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看来观众对《南京!南京!》的接受度是非常高的,自从《南京!南京!》公映以后,很多的观众非常震撼,把这段历史再现到屏幕上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洗礼,我们中国人的历史应该由中国人撰写,这个电影也告诉我们每一个人,告诉世界每一个人都应该珍惜今天的和平,下面我们有请著名的影视评论家舒克先生主持,也请各位专家发表意见。
主持人舒克:
我要介绍一下今天到会的嘉宾,我一个个介绍一下,从这边开始,这位陈国富是江苏省电影节协会常务副主席、秘书长,这边是康尔,南京大学艺术文化研究所主任,方洪友,我们江苏的著名编剧,江苏省文化厅,这位是张永袆,是我们江苏省影视评论协会的副会长,陶琳是我们南京军区政治部、宣传部文工团的副团长。姜竣玲,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的党委书记,这边一位,吴翔,南京晓庄示范新闻传播学院的副教授,张生是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他刚刚迟到了一会儿,本来专访有他的,他也是这个影片的审片者之一。大家欢迎。蒋俊,南京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的博士。这边是左小明,江苏省影视评论协会的理事,这位是韩工,江苏省影视评论协会的理事。
我们今天在座的各位专家来为我们这部《南京!南京!》作出自己的座谈,谈谈我们对这部影片的看法。好我们从这边开始。毛贵民同志第一个发言。我们有请。
《南京》被赞人性描写深刻 技术层面带来真实感
毛贵民:谢谢,《南京!南京!》这个电影我看了两遍,感触非常深,正如舒克所说,非常震撼。这个电影我看了一个可以用几个字概括第一个是非常新,新什么地方,彻底的打破了传统的叙事结构,从而打破了我们已经生成的审美经验,我们一般看电影都是看一个故事或者一个人物,这个电影上故事和人物都退到了背景的线上了,主要是一个群体性的,以一个日本兵的角度视角,他所经历所见到的,像散文向杂文一样的组织起来的电影结构,我觉得这个非常新颖,为什么他要采取这个结构,我想了一下,因为这个南京大屠杀的事件,太重大了,作为一个电影,它只有顶多三个小时一百八十分钟,两个小时120分钟,这样的长度,他能不能很好的表现这样重大的题材,这个是任何一个编剧和导演首先遇到的问题,怎么样做的更加成功,更加有艺术感染力,更加的新颖,如果这个电影没有新闻性,那么这个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实,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我们知道的比他还要多,他不能告诉我们认知这个大屠杀,这个电影就失败了,所以我们应该考虑到电影这个艺术品种对重大事件的限制。这样一想,我就觉得导演和编剧非常的聪明,他们选择了这样一个方式,最大的信息量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充分理解六十年前发生的悲剧。
第二个特点,我觉得他就是精,做的非常精到,从导演、摄影、拍摄的角度到舞台美工、服装道具,演员的表演都非常精到,我们看到里面的镜头,包括日本鬼子使用的武器、坦克,包括他们的服装,包括国军的一些皮带、军装的道具,都是非常的精到,给我们增加了很大的真实感,使我们身临其境一般看这个作品。
第三,我觉得他写的非常深,非常深刻,为什么说非常深刻,我们知道,我们抗日战争题材若干部了,我们看的影片,一个是很少反映国民革命军的抗战,也很少能够从一个侵略者的角度写他的思想崩溃过程,由于这些新的东西,这些深刻的东西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发现他带给我们一种新的语境,虽然我觉得陆川先生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在这个方面,但是我觉得这个可贵的尝试,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使我们欣赏的思维水平大大的提高了。我们既看到了一座不屈的城市,一群不屈的人民和不屈的军队,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在这个侵略者,这个侵略者不是一个一般的人,他是在教会学校上过学的人,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因此他有一定的社会是非好恶、美丑这样的鉴别能力,因此他才受到时时的良心的捶打,最后他虽然自杀了,但是他完成了一种人性的回归。应该说他找到了他自己的精神家园。他是战争的牺牲者。牺牲在什么地方?牺牲在发动这场战争的日本军国主义手里。
所以我觉得,这个影片看了以后,是这样几个特点。我因为看了以后,思绪比较复杂,还沉浸在这个电影里面,我只能简单谈这么多。谢谢大家。
专家细述南京大屠杀背景 女演员太漂亮不符史实
主持人:感谢毛贵民先生,他已经看了两遍,他本身是做编剧的,所以他特有感触,刚才南京大学的张生教授,因为来的稍微迟一点,我们本来给你做一个采访的,没有采访到,现在我采访你,你把你的这个审片的过程给我们稍微介绍一下,简短的介绍一下。
张生:我不能叫审片,我觉得作为一个研究者来说,实际上是一个理解欣赏的过程,这个片子很有特点,这个特点是把南京大屠杀的本质反应出来,第一个本质是战争犯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联合国组织了两个军事法庭,一个纽伦堡,一个东京,审判三项罪行,一个是叫反人类罪,就是种族灭绝,反和平罪,第三个是普遍战争犯罪,南京大屠杀属于第三类,这个案子是放在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当中作为一个单独的案子审理的,经过审理以后确认日军是犯有战争犯罪,我们这个电影当中陆川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对放下武器的军人进行屠杀,对无辜的民众进行残杀、强奸和虐待,这个部分展现的非常好。
第二个作为人的日军部队,对同样作为人的中国军民的这种残虐行为,这是南京大屠杀的第二个本质,上次我提出过这些人在日本国内是一个好丈夫,好爸爸,好儿子,但是到中国以后,怎么节变成了一个禽兽不如的机器,这个先生进一步的思考,为什么这些人在中国犯下了无以名状的罪行,他们回到日本以后,还可以若无其事的回归到平常的生活当中,人的本质为什么在战争的环境之下会被扭曲到这样的程度,这个人性的本质是在陆川的电影中有很好的体现。
第三个,在这个电影里面,我觉得很遗憾,尽管也做了一些化装,做了一些处理,可是女演员们还是过于漂亮,特别是女主角,太鹤立鸡群,太显眼,那样一种显性的行为,在当时的南京是不可以想象的,我不是研究戏剧和电影的,我自己有一个体会,这个电影当中,本来有一个女性,就是唐先生的小姨子,他是热爱美和生活的人,他为了孩子的粮食,他自愿到慰安所去,这样一个鲜花一样的生命,后来在战争中凋零,很好的反映了这个主题,反映了南京大屠杀的本质。第二个,大家看到南京大屠杀的前半段,印象非常深,就是中国军队的抵抗,这是实事,也是给我们研究南京大屠杀提供了一个宝贵的视角,但是因为档期的关系,男主角演了一会儿不见了,大家会觉得这个电影的过渡不明显,不知道为什么前面要安排这样一个非常英勇非常正面的国军的形象,然后他的所有线索就断了,我不是太能理解。至于说一些下的瑕疵,比如说唐先生和他的太太在挹江门的生离死别,这在当时的战争中也是不现实的,因为一个眼神大概可以把所有要说的话表达掉,因为在那样的情况下,说经过充分的交流以后再作出一个决定,是不可思议的,而且当时日军的情况我们很熟悉,也不允许采用这种替换法,拉贝先生在家里隐藏了一个国民党的军官,当时是伪装成自己的仆人带出去的,不可以说是日军已经知道他是国民党军官的情况下可以替换出去的,这是艺术的夸张,我是研究历史的人,我觉得可能会不妥。
但是总的来说,这个电影是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所有电影当中,包括国外电影,水准最高的,水准之所以高,来自陆川电影的特色,就是对真实的追求,我想南京大屠杀已经反映了很多,和我们在文献中看到的是一致的,我也相信陆川的理解力和他的知性一定会拍出更多更好的电影。
主持人:他作为一个历史学家,他前期已经参加了影片的创作过程,所以他的发言是很有价值的。再次表示感谢。
主持人:今天我们再给一点点时间给王所长,你最后作为这个影片的参与者,前期拍摄的参与者,我最后给你一点时间,给我们做一个总结性发言。
王卫星:谢谢主持人给我这个机会,刚才各位专家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有些一见我非常的赞同,也有些意见我觉得值得商榷,讲几个重要的观点,一个,这毕竟是一个故事片,我们千万不要等同于历史,如果观众看了以后完全等同于历史,那就大错特错,这是从历史中间提炼升华出来的,不是历史的本身,是以历史为背景,我很担心,通过这样的影片,一些人把它作为一个完全的历史。我觉得如果这样看,那就产生误差。至于立言的一些人物和史实,是不是有历史原型,我认为是有的,包括前两年出版的南京大屠杀史料记,我三次到日本搜集资料,搜集了大量的日军官兵的日记,你把那些日记仔细读一读,你就会感觉到,像角川这样的任务不是一个两个,很多人是杀人的,他没有办法,他是军人,执行命令就是效忠天皇,很多官兵进入南京以后,日记写的很悲惨,说明他还有人性,人物是有的,还有几个细节,我的个人的体会,比如网上热议的,为什么搞日军的祭祀,事实上有,12月18日下午,是搞过,为什么要放这一段,我个人理解,陆川想拿它作为一个对比,日军官兵的阵亡将士是人,中国人也是人,他对待中国人和自己人是完全不一样的态度,这是一个比较。还有一个拉贝的秘书,这个人物也有,这个人物后来是没有死的,为什么临死之前讲一句话,我妻子怀孕了,陆川想表达什么东西,不是一个玩笑话,他是说中国人是杀不死的。整体来看,尽管这个影片中间有这样那些一些值得商榷的东西,但是我们要记住一点,世界上最后美好,只有更好。我希望陆川以这个影片作为一个新的起点,今后要拍出更多更好的影片,谢谢。
主持人:谢谢,今天我们的座谈会,在线论坛到此圆满结束,我感谢各位的发言,大家的发言都很独到,非常有见解,我们以掌声结束今天的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