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崔永元:好莱坞好似麦当劳(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03日13:21  天天新报

  崔永元:差不多全是这样,因为他们文化本来就比较接近,所以对抗起来比较难,只有文化差异过大,文化气质有分歧的才可能有一些成功的对抗经验,比如说印度。印度电影轻歌曼舞,故事情节千篇一律,产量还排在好莱坞前面,产销两旺。我跟印度驻中国大使聊过天,他说他们欢迎好莱坞去印度,但是观众不欢迎,因为好莱坞的电影不爱唱歌不爱跳舞,印度和美国合拍过电影,也是轻歌曼舞,这是印度电影人坚持的结果。他有意识地在保护自己的文化,同样说到汉堡,只有印度的汉堡是放咖喱的。

  胡吗个:这一方面,我们该怎么向印度学习?

  崔永元:如果在好莱坞文化强大到这个程度的时候,我们还迷恋我们过去,就说明我们没有任何进步,脑子糊涂了,进水了。但是我觉得我们认为好莱坞电影文化就是最好的,不能抵抗的,或者是任何方面不能改良的,我们脑子进水更多,因为这个不单单是放弃文化,同样是放弃市场,就像我们做电脑做彩电,重要的部件、重要的发明专利都在别人手里攥着,我们挣个包装的钱,你怎么心甘情愿?这显然是商业市场份额的问题,我们必须提到这个高度来谈。当然更有脑子的人,要谈文化多样性,要谈文化的差异,这是文化的特质,文化的一统就意味着将死,甚至意味着专制,那是倒退。

  中国电影不太会“讲故事”

  胡吗个:据我所知,在中国有那么一些导演,他们就想拍一些专门针对欧美院线的低成本电影,所以就会去迎合欧美观众的口味,你不是想看我们愚昧嘛,那我就拍我们的愚昧,你不是想看我们的落后,那我就给你拍我们的落后,他们觉得他们呈现的就是一种文化差异?

  崔永元:应该说第六代导演或者什么独立导演、地下导演有严重这样的倾向,原因比较复杂,一是市场的压迫,不这样的话,第一部片子收不回投资就没有人跟他玩第二回,二是文化取向的问题,说是独立导演,不迎合市场,实际上也是随大流。一个“变态”获奖了,就都拍“变态”,哪里有“独立”?现在很多年轻导演都在为国外电影节拍片,看着别人的脸色行事。

  有一次姜文跟我说过一个事情让我很惊讶,他说中国电影市场最辉煌的是上世纪40年代,他说那个时候《马路天使》、《十字街头》、《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的影片都在北美上映,而且票房非常好,甚至能占到美国电影市场的份额,这是很吓人的一个数字,这份额是多少,我觉得我们应该查查资料,起码我们现在的电影是上不了这份额的。我觉得外国人喜欢看,它不单单是猎奇的心理,他也许想知道这个内敛的民族怎样生活,怎样面对生活的困难,怎样享受生活的乐趣。

  刚才我们谈的是中国电影怎样面对外国电影,尤其是好莱坞电影,那这个就是中国电影怎样找到他在中国的观众、或者电影市场的位置,我认为这是两件事,我们到现在内销产品和出口产品还不一样,它有不同的质量验收标准,包括我们“人”的验收标准都不一样。

  胡吗个:我们中国电影从业人员他们过了技术这个门槛没有?

  崔永元:没有,没有!虽然我不是用专业人员,我只是用一个稍微挑剔一点的影迷眼光来看,他们技术非常差,不值一提,这个技术还不是说摄影、美术、服装、化妆、道具,我们就说他们能不能把一件事说明白,绝大部分都不行。好莱坞电影就最爱讲故事,就靠讲故事挣钱,它能把一个假故事讲的跟真的一样,而你们经常把真故事给讲假了,你们拍真实的故事,让人物原型当演员都能拍假了,手艺非常潮非常差。

  这个讲故事怎么训练?过去的老电影人讲叫“体验生活”,这词多土,谁敢用这个词?会被骂死。但这个确实是一个笨人成才的路数,就是说你想演谁像谁你就去模仿他。什么人不用干这事?天才!你胡吗个一跟我讲音乐家,“哦,是这样!”明天我在舞台上一演,像!天分。这样的人有没有?有!少,非常非常少。

  胡吗个:在创作上要体验生活之外,是不是在实际操作中,也就是讲故事时不花里胡哨、老老实实地去做也是最简便的方式?

  崔永元:对,还有更科学的方式,叫用人所长。找一大帮在各个方面有天分的人,搞流水化生产线,它是用工业化的流程,集合不同人的聪明才智来完成这件事,再看看我们,我们的剧本生产基本上还是手工作坊式的。

  你看两种方式都有好处,如果我们目前这个市场和文化氛围,不适宜说体验生活,我们起码在电影学院应该把工业化流程教会给大家,不能培养一批二愣子出来,什么都不会,既不愿意体验生活又不会工业化生产,天天吃糠咽菜、幻想着一夜成名,也真可怜。

  胡吗个:对未来中国电影你会为它做些什么,除了你的《电影传奇》、你的博物馆之外,你会拍电影吗?或者你会帮助别人拍电影吗?

  崔永元:我觉得哪怕我到一个电影院去卖饮料,也算对中国电影产业化做出贡献。

  胡吗个:还能做点大事吧?

  崔永元:对,我要保持我独立思考以后发出来的声音,因为现在电影市场太祥和了!祥和得让人无法接受,大片出来后的宣传攻势,包括用金钱做到的让媒体闭嘴,用金钱买来的无耻的吹捧,都让人坐立不安。在他们举杯欢庆的时候,得有人站出来,说两句扫兴的话。

  ○摘自《一个人的电影》

  中信出版社

  格非、贾樟柯等 著

  2008年10月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