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从不参加与电影无关的社会活动,接受访问时亦只回答和行业相关的问题。这种节制和自律源自真正的智慧—从不过度消费自己,精心呵护自己的品牌,唯有如此才不至于沦为名利场内娱乐大众的跳梁小丑。
覃宏常说现在的电影市场就是混乱的战国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从这个意义上讲,也是最好的时代;混乱中勃发的生机,也会遭遇危机的埋伏,三五年内,行业必然面临洗牌的命运,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记者:据说投资的每一部片子你都会把剧本通读一次?你挑本子的标准是什么?
覃宏:没错。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剧本都是极其重要的。我觉得一个投资商慎重对待每一个项目,通读剧本是最起码的要求。
我挑选剧本有两个原则:一个从商业角度去衡量它的可操作性,这是以一个投资商的眼光去看;二是看它是否能够打动我,这时我会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观众。
记者:为什么会投资《最爱》这部电影?
覃宏:《最爱》的剧本是我在飞机上一口气看完的,里面的爱情非常令人动容。当时我一下飞机就跟顾长卫说,我一定要做这个电影。
记者:是不是你的口味更偏重艺术电影?
覃宏:首先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的这种说法不准确,这种划分过于简单粗暴。许多艺术电影也有很高的商业价值,同样很多商业电影也有具极高的艺术审美。与其纠结于此,不如踏踏实实下点功夫去研究类型片。一个好的类型片,完全可以兼备艺术性和商业前景,两者并非不可调和。
记者:春节后两三个月涌现出一大批中小成本的国产电影,你有去电影院看吗?
覃宏:有。我有浪费时间去看。之所以说浪费是因为这些国产片普遍缺乏诚意,粗制滥造,浪费资源。这样的影片不仅票房惨淡,口碑也极差。电影是一个商品没错,但别忘了,电影更是一个文化事件,应该承载更深厚的文化底蕴。
记者:但还是有很多著名导演在拍烂片。
覃宏:就像爱马仕之所以能够成为奢侈品,绝非一朝一夕的工夫。一百多年来,它用最好的设计师,最好的材质,最好的创意,日积月累,千锤百炼才能成就今天的地位。一个好的导演也应当如此,他的品牌是靠着多年的口碑奠定下来的。但是这些导演由于环境和自身的关系,变得有些疲了,有些确实到了瓶颈,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一个好的导演必须珍惜自己的手艺和自身的品牌形象,不然就是饮鸩止渴。如果仅仅为了名利而现世露怯—市场是公正的,不出三部一定会把他给清算掉。
记者:通过你身边的很多人了解到,你迫切想要进入到整个电影行业中去,想以个人的力量去做一些对中国电影事业更具积极影响力的事。你最希望做到的是什么?
覃宏:我看到一个新闻,旅日留学生因学费问题在机场手刃母亲。看完我就发了一条微博说,拜托各位电影从业者们,我们能否多拍点弘扬普世价值观的电影。说到教育的失败,不能单纯把责任推给学校,舆论对大众价值观的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电影当然可以去批判假恶丑,但我们当下更需要的是真善美。
记者:与很多电影人不同,除了一些探讨电影工业发展的话题,你几乎很少接受媒体采访。我们也了解到,你做了很多慈善,然而却很少有媒体知道这些。一个电影公司想要被众人熟知,必定需要很多的曝光率,你为什么如此低调?
覃宏:我现在不正在接受你的访问嘛(笑)。我们中国的企业,还没有一个百年老店的东西,所以好多好企业都是在以一个领军人物去宣传,像王健林之于万达,柳传志之于联想。早些年我比较抗拒曝光,可能还是个性问题。现在当然不能太张扬,但也不会由着性子去逆一个时代的潮流。我参加的各种社会活动中,都是希望尽量能突出星美的品牌,而非我个人。
记者:这两年,星美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宽,人们对于星美的关注也越来越多。我们也可以看到,如今的星美拥有制作、院线、发行、艺人等很多条战线,并随之壮大。你在星美的操作模式上做了很多国内没有做过的尝试,能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吗?
覃宏:一言以蔽之就是一手抓院线,一首抓原创。原创这一块,我们不签约导演,而是采取入股工作室的方式,这样能形成一个资产上的链接。你的项目我有优先选择权,而且你想跟别的公司合作,也必须经过我的同意。即便星美不是完全控股也要是最大股东,而且必须拥有发行权。从长远战略布局上讲,这样的合作模式有利于双赢的局面。比如陈可辛监制的《神奇侠侣》赔钱了,但是我一点都不紧张,因为他后面还有《武侠》。
记者:星美有没有考虑过投资艺术院线?
覃宏:没有。现在我们的商业院线还不尽然成熟,又何谈艺术院线?去年我们的电影屏幕是6200块,今年仍在以每天6块的速度增加,年底能到8000多块屏幕吧。和美国的四万块相比,差距还是挺大的。我个人认为到1.5万到2万块的时候,就会出现分线发行。只有分线发行出现之后,艺术院线才有可能萌芽。
记者:星美作为一个上市公司,今年有什么动作?
覃宏:去年我们融了两次资,大概7亿。今年要再融资10个亿左右,主要用于影院的建设,因为内容制作真的花不了太多钱,那些对外宣称拍摄花费不赀的都是浮云。即使像《武侠》这样的大片,其实我根本不用全投,投个30%至40%我就是大股东,不过,这才能花多少钱啊?
记者:你这几年支持了国内许多中青年导演拍片,为什么你愿意花那么多精力和金钱去培养导演?一个新人导演,你最看重他的哪些特质?
覃宏:星美选择的合作导演呈梯子型,有陈可辛这样的大导演,也有顾长卫、陆川这样极具潜力的导演,同时也在培养新人。希望星美跟他们一块成长。一个新人导演我最看重当然还是才华。其次就是他们对自己作品的那种态度,是精益求精还是浮皮潦草。
同题问答
顾长卫×覃宏
Q:在你眼里,他是什么样的人?
顾长卫:他是一个很锐利的人,很有自己独特的观点。
覃宏:老好人。
Q:两人合作的感受?
顾长卫:很默契,跟他的每一次交流都非常到位,非常愉悦。
覃宏:他是一个对品质要求极高的人。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极致。《最爱》去年五月份就杀青了,之后剪了无数版本,原本打算11月上映,由于长卫认为影片还没有达到最完美状态,只能顺延到今年。
Q:导演和投资人之间最好的状态是什么?
顾长卫:默契吧,还有就是共识。
覃宏:我觉得不要为关系而关系。像我和长卫我们私交很好,但并不会因此而影响工作上的判断。
Q:如何看待中国电影的现状?
顾长卫:踏实做好自己的事儿吧。
覃宏:畸形的繁荣。
采访手记
被关注的中心
文| 苏阳
拍照时,摄影师有些忐忑,他之前给无数大牌明星拍过封面,但这一次可是给“中国第一摄影师”拍照啊,这无异于班门弄斧。摄影师柔声建议顾老师把手势放松,顾导说这样可以吗?在场所有工作人员都被他的“一指禅”给逗笑了。
拍照前半小时,摄影师已经让替身走位,打好面光,可拍照时,助理还是被支得团团转。顾导正是为了把紧张的气氛松动起来,才插科打诨地摆出一副“拈花微笑,飞叶伤人”的禅趣图。众人与其说是被顾导的幽默打动,不如说是为他的善解人意所心折。
善解人意的还有覃宏。因为他早到一步,化妆师说可以先上妆,覃宏拘谨地笑了,松了松打得又硬又小的领带,说,“男的就不用了吧?”用的是试探和商量的语气。听到化妆师说轻薄地上一层只会让肤色更均匀,而不是脂粉气,他便配合地坐了下来,一副既来之则安之的从容—他不想因为自己的喜好而影响到别人的工作。
摄影棚内,灯火灿烂如金。镜头对准覃宏一个人的时候,他的手在众目之下逃来逃去,不是缩成紧紧的两团,便是孤立无援地找寻着可以搭载的道具。虽然如今的企业家已经愈加明星化,但他们毕竟不习惯像明星一样,兴奋于镜头转动的滋滋声,享受着面光如同粉扑一样地扑打在脸上。眼下的覃宏,更像一头无处逃遁的猎物,被黑洞洞的镜头追捕,他有着天然的警觉和逃避意识。
这和被访的他,判若两人。访问时,他面对我抛出的任何问题,都会在短暂的思考之后做出流利的对答。他的语言多是书面语,思维则是理科式的:不大惊小怪,老老实实把道理说清楚,说周密;不喜欢掰持和抒情;别人证明过的命题,他就懒得赘述。在我整理采访录音时,随处可见他对作答内容的高度概括、清醒自解和向更高更深处的探索。谈到自己的工作,他显得自信而不失谦逊,偶尔还会自嘲自己当年曾经交了很多学费,聊到兴头上,薄薄的嘴唇会弯成一条虹。和镜头下的世界相比,这才是他的“势力范围”。
人的内在性格,总是决定他们对事物处置的态度不同。这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与覃宏相比,顾长卫的访问显得异常艰难,这和顾导的性格有关。用他原话就是“不想成为被关注的中心”。
有时我提出一个问题,那问题便搁在我俩之间,渐渐冷却。我心里虚虚地打着小鼓,以为这个问题不受待见,预备提出下一个,就在此时,顾导才缓缓说出他深思熟虑后的答案—等待太久了,嘴唇都黏在干燥的牙上。通常答案也不会很长—他语言一向轻省,惜字如金。他的声音也特别低缓,区别于覃宏的流转脆亮,顾长卫的声音稠而胶着。有时问题答了一半,似乎线索中断,声音也停顿下来,搅不动似的,凝固在原地。我再看他,他的眼珠子就尽量往厚厚的眼帘下藏,然后点点下颌,似乎在空中画下一个单方面的句号。浑圆的,斩截的,金属质地的句号。
我沉默的时候,他也心安理得地沉默着。
拍摄快到结束的时候,蒋雯丽带着一儿一女前来探班。女儿长得像奈良美智笔下的迷糊娃娃,儿子则眉目清秀,眼睛尤为清亮,如同白水银里头养了两丸黑水银。女儿似乎对《名牌》杂志饶有兴趣,工作人员蹲下来说,你爸爸的照片也要登在上面哦,你高兴吗?她歪着脑袋思考着,然后独自把答案消化了—这一点像极了她的父亲。顾导的儿子则偏安一隅,贴着沙发的扶手坐着,从头到尾都紧盯着一本没有任何插画、字体排版又显得过密的小说,津津有味地阅读。
然后,顾导亲昵地拍着儿子的肩膀,用手揉搓着他的头发。
(责编: 饺子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