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
“金爵奖”最佳影片:《无言的山丘》(中国台湾)
“金爵奖”最佳导演:林全泽,《悲歌一曲》(韩国)
“金爵奖”最佳女演员:松华,《悲歌一曲》(韩国)
“金爵奖”最佳男演员:简·德克莱尔,《达恩斯教士》(比利时)
评委会特别奖:《笼民》(中国香港)
1995
“金爵奖”最佳影片:《打破沉默》(瑞士)
“金爵奖”最佳导演:埃里克·克劳森,《我童年的交响乐》(丹麦)
“金爵奖”最佳女演员:郭柯宇,《红樱桃》(中国)
“金爵奖”最佳男演员:让·皮爱尔·马瑞勒,《自由列车》(法国)
评委会特别奖:《火屋》(阿根廷)
《美国女儿》(俄罗斯)
1997
“金爵奖”最佳影片:《丛林人》(英国)
“金爵奖”最佳导演:菲尔·阿格兰德,《丛林人》(英国)
“金爵奖”最佳女演员:潘予,《安居》(中国)
“金爵奖”最佳男演员:米歇尔·比高利,《旅伴》(意大利)
评委会特别奖:《安居》(中国)
《门德尔》(挪威)
1999
“金爵奖”最佳影片:《小镇里的国界线》(土耳其)
“银爵奖”最佳影片:《幕后的演员》(挪威)
“金爵奖”最佳导演:山田洋次,《新的旅程》(日本)
“金爵奖”最佳女演员:艾丽娅,《一代天娇成吉思汗》(中国)
“金爵奖”最佳男演员:阿曼德·赞基,《笑一笑,你会更动人》(埃及)
“金爵奖”最佳音乐:《野女》(奥地利)
“金爵奖”最佳技术:《仲夏夜之梦》(美国)
评委会特别奖:《悬情疯人院》(新西兰)
2001
“金爵奖”最佳影片:《反托拉斯行动》(美国)
“金爵奖”最佳导演:彼德·豪威特,《反托拉斯行动》(美国)
“金爵奖”最佳女演员:彭玉,《月圆今宵》(中国)
斯坦尼拉娃·塞林斯卡,《富则思变》(波兰)
“金爵奖”最佳男演员:丹尼尔·奥特乌尔,《下岗风波》(法国)
“金爵奖”最佳音乐:克兰德·萨马德,《凤囚狂沙》
2003
“金爵奖”最佳影片:《生活秀》(中国)
“金爵奖”最佳导演:大卫·凯撒,《鲻鱼》(澳大利亚)
“金爵奖”最佳女演员:陶红,《生活秀》(中国)
“金爵奖”最佳编剧:朱京中,《童僧》(韩国)
“金爵奖”最佳摄影:孙明,《生活秀》(中国)
“金爵奖”最佳音乐:小林武史,《豆蔻年华》(日本)
评委会特别奖:《豆蔻年华》(日本)
2004
“金爵奖”最佳影片:《代价》
评委会大奖:《茉莉花开》(中国)
“金爵奖”最佳导演:李在容,《丑闻》(韩国)
“金爵奖”最佳女演员:顾美华,《美丽上海》(中国)
“金爵奖”最佳男演员:安德鲁斯·威尔逊,《校园规则》(瑞典)
“金爵奖”最佳编剧:艾撒·伊里,《兄弟》
“金爵奖”最佳摄影:马瑞塔·豪福斯/派卡·欧提拉,《兄弟》
彼德·莫克罗辛斯基,《校园规则》(瑞典)
“金爵奖”最佳音乐:李炳雨,《丑闻》(韩国)
2005
“金爵奖”最佳影片:《乡村写真馆》(日本)
评委会大奖:《求求你,表扬我》(中国)
“金爵奖”最佳导演:拉姆尔·哈默里克,《年轻的安徒生》(丹麦)
“金爵奖”最佳男演员:藤竜也,《乡村写真馆》(日本)
“金爵奖”最佳编剧:黄欣/一凡,《求求你,表扬我》(中国)
“金爵奖”最佳摄影:斯图亚特·瑞伯,《我父亲的小屋》(新西兰)
“金爵奖”最佳音乐:邓右福,《变迁的年代》(越南/法国)
2006
“金爵奖”最佳影片:《四分钟》(德国)
评委会大奖:《天狗》(中国)
“金爵奖”最佳导演:法比安娜·戈代,《心力交瘁》(法国)
“金爵奖”最佳女演员:艾尔丝·多德曼斯,《爱无专属》(比利时)
“金爵奖”最佳男演员:奥力维耶·古尔梅,《心力交瘁》(法国)
“金爵奖”最佳编剧:雨果·凡·莱尔,《爱无专属》(比利时)
“金爵奖”最佳摄影:法比奥·希安切蒂,《土地》(意大利)
“金爵奖”最佳音乐:卡尔·詹金斯,《河道女王》(新西兰)
2007
“金爵奖”最佳影片:《完美计划》(德国)
评委会大奖:《逃往疯人院》(瑞典)
“金爵奖”最佳女演员:考瑞娜·哈佛赫/达格玛·曼泽尔/科斯腾·布劳克/克莉斯汀·施恩,《完美计划》(德国)
“金爵奖”最佳男演员:胡安·何塞·巴列斯塔,《疯狂的萨穆埃尔》(西班牙)
“金爵奖”最佳编剧:谢米·扎林,《艾维瓦,我的爱》(以色列)
“金爵奖”最佳摄影:王昱,《吴清源》(中国)
“金爵奖”最佳音乐:富田勋,《武士的一分》(日本)
2008
“金爵奖”最佳影片:《陌生的亲情》(俄罗斯)
评委会大奖:《千钧一发》(中国)
“金爵奖”最佳导演:马里斯·马丁松斯,《迷失》(立陶宛)
“金爵奖”最佳女演员:艾米丽娅·瓦萨约娃,《空虚》(捷克)
“金爵奖”最佳男演员:马国伟,《千钧一发》(中国)
“金爵奖”最佳编剧:马瑞克·艾普斯坦,《空虚》(捷克)
“金爵奖”最佳摄影:弗洛里安·希林,《我母亲的眼泪》(德国)
“金爵奖”最佳音乐:安德留斯·马蒙托瓦斯,《迷失》(立陶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