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唐晓白手记:
这两个女导演给我印象特别深。她们俩相同点不用讲了,首先都是女性导演,作为我来讲,可能看到她们的时候觉得特别亲切,然后也特别想听她们谈关于爱 视频:新浪潮华语类型片论剑——都市爱情 媒体来源:新浪娱乐 情片的感受。我发现她们两个人其实很匹配,绝然不同但非常互补。岸西像一条河,罗卓瑶是一杯酒。
岸西很沉稳,她拍的片子和她的人很像。她说话优雅淡静,但是也许她的逻辑和坚持都隐藏在这份淡静的后面。她说的内容,比如她对爱情的分析,甚至包括她讲怎样去选演员,在这个事情上她在艺术和市场之间的取舍,都让我感觉这个人很从容。我觉得她是用沉静这样一种方法,去面对她的人生,她的电影,她的身份,不管这个身份是编剧,还是导演,亦或是别的什么。《月满轩尼诗》一看就是她的电影。另外我觉得《月满轩尼诗》里面有很浓的港味,什么东西都是淡淡的,然后这些淡淡的东西加起来,变成一种很突出的风格。
罗卓瑶以前的片子看过一些,印象深的是《潘金莲的前世今生》。她以前给我的感觉就是挺诡异的。她拍的片子,你看完前半部分,永远不知后半部分会是什么样子,总是展现出一种不常规的思维。今天我见到她,好像加深这种感觉。还有就是聊完了以后,在鬼魅的感觉之外,我还感到跟岸西比起来,她特别像一杯酒,尤其浓烈。她跟你聊对电影的感受、看法,乍一听起来,令人有些迷魂,像是有点儿喝完酒以后找不到方向,但是品味之后,也觉得她有她的道理在里面。
我们的论坛探讨的题目是都市爱情片,都市和爱情这两个元素都很重要。比如说大家讨论了怎么在当下的环境下去写爱情,另外也特别涉及怎样运用城市这个色彩。罗卓瑶在《如梦》里面,是用一种比较超常的方法:她是把所有的城市个性的特点都淡化掉,令你的目光不放在对于城市外在的一些表现上。她要你专注爱情本身。论坛之前,我和她说我没有在你的片子里看见台北,她说她是故意要这样,她要把所有城市的logo都拿掉,模糊这种个性的东西,突出那种普遍性。她认为让观众知道她要反映的故事和男女的关系,发生在已经异化了的某个大城市里就够了。当然她又补充说她保留了纽约的logo,就是那个桥。我觉得她的那个故事其实不好处理:梦里面的情怀,人深层次的痛苦和失落,出生的故事,在都市丛林里所受的压力……这些东西散落在她的人物关系里面,并没有特别强烈的主线。岸西和罗卓瑶相反,在《月满轩尼诗》里面,她用光影眷恋着香港,电影里到处都是香港的味道。我能看出,她爱这个地方。我甚至觉得岸西是因为爱香港才爱电影,写了剧本,做了导演的。我没有统计过她做编剧和做导演的电影里有多少是描写香港的,但我敢肯定,那一定是压倒一切的多数。
不过在论坛上大家都认同在今天这个社会里,爱情片不好拍。当下的人很多思维都变了,我觉得很多人已经不相信爱情,或者爱情变成不是生命中最主要的部分,那爱情片,还能像以前那样有市场吗?我十八九岁的时候,爱情片在大众生活里占很重要的位置,看电影的时候,我觉得我需要那种感觉,我需要看那样的片子。今天不同了,有多少比例的人还可以为爱付出?男女之间只保持性关系是否更能成为一种令生命简单的方法?这种的环境下,怎么样去拍爱情片?所以岸西说现在古装爱情片更好拍,因为还有人信。
其实赵崇基的片子我特别期待,他的片子刚做完,还很少人看到。但是他的人物设置已经十分有趣,特别当下。他说古天乐演一个货柜司机。货柜司机这个职业,在香港社会里面是一个颇有代表性的职业,尤其是97之后。97之后中国香港和内陆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多,很多的工厂都搬到内地之后,这个工作联系就更紧密了。“古天乐”们每天开车去内地,送货运货,他们和内地女人不论发生感情关系还是发生性关系的机会都比较高。你周末晚上去去皇岗边境,就可以看到那个百万货柜司机排队“北上”的伟大景象了。所以中港联姻中的男性角色,货柜司机们也许占了一大半。赵崇基把古天乐变身为货柜司机,他过边境的时候,在内地的这一边,经常在某个小饭店吃饭,黄奕就是那个小饭店的老板娘。古天乐有一天开着他的货柜车,不小心把黄奕的老公给撞死了,他和她的关系就慢慢起了变化。这是一个关于愧疚是否能变成爱的故事。
赵崇基那个人,我觉得他还挺书卷气的,这在香港男导演里面不太多。我有时候看见香港的男导演们,觉得他们都特像江湖老大。比如杜琪峰,他喜欢照顾兄弟,照顾同行,脑子里装着江湖情义,手上还拿着褐色雪茄。他坐在那儿,明明是个导演,我却老觉得他像黑帮老大。也许是我把他本人和他拍的电影搞混了。
新浪娱乐讯 3月23日下午2点,由新浪娱乐联合中国电影报道、保利博纳、光线影业、安乐影业举办的“新浪潮华语类型片论剑”主题论坛,正式在香港影视博览上开讲。首场“都市、爱情电影怎样扣紧时代的脉搏?”邀得三位对爱情片颇有心得的实力派名导岸西、罗卓瑶与赵崇基共同探讨。在论坛现场,为汤唯打造纯美浪漫爱情片《月满轩尼诗》的岸西自曝:“拍爱情片是被逼出来的,甚至感叹女导演不拍爱情拍什么?”三位导演均表示,“所有的电影里都有爱情的元素,专门拍爱情的电影在类型片里反倒不会那么吸引人,因此加大了爱情片的拍摄难度。”
基于市场的压力和合拍片的需求,三位导演的影片中都无一例外地用到了香港的男演员和内地的女演员这样的组合。岸西直言,香港在过去十多年里,没有新演员出来接班是最大问题,而女演员的表演生涯尤其短暂,一过35岁就老了,男演员到了50岁还能装嫩演小生。
城市:导演在市场要求之下寻找自我表达
都市、爱情电影曾经是香港电影类型中最打动人心、温情脉脉的一种,但近年来却鲜有让人回味的作品问世。今年,罗卓瑶拍摄了辗转香港、纽约与台北三地的《如梦》、岸西拍摄了港味十足的浪漫轻喜剧《月满轩尼诗》,赵崇基则着眼于描述香港与深圳边界的故事《一路有你》,将不同城市不同阶层的爱情描绘得淋漓尽致。
爱情片难拍却不得不拍,成为三位导演的共识,在市场的压力与投资的要求之下,他们也在寻求自我的表达。在爱情片里,他们也倾注了各自的追求,罗卓瑶希望在异化的世界里,经由爱情寻找人的本真,岸西则在单纯的爱情元素之外融入笑料、悬疑与动作,赵崇基则希望探讨内疚是不是爱情的重要元素。
演员:香港仔内地女 延续华语影坛“惨况”
爱情片这种类型相对特殊,特定的观众群都希望在其中找到浪漫因素的投射,相对其他题材,有一些更为苛刻的条件,比如,希望演员的外形能够具有梦幻感,希望人物能够突破重重障碍寻找到真爱,因此对于演员的依赖要比其他类型更加突出。罗卓瑶表示,会因投资的压力,去寻找有市场号召力的演员,但一定要气质合适。
三位导演的影片中都无一例外地用到了香港的男演员和内地的女演员这样的组合,他们都表示是基于市场的压力和合拍片的需求。岸西直言,香港在过去十多年里,没有新演员出来接班是最大问题,而女演员的表演生涯尤其短暂,一过35岁就老了,男演员到了50岁还能装嫩演小生。今天在他们的电影里用到的汤唯、黄奕,就像当年台湾与香港合拍电影时用到的林青霞和王祖贤一样。赵崇基说,“在好莱坞女演员演到很老,观众都会买单,也都会去看她的电影。中国的电影呢,女的稍微老一点,就不会去看了,永远要找青春美女来演主角。这样题材就太窄了。”
论剑一 罗卓瑶PK岸西:谁的爱情观最得观众心?
罗卓瑶与岸西,两位几乎一路固守爱情题材的女导演,多年从影之路,让她们逐渐挖掘出属于自己的爱情之道。然而,她们虽对爱情电影的各种要素有不同见解,但实质却是求同存异,终归只为自己的作品探寻出爱情的真谛。
壹,探索爱情抑或探索事件?
罗卓瑶:每个人拍爱情片都有一个故事,既然每个人的故事都不同,那么讲故事的方法固然也不同。对我个人而言,包括拍到这部《如梦》,我都不喜欢单纯地讲爱情,从头到尾就是说男女主角怎么爱,爱到最后又将怎么结束,这其实只是很浅薄的爱情,所以我就将目光放在“本质”上,刨根问底地去找一些最原始的东西,往往就是在电影里自问一句:爱情究竟是什么东西?人的存在是什么?人究竟是怎样存在于这个都市里的?这个都市里的爱情又怎么去融合每个人的爱情观?一环扣一环,或者自己拍完已经解答出来,又或者将整部片化作一些疑问留待观众解答,那么这样观众看完电影后对都市、对爱情才会形成思考,不是表面上谈论爱情就完了。
岸西:爱情片其实也很难拍,就因为有时爱情片只有爱情可讲,所以就有一种难度在里面。但我毕竟是个女导演,女导演不拍爱情拍什么呢?所以对我来说,难其实也是一种挑战,这种挑战就可以促使你用一种方法去将它迎刃而解。
所以,我个人的方法就是在爱情主题的基础上加入一些其他元素,比如《月满轩尼诗》里就会有一些动作,安志杰街边打张学友,又有一点悬疑,张学友跟汤唯谈侦探小说,乔宝宝演的角色也带有神秘色彩,这些因素贯穿于爱情中间,就会让观众感觉它多了一种波折,多了一番碰撞,所以就是想一些别的手短来讲故事的意思。
当然,这些都是我被逼出来的,我其实是个“爱情小贩”,会在“出售”爱情的同时“附赠”一些其他的分支,这样观众看到男女主角的爱情原来是在经受这些起伏之后才变得成熟,可能也会更加认同彼此的坚贞,不然你说如果拍爱情片不是讲一见钟情就是讲日久生情,那长期以往观众还会买你的帐吗?
贰,内心碰撞抑或人为约束?
罗卓瑶:古代和现代的爱情最大不同之处在于,现代人已经被异化了,很多时候你表现出来的并不是你自己本身,外界太多的因素将你的本真掩盖起来,结果当真要讲一份感情的时候,你却总是会问自己:到底什么是真的感情?
我们没在古代生活过,如果你问我:古代人的爱情与现代人的爱情是不是不一样?我可以回答你:当现代人被太多因素影响而产生异化之后,这其实是很有可能的。古代社会,可能就只为了找到自己心爱的人,即使他穷也愿意接受。但你看看现代社会,“爱”似乎总是不会被摆在第一位,像找爱人先看有没屋子、车子,又有很多女孩一心想“钓金龟婿”,其实让我觉得可能我们在无形中都迷失了“自己”,离我们的本真也越来越远了,毕竟我坚信:真正的爱情,永远是一个最主观的自觉,爱就是爱,不爱就是不爱,不会有什么因素反去主导它们,也就是没办法让你说出个中原因。
岸西:我认为讲述爱情,还要涉及到许多人为导致的障碍,以前旧时代还有许多所谓乡下的旧传统、旧观念,但现在这种制肘已经越来越少了。但是我举个例子,就算现在没有什么父母的压力使然,任何人都自由恋爱结婚,那难道就没有例外吗?例如交往下去才发现门不当户不对,甚至两个相爱的人其中一个有了绝症,最后要生离死别云云,总之在许多爱情的世界里总是会有一些“难题”。
说真的,我认为观众对爱情片的要求还是比较保守,总是希望彼此相爱就是保持不变,不要这么痛苦,但在很多时代里,爱情不但是依你所想,毕竟你不能因为向往古代的爱情,就将所有爱情片的时代背景都搬回古代,所以我觉得拍一部爱情片,有些人为制约和影响还是比较必要的。所以《月满轩尼诗》里的张学友和汤唯,甚至他们上一辈的李修贤和鲍起静,都遇上了各自的爱情难题,接下来的关键之处就是他们怎么去化解这些难题了。
叁,窥视心灵抑或置身现实?
罗卓瑶:我比较喜欢从人的内在元素里寻找爱情,再由这种爱情去发掘出人的本真。为什么呢?因为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叫“都市”,才能透析何谓“都市爱情”,毕竟“都市爱情”与另外一种“乡土爱情”其实是完全不同的。打个比方说,我们人类的历史不是一下子就从乡村进化到都市的,而且不同的人种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也并非只是一成不变地依照自己的意愿去演变,而是通过不同地域文化的传递、接纳和融合去实现一种观念上的“异化”,你看在17世纪的时候,西方文化开始传入亚洲,像中国、日本还有其他国家,虽然这只不过是几百年前发生的文化迁移,但这种传递再到传承的模式却让许多国家的都市化逐步发展,所以很多文化观念的存在就发生了改变。
爱情也是一样,都市存在异化,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也在异化,而这种经过人类主观思维取舍后的异化对我们的变化也很大,所以在这个情况下,我们的存在都是不同的。所以我这次拍《如梦》这部片,就是希望能够穿过人类这层被异化后的隔膜,去透视他们真实的一面
岸西:在我小的时候,就看过了很多本土出产的爱情电影,当时记得是国语片的天下,邵氏出品的很多国语爱情片都可以说是独当一面。但如今我回想当年观影时,却总觉得有一个问题,就是邵氏拍的电影多数以片场布景拍摄,很少能真正目睹城市的面貌。
我提出这个问题,就是想强调都市爱情的一个很重要的元素——既然你将这个爱情故事的背景置于城市之中,你就应该以这座城市的环境或建筑作为融合这份感情的一种“纪录”,不然你可能就会抽离了真实感去空谈爱情,这样即使拍得再动人再伟大,观众可能也无法真正去领会这份爱情所承载的都市触觉,所以像《月满轩尼诗》张学友和汤唯的交往场面总是会出现轩尼诗道的各种街道和建筑,我插入这类真正的城市面貌,观感就会比拍室内场面丰富很多。你看本届香港国际电影节做的龙刚专题,他虽然不是拍惯爱情片,但他的《窗》、《昨夜梦魂中》和《佩诗》等作品都将镜头营造得很美,而且喜欢拍实景,所以我认为这样就更能感受到这种爱情存在于现代都市下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