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伯托·巴巴拉作为新一任威尼斯电影节主席,迎新除旧,众目昭彰。他摒弃了前任主席马可·穆勒“大明星”的华丽风格,用极简的方式打造仪式,用他自己的话来形容,“让电影节回归到电影本身吧。”
资料视频:69届威尼斯电影节闭幕红毯群星璀璨 媒体来源:新浪娱乐我们听着巴巴拉的“号召”,回顾已于上周末闭幕的本届威尼斯电影节,去看看这一部部竞赛电影。
在主竞赛单元公布入围影片的那刻起,性与暴力,宗教与政治就成了本届主竞赛单元的两组关键词。北野武、金基德两大鬼才导演的新作让“暴力”看点明确。《春假》中变身为放肆摇曳比基尼小妞的萨琳娜·戈麦兹和凡妮莎·哈金斯,与《激情》中打造暧昧蕾丝情的蕾切·麦克亚当斯和劳米·拉佩斯一起,使得性爱荷尔蒙陡然上升。至于山达基教、东正教等话题,更让电影节多了份严肃的对于宗教和政治的探讨。
这两组关键词是一部电影招惹话题的武器,而电影节似乎也想通过这些影片暗示观众,电影可比活动精彩多了。
专题撰文:记者张麟 实习生麻乐
《天堂:信仰》Paradise:Faith
导演:尤里西·塞德尔
获奖情况:评审团大奖
奥地利导演尤里西·塞德尔的《天堂》三部曲中前两部《天堂:爱》和《天堂:信仰》分别入围今年戛纳国际电影节和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后者在威尼斯电影节中还获颁评审团大奖。《天堂:信仰》讲述了一个宗教影响婚姻关系的故事。女主角安娜的丈夫车祸离家之后,这位奥地利中年女人便一心皈依基督。她不但每天挨家挨户传教,甚至把爱情也献给了挂在墙上冷冰冰的耶稣。片中有大段安娜与基督像的对手戏。每晚睡觉前,她都会亲吻耶稣的照片,甚至还会忍不住用耶稣像自慰。这一情节被不少宗教人士称为亵渎神灵,而另一些人则发出了同情之声。
南都评鉴:尤里西《天堂》的前两部曲是有关联的。主角都是女性,并且是寻找爱的女性,她们地位低微,外貌让人过目便忘。她们都陷于真爱难寻的困境。两部影片质量相近,尤里西用非职业演员、即兴对话和标志性的固定镜头来讲述他的故事。
《你的子宫》T hyW om b
导演:布里兰特·曼多萨
《你的子宫》以坦诚而感性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工薪阶层的女人为夫生子所做的无私牺牲,可谓曼多萨迄今最温柔的作品。女主人公是个接生婆,但她自己却无法生育,于是开始寻找“替身”。尽管片名“你的子宫”取自天主教的《圣母经》,故事却在南菲律宾小岛一个崇尚包办婚姻的社区上演。影片对子嗣的追求并未交代,但东方观众估计不难理解。
南都评鉴:曼多萨还是偏爱感官刺激:对准子宫拍摄的真实完整的引产镜头、血腥残忍的宰牛镜头,再加上水城贫瘠的生活状态以及冗长的穆斯林婚礼片段,《你的子宫》被贴上“独特、大胆、猎奇”的标签。
《大师》The Master
导演:保罗·托马斯·安德森
获奖情况: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
两个男人间的“爱情故事”给流浪者的一次“疗伤”
口碑非凡的《大师》让保罗·托马斯·安德森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银狮奖收入囊中。同时,男主角菲利普·塞默·霍夫曼和杰昆·菲尼克斯则共享了最佳男演员奖。《大师》在威尼斯电影节上大展雄风,让这部早已被划为明年奥斯卡种子选手的影片,通往小金人的路更加明亮。(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大闸蟹来袭全城杀价)
《大师》讲述1950年的美国,一位二战退伍士兵弗莱迪与一个被称为“大师”的心理咨询组织领袖相遇,两个人在对方的身上看见了彼此间的联系。影片因影射山达基教创始人而成为好莱坞关注的焦点,因为包括汤姆·克鲁斯在内,太多好莱坞明星是该组织的拥护者。
导演认为此片是一部爱情片,“我想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两个男人之间的感情,影片的一切都是围绕这个主题来构建的”。《大师》筹备时间长约7年,导演曾经尝试过各种方向,最终才确定了中心是两个男主角的关系。这两个人的关系不是父子,而是类似“爱人”的关系。
南都评鉴:影片中两个人物因宗教组织而被捆绑在一起,但影片绝不是山达基教的“传记片”,更像是二战后流浪者生活的“疗伤”影片。该片把导演对电影的野心展现无遗。70mm胶片展现的怀旧视觉,写实与虚构之间的处理,让影片处处可见让人窒息的氛围。
《五月之后》Apresmai
导演:奥利维耶·阿萨亚斯
获奖情况:最佳剧本
故事背景设定在法国“五月风暴”后的1971年。影片没有过多地描述激烈的学生运动,而是将重点放在了年轻人对于人生和世界的发现和认识。阿萨亚斯通过朝气蓬勃少年的身体。无处不在的自然美景等写实手法把当时年轻人的状态一一展现。阿萨亚斯关心的是法国“五月风暴”后,各种思想迸发并弥漫于社会之际,那些处于青春期的少年是如何被社会影响,又是如何试图用自己的力量影响社会,并在失败后重新认识社会和人生,最终获得成长。
南都评鉴:影片应该是阿萨亚斯的“自传式电影”,这也算是影片和《戏梦巴黎》不同的地方。通过自己对于青春的追忆,阿萨亚斯讲述了属于自己的革命史和爱情史。但不管岁月如何更迭,青春的主题依旧可以打动迷惘的新一代。
《春假》S pringB reakers
导演:哈莫尼·科林
影片讲述四个女大学生在春假中的各种荒唐事:抢劫、吸毒、群P,甚至杀人。向来走乖巧路线的迪士尼小公主赛琳娜·戈麦斯和凡妮莎·哈金斯突破尺度,穿着比基尼走完全场。而向来不按常理出牌的詹姆斯·弗兰科这一次继续让众人跌破眼镜:瓜皮头加上一口大金牙和黑人口音,将一个病态毒贩表现得惟妙惟肖。影片的口味相当重,却有点做梦的味道。
南都评鉴:人有多大胆,青春就能走多远。导演并未通过该片批判这些问题少女,而是用极致的影像,来表现几个女生为了梦想做出的牺牲,她们的狂放,也是一种别样的美。
《圣殇》Pieta
导演:金基德
获奖情况:最佳影片金狮奖
性与暴力:有违伦常的“母子情”拷问人性的极端方式
《圣殇》在本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荣获最佳影片金狮奖,该片也突破了韩国电影在威尼斯三大电影节上最高奖项的“零纪录”。
从小缺少家人关爱的江度,以帮放高利贷的人讨债为生,特殊职业造就他冷血和粗暴的性格,对无力还债的穷人毫不手软,极度残忍。一天,一个自称是她亲生母亲的陌生女人出现在他家里,请求他宽恕。几番挣扎后,他接受了这位“母亲”。当他依赖上这位母亲的时候,没想到母亲背后藏着极大的秘密……
对于影片中有违伦常的“母子情”,不少媒体将其定义为“一个希腊式的悲剧故事”。金基德表示:“韩国观众对希腊悲剧非常熟悉,现在仍有很多人在排演相关剧目。希腊悲剧中关于人性的思考,超越了种族和过节。”金基德认为,影片主题讲述了资本主义对人性的灭绝,“片中金钱所代表的资本主义,破坏了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便是亲情,人与人的关系被金钱重新定义。同时,它也破坏了人性”。
南都评鉴:再度回归,金基德的变化不光是容颜的老迈,还有影片呈现上的些许变动:晦涩长镜头少了,演员台词多了,营造的暴力和情色不再让普通观众感到陌生而压抑。金基德不变的是依旧用极端方式拷问人性,金钱、死亡、救赎,这些主题的探讨对他而言一直都在。
《背叛》Izmena
导演:基里尔·谢列布连尼科夫
《背叛》的故事从两个人的对话开始:美丽的心脏科女医生,对来做常规检查的他说“我今天不是很舒服”,因为她发现丈夫有外遇,而那个第三者,正是这个病人的妻子。两个天涯沦落人惺惺相惜团结一致,开始了一段漫长的“捉奸之旅”,然而那对偷情的男女却意外死亡……影片裸露镜头不少,床戏令人咋舌,但《背叛》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反复对应”的情节设计。几年后的他和她上演了同一戏码,是谁背叛谁,感觉像一个轮回,人们一直在绕着圈圈。
南都评鉴:找到出轨证据后,是报复还是原谅?这是一切以小三为主题的电影惯常设定的问题。这一次,导演提炼了一种复杂情感,去驱动叙事。当你没能也不敢捉奸在床时,出现了矛盾的思绪。电影中的这一对“被背叛”却又在各自重组家庭后继续“背叛”的男女,有点《花样年华》里的周慕云和苏丽珍的意思,不过一对充满肉体快感,另一对让人暧昧得心痒痒。
《激情》Passion
导演:布莱恩·德·帕尔玛
法国影片《激情》的重拍版,讲述了某跨国公司中两个女人之间诱惑与操控、吸引与对抗的微妙关系,这层关系最后带来的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谋杀。相比原版,帕尔玛的版本带着他的个人标签。影片乍看充满了爆米花的元素:商业犯罪、女同情愫、悬疑惊悚,但帕尔玛并不想就如此畅快地让观众们过去了,其后电影如沼泽般让观众深陷其中。片中的“女同情愫”是从始至终贯穿的主题。蕾切·麦克亚当斯和劳米·拉佩斯的搭配,如此女同欢爱估计会拉来不少看客,图个感官刺激。
南都评鉴:对观众而言,影片越到后来越难割舍。你要几经掂量,一次又一次把案件的来龙去脉推翻和重建,每当你以为是总结陈词之际,忽然蹦出的细枝末节又让一切前功尽弃。因此凶手是谁,大家心中的问号会越发之大。帕尔玛不愧为如今惊悚片的王者。
《填补空白》Fill the Void
导演:拉玛·布什顿
获奖情况:最佳女主角
《填补空白》女主角哈达斯凭借影片中小女儿一角,获得本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影片讲述了信仰东正教的哈希德家的小女儿希拉,选好了意中人准备出嫁。但怀孕了的姐姐不幸去世,留下了一个孩子和丈夫尤罕。为了能留住孩子,希拉的母亲欲将小女儿嫁给姐夫尤罕,填补姐姐留下的空缺。影片对于不了解东正教的观众而言是科普作品。电影通过三场婚礼,很好地将一个东正教家庭所处社会的文化,呈现到观众的眼前。片中男性的黑色礼服、圆形的帽子和长长的鬓角所扎的小辫、各种祷告和仪式,颇能提起观众的兴趣。
南都评鉴:影片最大的看点在于冲突。年轻女孩虽然过着现代生活,但生活中依然保留并相信着古老的习俗,对婚姻的态度依然是遵从父母的安排。她虽然对未来有自己的追求,却被某种力量限制。影片中有处细节特别有意思,女孩的父母反复强调,婚姻最终决定权在女孩手上,但却暗地里让女孩往他们自己想要的方向做决定。
《沉睡的美人》D orm ant B eauty
导演:马可·贝罗奇奥
获奖情况:最佳新演员
《沉睡的美人》根据2009年发生的意大利女子安乐死的真实事件改编。植物人埃鲁娜一直靠进食管维持生命,其父决定结束女儿痛苦的一生,然而安乐死事件引起了意大利政界的关注,伦理的争辩更一度导致意大利宪政危机。
在电影故事中,一位参议员不愿意为他不赞同的条文投票,但他所在的政党意见与他的意愿相左,他为此陷入纠结;他的女儿是坚定的维持生命派,在埃鲁娜接受安乐死的医院门口示威,她却爱上相反观点阵营中的罗布托;一位著名的女演员全心照顾昏迷的女儿,放弃了她的事业和无比渴望获得她关爱的儿子;一位美丽却绝望的神秘女子,最终被不肯放弃她的医生感动而决定重新回归生命。多个虚构的人物,在这项真实事件中探讨着生命课题。
南都评鉴:贝罗奇奥是个实事的追随者,影片中加入了事件发生时的声音、影像等文献,让轰动全球的事件经过艺术加工搬上大银幕都还保留真实色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