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对话黄建新陈嘉上:评价体系不能干涉消费体系?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0日02:09  新浪娱乐[ 微博 ]

  【叁】 商业与艺术的博弈

  评价体系不能干涉消费体系?

  “在坚持导演创作的主体意义和艺术权利的同时,如何适应市场的商业化需求”,是本次两岸三地研讨会的主要议题之一,导演们有自身情怀与梦想需要借助电影进行表达,但同时这种表达能否转换成观众愿意接受的影像形式,却是另一回事。在本次对话中,黄建新、陈嘉上两位资深导演也就商业与艺术的博弈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一致的是,导演们都认为电影应当更丰富、多类型化。

  黄建新:标准不是唯一的

  有人爱看爱情片,有人爱看恐怖片,有人喜欢武打片,未必你喜欢的电影别人就一定喜欢,标准不是唯一的,只有这样电影才会多样化。

  这其中涉及到两个体系:消费体系与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包括艺术门类特殊性的本质带来的讨论,一个是电影所含的民族文化深邃部分的讨论,还有就是他的传达转换方式的讨论。但主流市场最大的问题不是评价,而是消费体系,就好比你喜欢黑色衣服,别人穿的别的颜色,你觉得他很土,但人家喜欢。所以这是两个不同体系,不要拿评价体系去干涉消费体系。所以电影应该多样,应该类型化,创作出更多人喜欢的作品。

  对于很多年轻的新生代导演来讲,要不断地表现自己的才华,不光是艺术才华,还得是抓住观众喜好的才华,比如节奏感。新导演都是在独立电影里展现自己的才华,结果被制作人发现。就好比《生死时速》的导演,这部电影的时候投资是3000万,结果他拍超支了,制作人要换人,他就把在电梯里那一段很精彩的戏拿去给制作人看,对方一看就决定追加投资到7000万,这个电影就成了。

  文艺电影可能要表达一种深邃的认识,可以很理性,但主流的商业市场是需要很感性,这个感性的创作里头你有多大能量,这才是最重要的。理性的东西编剧就可以给你提供,但感性的成分没有就没有,这就是天分。所以我们导演协会在年轻导演的层面上的推力可能会通过自己的经验、方法去给他一些建议,比如我们可能去跟投资方谈,这个不错,投资方有时候会作为参考。

  其实说到底,电影更需要的是匠人。就好比能把一件瓷器设计出来的就只有一个人,但能把它烧制出来需要500个工匠,那对于电影来讲,这500个工匠就是制作类型电影的人。好莱坞就有很多这样的匠人,他们把每部电影都拍得好看,他的剧本一个字都不改,好莱坞是不允许动剧本的,改一个字都需要报告,但人家这样就能把电影拍得好看。你要电影产业化,要电影强大,那就需要把每个类型都拍得精彩。如果每个导演都想要完全做自己的艺术表达,结果拍出来的观众不喜欢看,那也没用。

  陈嘉上:没有一部电影不商业

  许鞍华导演艺术片拍的很好,但我们也从来不会讲,“她不是一个商业片导演”,从来不这样讲。因为我们所有电影都是靠票房生存下去的,没有一部电影不是商业的。

  老实说,内地艺术电影水准从来都比香港高。香港也有几个我们很骄傲的电影导演,比如许鞍华、王家卫、关锦鹏。但是香港电影市场的整体气氛不是艺术片的,对于内地来说,这方面早就做的很好了,只是商业方面经验不是那么足而已。所以我们三地交流的时候,会很注重这种交流的经验,商业也好艺术也好,每个人选择的路不同,没对错,比如商业,可能也就是导演希望看自己作品的观众能多一点而已。票房跟观众量有关,跟观众的层面也有关,你要面对什么样的观众,你的电影要给什么样的人看,决定了你的商业成分多少,确实没有对错。小众的艺术片,市场需要观众需要,其实电影工业也需要,没有它们,工业也不会进步。

  其实现在,中国电影市场有太多的热钱进入,但是要拍一部什么样的东西出来,他并没有想好。比如一个老板投资进来,觉得拍电影好玩,但具体要拍什么东西他不知道。导演的目标又是什么?拍一部戏代表自己,还是给观众,还是表现他艺术方面的理想?很多没有进电影院的电影,其实质量也可能很高,只是可能市场不接受而已。我觉得现在中国电影市场还不成熟,一个原因就是它没有让许多不同风格的戏,通过不同渠道呈现在观众面前。比如我们还没看到艺术院线,可是在海外,甚至在香港,我们都尽力在做。中国整体市场环境还是非常不完善,现在都是最赚钱的电影出现在所有的戏院。其实应该通过一些措施,避免这样的现象发生,很多优秀的电影大家都没有看到。我前阵子看程青松选了一些2010年十大电影出来,确实很多电影观众没看过,但很优秀的,尽管很小众。中小型电影是我们电影工业的命,而不是大片。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