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去年的《地心历险记》才算是真正意义上接触到了3D电影,很多人可能都会以为3D电影是个新兴的玩意,其实早在1922年就有先驱者为3D铺路了,虽然当时只有一名观众,这也正应了那句俗话:万事开头难。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3D电影80余年的坎坷发展路吧。
初生伊始
3D电影即立体电影,D是英文Dimension的字头,有维度的意思,因此3D电影就是指能够真实还原三维空间感的电影。
大家都知道,平时我们拍的照片都是平面的,你并不能从中看到纵深度,但三维影像则可以做到,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和我们眼镜的机理有关。人类的眼镜分成左眼和右眼,它们看到的景物是有微妙差别的(大家可以轮流闭上一只眼试试),通过这种差别人们可以判断出物体的远近和深度。普通照片机和摄像机只有一个镜头,相当于我们人类的一只眼睛,它们拍摄出来的图像其实是为一只眼睛准备的,不信你闭上一只眼睛,把图像放在离眼睛刚好能看清的位置,是不是感觉比两只眼睛看得时候更有立体感了呢?但人们不能成天用一只眼睛来看电视,因此发明一种为两只眼睛观看的立体画面就成了科学家和电影人梦寐以求的目标。根据“视差”原理,人们发现只要把同一景像用两只眼睛视角的差距制造出两个影像,然后让两只眼睛各看到对应自己一边的影像,就能够刺激大脑产生立体感了。
不过说来容易做起来难,为此人们做了大量尝试,其中最早可以追溯到电影发明之初的19世纪末,当时英国电影先驱威廉姆·弗莱斯·格林(William Friese-Greene)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套放映和观看3D电影的装置:他在银幕上同时放映两个画面,观众通过眼镜来观看获得立体感,不过这套装置繁琐复杂,缺乏实用推广性,所以尽管他申请了专利,但并没有戏院采用。到了1900年,弗雷德里克·尤金·艾维斯(Frederick Eugene Ives)发明了立体摄像机,这个摄像机模仿了人眼机理,有2个相距4.5厘米的镜头。1915年6月10日,《火车大盗》的导演埃德温·波特(Edwin S. Porter)和威廉·瓦德尔(William E. Waddell)在纽约阿斯特戏院试验他们的红绿立体电影,为现场唯一的一位观众放映了包括田园风光在内的多段测试片段,不过这件事很快就没有了下文。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