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电影节的挖金人-不放过一个大师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02日18:59  新浪娱乐微博
第15届上海电影节海报 第15届上海电影节海报
电影节的挖金人-不放过一个大师第15届上海电影节海报

  慧眼识珠:不放过一个大师

  除了邀请业已成名的大导演、大明星之外,电影节最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发掘新人。尤其是那些默默无闻的年轻导演,通过电影节奖项的认可获得全世界的关注,继而成为世界级的电影大师。毫无疑问,这是让选片人最为兴奋的事情。

  2004年,上海电影节在沈暘的推动下推出了“亚洲新人奖”单元,致力于发掘亚洲地区的电影新人。回忆起这些年的发展,负责这一单元的濮紫霄认为,最大的收获就是2005年,宁浩的《绿草地》入围并获得受大学生欢迎影片奖,随后他的才华得到了刘德华的关注,于是才有了横空出世的《疯狂的石头》。有趣的是,这部电影也入围了同一年柏林电影节的论坛单元,当时柏林的亚洲选片顾问王庆锵正好在朋友家,偶然看到了这部电影,然后才把这部电影带到了柏林。王庆锵笑着说,“选到好电影,除了专业素质之外,有时候运气也很重要。”

  曾经在“亚洲新人奖”获得过评委会特别奖的张猛参加上海电影节后,引起了组委会系列跟踪,第二年电影节创投计划邀请他项目入围,才有了《钢的琴》的产生。可以说亚洲新人奖真正成为这些亚洲年轻导演起航的地方。

  德国电影《四分钟》在金爵奖斩获最佳影片奖之后,导演克里斯•克劳斯一下子声名鹊起,影片被当年担任评委会主席的吕克•贝松的欧罗巴公司购买,后来还获得了“德国奥斯卡”劳拉奖的最佳影片奖。这也是金爵获奖作品中,比较值得大书特书的一部电影。

  戛纳导演双周的新掌门埃德华•伍埃特卢普告诉新浪娱乐,为了得到“黑色孟买”运动代表人物,编剧阿努拉格执导的印度影片《Gangs of Wasseypur》,他们可谓使足了全身力气,而这部电影也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好莱坞报道》写到,它将昆汀•塔伦蒂诺逼到一角。埃德华•伍埃特卢普回忆,“我在柏林和阿努拉格相识,他给了我一个还没有完成的拷贝样本,尤其是还没有混音……所以选择这部电影真是需要有信心。但是当我给周围的人展示时,大家都很喜欢。一部印度影片让如此多印度之外的人喜欢,我当然不能错过。对于阿纳拉格来说,这是个很大的成功,他受到世界业内人士的瞩目。”

  虽然欧洲电影节强势地位与日俱增,但东京电影节还是可以发掘出许多世界级的优秀导演,比如《艺术家》导演米歇尔•哈扎纳维希乌斯、《巴别塔》导演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等人,都是最先在东京电影节获得大奖,随后才被世界所关注。对于这样的成绩,东京电影节官方也对新浪娱乐表示,很骄傲可以找到这样的导演,但到底选片有什么“秘诀”,那就很难说,但是东京电影节每一个单元的选片总监,包括决定竞赛和整体选片的矢田部吉彦和“亚洲之风”单元的石坂健二都会有自己的品位,自己的眼光,不管怎样,拥有自己的观点是必须的。

  巴黎电影节不是国际A类电影节,但是放映的影片质量相比其他A类电影节来说毫不逊色,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巴黎电影节总负责人奥德•埃斯伯向新浪娱乐介绍,影展首先是面向广大普通电影爱好者,给他们发现新电影的机会,这一点巴黎电影节与上海电影节颇为相似。

  虽然条件有限,但是巴黎电影节经常慧眼识珠,去年获得大奖的《命运的宣战》后来代表法国角逐奥斯卡,2008年获得大奖的英国影片《我心不老》也口碑甚佳。中国朝鲜族导演张律在韩国资金赞助下拍摄的《图们江》于2010年巴黎电影节上崭获大奖,第二年在法国上映,同样获得好评。奥德•埃斯伯说:“影展无法苛求所有影片都是国际首映,但是选中的影片,一定是令大家心动的作品。而所有获得奖项的影片,最后都在法国找到了发行商。”

  针锋相对:影展选片的“暗战”

  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规定,如果一部电影已经在其中一个“A类电影节”参加竞赛单元,那就不能够选择在其他的电影节参赛,在这样规定下,竞争不可避免。

  多年以来,由于对于电影节质量孜孜不倦的追求,与电影工业良性健康的互动,以及电影文化的普及,使得戛纳、柏林、威尼斯这样的老牌电影节像一个巨大的磁石,吸引着全世界最优秀的电影人在这里展示自己的才华。资源的倾斜下,像东京、洛迦诺这样的“A类电影节” 面临着不小的竞争压力,上海也不例外。

  柏林电影节选片顾问王庆锵半开玩笑地说,“我入行的时候,师傅告诉我全世界只有一个电影节,就是戛纳电影节,所有的电影首选一定是戛纳,然后才是别的。”这也基本成为了所有选片人的共识。

  上海电影节负责亚洲选片的濮紫霄说,上海距离戛纳和卡罗维发利电影节时间上太过接近,而很多欧洲电影更看重在本土的宣传,而中国市场并不是欧洲电影的主要目标。在发行公司的考量下,一些电影就放弃了上海,甚至有的电影明明说要来,最后临时撤出了。

  从今年上海电影节的选片比例可以看出,包括获得评委会大奖的《从未放弃的爱》,最佳男演员奖的《指挥家》,最佳配乐奖的《蛹》等在内的多部电影其实都已经在本国公映,其中像《对不起,打断一下》还发行了DVD。有人猜测,之所以选择这些“老片”入围,主要是因为真正可以选到的佳片太少的缘故。

  “柏林、戛纳、威尼斯是全世界三大电影节,他们的竞赛单元已经拿了60多部电影作为世界首映。比如说侯孝贤不会把自己的新片送到上海,一定是送戛纳的,真的是没办法的。”在柏林电影节亚洲区选片顾问王庆锵看来,这是在大电影节的挤压下,其他“A类电影节”的无奈。

  其实什么电影入围什么电影节,有时候也是双向选择。在什么电影节亮相,与电影的发行策略有着很大的关系,经常是由发行公司来做决定的。比如说米歇尔-冈瑞的影片,片方在戛纳“一种关注”单元和导演双周之间进行权衡,最后选择了后者。陈可辛的《武侠》也曾经获得过威尼斯电影节竞赛单元的邀约,但考虑到暑期档更适合内地发行,他们在名单公布的最后还是选择了戛纳的“午夜放映”单元。

  东京电影节亚洲区选片顾问Maggie Lee 看得很开,“世界上有这么多的影展,可是电影都不会在一样的档期上映,所以电影完成的时间也不一样。有时候电影节之间其实不是竞争的关系,而是时间的巧合。我们只是选择自己喜欢的,觉得最好的。如果他们答应了我们会很高兴,如果他们选别的影展,我们也会祝他们好运。”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责编: 子时)
分享到: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