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不会看电影是很重要的事 对大片不要盲目追捧
主持人赵宁:我的一个感触是可能对于大多数的电影观众来说,去电影院放松一下,愉悦一下是他们的目的,对一部分青年电影爱好者或者更多的年轻人来说,他们还是希望能够去看懂电影,去感受到电影的享受。我觉得影评最好的一个地方是能够帮助很多的人学会看电影。
程青松:会不会看电影是蛮重要的事情,我现在觉得很多的影评人还没有到达会看电影的水准。对你刚才说最普通的观众,只是去乐的观众,他进去之后,如果没有乐,本来那个里面很严肃的地方,却让他笑了,哪些人说我故意让你这样子,那就是流氓做法。观众其实不愿意那样,他也愿意感受你的快乐,感受你的不快乐,他愿意跟着你的情绪去走,去发泄。普通观众都会拒绝,看某些影片会上当。中国的观众看电影的票价相对全世界来说,我们票价是贵的,一家人看一场电影得好几百,一个月收入去了很多,对这部分观众不负责任。有一段时间中国电影票房很低,90年代,那段时间假大空的电影非常多,观众不进影院了,进影院看国外的进口片,现在国内通过大明星,大制作,大导演,把观众又吸引进影院之后,这部分影片再不从质量上着手,只是靠着大的阵容,早就又会走掉。就像我有的朋友,每天守着看台湾综艺节目,每天一集都看掉,每天不看不睡觉。那为什么?就是有娱乐的方式,为什么选择看你,让他感觉不舒服的电影。前几年包括《英雄》、《黄金甲》出来的时候,还有批评的声音,有表扬的声音。今年的一些大片,第一时间几乎都是吹捧。
王超:好像不约而同等到下线以后才允许有一点(批评)。
程青松:这是不好,还是在观众看到电影之前有一个选择,我的声音,我不能左右市场的影评人,但是我告诉他,这个市场没有那么好看,讲的故事都断裂,人物不成立,好的影评应该像一个文化看守一样,让公众做一个看守,我们来提醒公众这个电影可能有毒素,这个电影可能有负面的东西,有些电影很暴力,确实不适合儿童看,但是一样的儿童跟大人一起去看。
王超认为国人电影文化素质有待提高 影评人应该告诉观众标准
王超:刚才主持人说也有一个责任帮助观众看电影,又扯到另外一个特别重要的部分就是电影文化素质的提高,我们能看见,因为我在欧洲,法国人那么小的国家,电影院比我们多很多,他们就是拍电影,看电影,每个周末或者晚上排队看电影的习惯。现在好了,如果说五年前,八年前,现在大家看电影已经排队看电影了。怎么在观众的热情里,作为我们创作者来讲,不断地努力提供好电影,作为批评者来讲,不断地让观众知道什么是好电影,什么是不好的电影,这个意义上讲也不是说从主题上讲。电影艺术是什么东西,什么是好的故事,什么是形式跟内容结合非常好的统一,什么是好的人物形象,什么是好的悬念,这些东西也是影评人很好地告诉观众的。
现在从我的角度上来讲,如果说对影评人提出一点建议的话,中国有些影评人可能不是学电影出来的,不是学电影出来的没关系,说实话电影那点东西并不难,电影史,现在DVD都很好。只要自己加紧学习一点,多看一点书,对这些东西都懂。为什么要强调他必须懂这些东西,因为在电影中如果说是一个好的电影,他表达思想的方式,他传达人物的情绪的方式,是以电影的方式来传达的,以很好的戏剧性或者故事性传达的,一个好电影怎么样也是以艺术的电影手段来传达给观众的。在评价一个电影,批评一个电影的同时,也让观众认清他原来是以电影的方式,一个好故事的方式,一个好的人物形象的塑造的种种方式告诉我们的。其实观众到电影院里更重要是享受美的。无论是享受激烈悲壮的美,这些东西在美学意义上来讲,都是一个约定俗成的东西。到了电影里,更加有约定俗成。因为我们讲所谓的类型片,其实不仅仅就是一个套路,而是说在电影的艺术形式里,因为有一百多年的电影历史,表达什么东西,自来而然有受众和创作者的默契,只有这么来去表达,观众更容易看得懂。这也是影评人要具备很好的电影史的知识,无论是艺术片还是好的商业片,都要具备。这样在给观众批评电影的同时,告诉观众什么是好电影的标准,让观众看了影评之后,自己也觉得我今后也知道什么是好电影,什么是坏电影。
程青松:这样会淘汰掉烂电影。
懂故事才有资格反电影 影评已经成为电影营销手段
王超:郝建老师最近发表一篇文章,他讲得特别好,他说现在有些电影讲不好故事,你要批评他讲不好故事,他说这是创新,说我这是故意颠覆。这个常识就没有了。我们所讲的反文化,在美国反文化都是特别有文化反文化,大学教授先发起反文化,太文化,觉得文化是讨厌的东西才反文化,首先真得懂电影,真得懂故事,才有资格反电影,反故事,那是大师级的。我们看戈达尔,阿巴斯,蔡明亮,他们在反故事,你们没有到那个程度,你就反电影,失败了,明明是故事讲不好,你还不服,说创新。而有的时候媒体推波助澜。我受不了这个艺术的谎言。
程青松:把营销电影的手段变成影评,电影没拍好,在电影之外找一些话语来说,这样弄影片都是不负责任的。
王超:这都需要好的影评人,如果只知道反他的思想,有的时候也会被他的艺术,他说创新,你还真没招反驳他,影评人的素质应该是全面的,不仅是文化批评,同时是电影艺术的批评。前面有一个前辈,文化史上的前辈,说这个社会最不能缺的是鉴赏力,这个太重要了。这个社会连美的鉴赏力都没有的话,那就完全是陷入了迷惘状态,有很多人能浑水摸鱼,这个前景是太黯淡了。
程青松推荐王超和肖风的新片 自称不喜欢古装戏
主持人赵宁:我想问问两位嘉宾的是最近也看到暑期档来临,有非常多的国产电影在准备推出,包括整个下半年看到有一些片子陆续进入紧张的后期制作,你们会对哪部作品投入很大的期望?
程青松:最想看王超导演的《重来》。他的片子每部都看的,也是研究的,以前做的一本书叫《我的摄影机不撒谎》,在2002年。因为今年到下半年影片有很多,有《花木兰》,有《十月围城》,有《建国大业》,有章子怡的《非常完美》。今年的片子很多,这样观众的选择很多,这是好事情,并不喜欢30个电视台都在演同一部电视剧的情况,那是很单一的心态。电影应该是选择多元化,我个人从影评人角度或者从杂志的角度,都会去看。我个人要想推荐的影片,会推荐肖风演的影片,也会在这个档期上映,跟张艺谋导演是同班同学,三部农村题材的题材,把以前关注小城镇,小县城或者城市的人多,他就去关注农民,中国有八亿农民,这叫主流电影吗?他就关注当下农民的心灵。这个电影非常少,80年代有,也是关注农民在极变社会面前农民的状况变化,这个电影有,而且好看,有一部叫《清水的故事》,还有一个孩子的故事,拍了三部农村电影,这个导演原来跟谢飞导演合作,做摄影。他在拍摄电影的时候,个人喜欢关注中国人心灵的电影,即使是娱乐片,跟现实有关系的,看了之后,好像跟我们很多问题相关的,娱乐的我也喜欢看跟我们的现实,跟中国人,比如拍一部电影,写我们怎么样渡过经济危机,我肯定喜欢这部电影,不管用喜剧的方式还是什么方式,我最喜欢看现实感强的,比如张艺谋的《三枪》,我不是很喜欢的,古装我不是很喜欢,章子怡《非常完美》现代爱情的我可能喜欢,我可能不太喜欢古装戏。
王超程青松期待反映现实的喜剧电影 影评界形成良性互动很重要
王超:其实作为影评人来讲,他也是不见得非得说我只批评艺术电影。有些人愿意这样,像青松愿意这样的。比如说报纸专栏的影评人得服务于每天看报纸的观众,每天进电影院的观众,他的类型意识也是挺强的,哪怕是毫无思想的,就是能够让观众乐起来的类型片,他的批评也是应该要很多技术含量的,要谈到喜剧片的话,首先你对喜剧这门艺术要特别懂。这个喜剧作为类型片的片种,在整个好莱坞的发展,每个阶段的发展,每个阶段的因素,这样的话,中国有一个喜剧片出来了以后,你才能够引导观众怎么来很好地鉴赏它,同时站在自己的现实立场上,我们所知道的所有的笑料不可能是凭空的,最好的笑料对现实的针法和嘲讽,我也很高兴中国有几个喜剧片有批判现实的。
程青松:我看了80年代的电影,陈佩斯的电影很好,《二子开店》,国营企业下岗之后,必须自己谋生存。现在喜剧片跟我们生活没关系的。
王超:从生活中来的,对生活中的那种讽喻都很好。现在也不错,《疯狂的石头》也是在继承这样的传统,我觉得挺好的一件事情。
程青松:即使古装戏,为什么《武林外传》电视剧那么火,解构了一些东西。我个人并不讨厌《十全九美》,做得不错,比所谓贺岁喜剧好玩一点,至少恶搞到底,并不是评判一个电影,只选择某一类,都涉及到的话,一定要用专业的态度,负责的精神去跟观众说,你不要变成制片方骗观众进影院。
王超:怎么形成一个特别良性的互动特别重要,大家都不是想跟谁过不去,你要真正拍一个好电影,在我自己的经历和别人的经历,整个电影界还是影评人,整个现象来讲,我感觉是一般来讲你要真得好的话,你7分好,人家会说你8分好,人家觉得真得好。但是观众眼睛也是雪亮的,比如你以7分的不好,人家会说你9分的不好。这就说明大家特别恨铁不成钢,还有愿意锦上添花。整个批评的环境,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大家都是想为了把电影拍好,也是为你好。怎么一个好的互动,大家首先心态都健康,作为导演来讲,别人批评你,很难得。告诉你哪边不好,下次好一点就行了,也不要交钱,自动把意见告诉你。制片方也一样,你这次不好,下次做好点。这种良性的互动,做批评来讲,不是说有一股独立批评的人要开始出现了。大家都是想把这个生态搞得更好,而不是靠谎言来维系,而不是靠所谓的规则来维系,这个泡泡迟早要灭的,灭了以后,其实就更不好。
主持人赵宁:中国就一直有句俗话叫“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希望今天看到的青年电影手册也能够去为中国电影起到这样的作用,今天非常有幸能够听到程青松老师还有王超导演一起到新浪跟我们分享这部电影手册背后的一些事情,也就中国电影现在的一些影评市场发表了一些自己的看法,谢谢两位。
程青松:谢谢,还要谢谢支持这个书的导演和演员。送给王超导演。
王超: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