家学者进行了交流,以下为本次论坛实录:
《南京!南京!》公映争议不断 专家学者解读影片
舒克:今天我们第一次做这样一个,利用现代科技网络联线的方式,做一次电影评论活动,我们现在就准备开始。有请主持人。
主持人:各位嘉宾、各位专家学者你们好。欢迎来到影片《南京!南京!》全国在线论坛,本次访谈将在江苏广电网和新浪网进行同步直播。
为了本次论坛,我们之前独家采访了陆川导演,就大众所关心置疑的问题给予了回复,他将通过VCR与我们在线交流。
影片《南京!南京!》自22日正式公映以来,迅速在全国各地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很多网友发来评论,各种声音与争鸣随之而起,为了让广大观众更加深入的了解影片的历史背景、社会价值、艺术成就,我们邀请了各位专家学者,你们的到来必将对影片起到进一步的推动作用。因为你们的独立思考,你们的新锐观念,都会在你们的发言中体现出智慧的光芒。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我身边的这一位,这位是全国知名影视评论家、每年一度的“公映影片优劣榜”创始人舒克先生。
主持人:影片公映以来不断有各种声音出现在媒体和网络,请问您对这部影片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舒克:我最早是在我们台里面看的,当时和所有的看片人一样,心情沉重,我的第一印象这不是一个常规的电影,这不是一部通常我们所想象的剧情片,他是一个用黑白影象、历史影象对待这个七十二年前的独特历史事件,这是一个纪实片。这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主持人:看来您对影片有自己独特的看法,那么,您是怎样看待有关这部影片的争议的,比如影片的结构和角色的设计等。
舒克:我已经说了,这是一个独特的电影,他不是常规的故事片,因此,用他的影象记录这段历史,尽管他是演员表演,尽管有角色,但是角色在这里不是主要的,我们应当允许一部电影,电影可以是戏剧化的,但也可以不是戏剧化的,这个电影是根据这个历史事件确定他的影象结构,他确定这个影象结构是什么,我要以我的最佳方式再现那段历史,什么最佳,可能戏剧性不一定是最佳,他要再现是那个历史事件,那是一群人,不是一个人,他必须用一个创造的手段,一个全新的独特方式再现,他采用了群象式的,这些角色被淡化,真正的主角是什么,真正的主角是南京城,是那个历史,是那个城市,所以我说,我最深的印象,或者说我给予他的一个评价就是,他表现的是什么,他的主角是什么,这部影片的唯一主角是那个城市,南京城。
《南京!南京》淡化事件 角色塑造有创新
主持人:您刚才说的一个专业名词群象化,我们观众关注的是某一个角色,您觉得这个角色会被淡化吗?
舒克:他会被整个事件淡化,同时每一个角色会给我们很深的印象,我们可以用常规的故事片的要求要求他,那样会觉得故事比较散,但是每一个段落都会有一两个主角,每一个段落的角色给人的印象同样是深刻的,这是他的可敬之处,创新之处。
主持人:非常感谢舒克先生说出自己的新锐观点,下面我们来看看影片的导演陆川是如何看待这些争议的。
陆川:拍的时候,我其实是没有想,我当时是觉得,这么拍是唯一的一个途径,就是因为我当时觉得,《南京!南京!》不仅是要给中国人民看,中国只是第一站,主要的目的是影响世界,电影也这个能力,可以用他的能力影响世界,这么多年我们都是用自己的角度拍,但是没有一个影片让大家接受南京大屠杀的事实,接受我们中国人的灾难,是不是有一个问题,我们都是用自己的角度拍电影,当时用角川的角度的时候,对我来说是一个叙事策略,从一般侵略者的角度反思战争,目击战争,首先是目的战争,然后目击屠杀,经历屠杀,经历强奸,最后反思战争,最后崩溃,这条线,这个里面蕴含的普世价值,反战的人性观点,这个外部世界是非常容易接受的,而且从一个日本人角度见证这些东西,无论将来在日本也好,在中国以外的世界也好,我觉得都更容易打动他,说实话我以前也不知道整个外部世界对中国什么态度,但是这次奥运会火炬传递让我很吃惊,世界上对中国有敌对提高的人是很多的,我们当时做的时候,角川这个线我们很坚定的,我们觉得我们是做正确的决策,也是为这个影片找一个正确的叙事角度,一个中国导演从这个角度讲,首先海外观众会认为你够仔细,其次认为你够公正,但是其实上映前我的担心是从上映前开始的,创作的时候我特别自信,基本上想怎么拍怎么拍,上映前做了一些媒体场以后,媒体总的来说是接受的,但是已经有人说,可能会有争议,因为在中国有民族情绪在这儿,但是当时说的时候,点点滴滴的不是很严重,后来你也知道,就开始突然的,感觉这电影就往那边带过去了,所有人讨论这个角度,感觉舆论被绑架了,被指引到一个胡同里去了,眼瞅着电影往那个坑里面掉,这时候是观众救了这个电影,我走了十几个城市,几十场的见面会下面,只有一个观众站出来叫我解释一下为什么用这个角度,我们回答的场合有几百次,只有一个观众提问,观众其实认为看到的是一个事实,不管什么角度,事实在这里,该屠杀该强奸的事实都在这儿,中国的抗争也贯穿下来了,这个角度只是一个叙事姿态,当时我是有一点担心,有一度我突然发现,媒体被往那个方向带引着,而有些网评你会注意到他是集中一个方面讨论这个问题。新浪在这个事情上我认为是非常公正的。
主持人:我们刚才看到陆川导演对这个影片中角川的角色说了一些他的看法,您觉得这个角色给您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舒克:这个角色是比较真实的角色,他作为一个普通的士兵,他很善良,但是他是双重性的,他作为侵略者,他必须杀人,在这样相互交错的时候,他的心情及其复杂,他必然受到强调的刺激,多次刺激以后他必然会崩溃。一个日本兵的精神崩溃的过程,可以反映那段历史对人的摧毁,人的心灵的摧毁是多么的惨烈。
主持人:这也是一个非常鲜活的人物。
舒克:南京大屠杀的内容已经拍了不止一部了 ,他必须找一个新的角度。
《南京》审片人谈审查感受 历史学家表示被影片震撼
主持人:现在我们有请两位在影片拍摄过程中,参与审片的历史学家。江苏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王卫星先生,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张生先生。有请。
影片《南京!南京!》公映后,观众们都被影片中逼真还原的历史镜头感染了、震惊了,我想请问王所长,您作为研究民国历史的专家,您在审片时,是怎样让导演真实把握历史的?
王卫星:去年省委宣传部和省广播总台在南京广电总台放了一个过程中间的版本,当时请了南京大屠杀的馆长,请了我,从历史的角度帮这部骗子把关,当时我们把这片子开完以后,我们三位审片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震撼!具有强烈的震撼性,打动了人们的心灵,我看了以后,陆川的团队的其它人都在现场,我看了以后,当时说审片意见的时候,我说我相信这个片子一定能够打动人,为什么这样说,很多的网友对这个片子提出了评价,各种各样的视角,我认为一个一个核心的视角被认为忽视,就是人性,贯穿这个片子的主线就是人性人道,这个人性人道是超越国家超越民族情感的,我们说我们世界上有许多的国家,有各种不同的民族,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自有的特有的文化,有自己的语言,但是有一种语言,是全世界共同的,那就是人性,恰恰就是这种人性,最能够打动人。我认为他这个片子成功之处就是超越了民族情感,超越了国家界限。把这个悲剧上升到一个人性人道的高度,我很欣赏他的视角,为什么这么说,我们认为南京大屠杀不仅仅是南京的一场悲剧,也不仅仅是中国的一个悲剧,是整个人类的一场悲剧,应该上升到这样一个高度看待这段历史。所以当时我们审片过程中,尽管对一些技术细节提出了修改意见,刚才我看了这个片子,对我们提出的意见陆川导演都做了认真的修改,我感觉今天看的这个片子,比我们当时审片看的片子好很多。三位专家一共提了几十条意见,有些我跟陆川讲,有些是必须改的,有的是通过一些技术手段进行处理,换一个角度,换一个镜头,我们提的这些大部分意见,陆川都修改了,我认为他作为一个导演,首先拍的不是一个娱乐片,是一个重大的历史题材,是铭记在千百万人心里的重大历史事件。所以说,当时看完以后,我记得馆长说了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刻,在这之前,国民党和香港也拍这些类似的影片,他看了以后没有强烈的震撼感,或者说的更直白一点,有点遗憾,但是看了陆川导演的片子以后,馆长讲比他想象的好的多,他讲的意思也是我要说的,我说有些电影看了一遍是绝不想看第二遍的,但是这个片子,我说看了一遍我还想看第二第三遍,这是我的感受。
主持人:您对这个影片是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那您对黑白胶片,这个纪实的风格描述这段历史怎么看?
王卫星:我想他可能是受到了辛德勒名单的启发,我觉得用黑白片表现更有震撼力,辛德勒名单片尾的时候出现了一段彩色的画面,而这个电影是始终以黑白的画面展现给观众,我很理解他的构思,他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告诉后人,这段真实的历史,告诉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告诉全世界的人,人类不应该有这样的屠杀,我们这个世界不应该再这样。
主持人:非常感谢王所长,一个电影放映以后很多人会关注他,对导演来说,最重要的关注还是观众,我们请介绍一下《南京!南京!》的票房情况。
嘉宾:去年12月的非诚勿扰只有82万,《南京!南京!》在四月这样一个传统的电影淡季创造了票房的奇迹。
主持人:谢谢,下面我们请陆川导演跟我们谈谈影片在全国公映以来的情况。
陆川:深圳和广州撑着全国90%的票房,都是《南京!南京!》在撑着,我们很自豪,我觉得中国市场,我是在中国市场上成长的导演,这些院线经理从《寻枪》开始,这些基层院线的经理和朋友们,从《寻枪》到《可可西里》一直在培育,我们《南京!南京!》现在是回报这些基层院线的时候,这两个多月,中国的票房一直是挺冷清的,一下子特冷,现在《南京!南京!》一下把票房炒火了,不说电影的意义,就为我们民族的电影工业的回报,这是让我心里特别踏实的,我以前没有试过有这么多人看你的电影,我们前两个电影,一个九百多万,寻枪是2001年,那时候不错,一个是可可西里,八百多万,这次一天就把我的记录打破了,然后每天都在,我就觉得,这种愉快是比我在任何一个电影节上得奖都愉快的,因为到每一个城市,你随便问都是买《南京!南京!》,而且票房都是爆满,我们这个是一个黑白片、灾难片,又是严肃题材,有这样的反响,有这样的观众的支持,我真的觉得比拿多少个奖都幸福,所以我觉得,这次不分南北,我们也是从北京到南方,然后再到北方,然后再走到西南,成都、重庆,然后到南下,到广州深圳,然后到天津,我们明天还去合肥芜湖这些的城市,我是没有感到区别,而且很多城市给这部电影的礼遇是超过我们预期的,就是一个普通的见面会,人家花一二十万做,在深圳有一个影院,他找了一百多个孩子手捧蜡烛唱让世界充满爱,我们在现场非常激动,你做一个电影,和中国人的心灵交流在一起,我是很激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