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勺子"陈建斌:杰出的人总是刺头

2015年11月24日 03:16 新浪娱乐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演过枭雄和皇帝的人,天然容易给人一种距离感,用导演郑晓龙的话形容他就是“不怒而威”,说的就是陈建斌。

人物志Vol.105陈建斌:杰出的人总是刺头人物志Vol.105陈建斌:杰出的人总是刺头

  演过枭雄和皇帝的人,天然容易给人一种距离感,用导演郑晓龙的话形容他就是“不怒而威”。

  陈建斌承认自己不是一个会经营人际关系的人。在片场,他是出了名的爱改戏的演员,到处给人家提意见,经常搞得导演和对手戏演员皆不痛快。而他自己更觉得憋屈,因为他认为舒服的人际关系往往意味着墨守成规,这样是没法诞生好的艺术作品的。不拍戏时,这个巨蟹座男人就把自己往家里一憋,逃避于各类应酬,不太像这个圈子里的人。

  跟媒体,陈建斌也一向被视为最难搞的交流对象之一。有时他惜句如金,甚至用一副墨镜回绝了眼神交流的可能性,这种毫不热络的态度似乎也刚好跟时而见诸报端的“陈建斌耍大牌”报道相吻合。他觉得这些都是误解,解释过,但无济于事,索性也就不再多言。

  享受过一人一晚三座金马奖杯的风光,也煎熬过电影因王学兵被捕而撤映的挫折,如今陈建斌这部经历过大起大落的导演处女作《一个勺子》终于要与全国观众见面了。陈建斌说这部电影不仅是讲一个好人没好报的伤感故事,更要展现的是一个人跟自己内心较量的过程。这种跟自己过不去的拧巴劲儿,何尝不像是陈建斌自己?

  在等待对话的间隙里,陈建斌的目光掠过他身边一排排罗列整齐的电影书和DVD,贪婪而满足的眼神像皇帝检视进贡的珍宝。摄影师来了,问他想摆什么POSE,陈建斌想了想,随手拿起自己的围巾,裹起一只手,手在围巾里比出开枪的手势。“知道这个动作来自哪里吗?《教父2》!”他看了眼相机里的成像,满意地拍掌大笑起来,展示给身边工作人员看。

  25年前,一辆火车载着陈建斌、王学兵和李亚鹏等同班学生从新疆始发,晃悠晃悠开了三天四夜,抵达他们梦想中的首都北京,从此这些西北小伙子开始了各自的奋斗历程。陈建斌是三人中最晚起步的一个,30多岁才崭露头角,40多岁又从零开始做导演。不过他却有着最长远而专注的野心:要写出莎士比亚水准的剧本,要拍出最好的电影。这同时也是他的一份自信,因为对电影爱了这么多年,他相信故事的结果总不会是单相思。

  监制、主编:陈弋弋

  副主编:钱德勒

  采访主笔:何小沁

  策划编辑:梵一

  设计:安小琪

  摄影:王博

陈建斌对话新浪娱乐陈建斌对话新浪娱乐

  希望能写出莎士比亚水平的剧本

  每个人看世界都戴着有色眼镜,《一个勺子》讲的是自我内心较量

  新浪娱乐:您15年前写的剧本都被拍出来了,但直到今天才真正完成自己的导演处女作,是之前没达到您自己满意的程度吗?

  陈建斌:我十八九岁就开始写剧本,写一些很小很好玩的东西,上大学、研究生也在写。1999年我写出了我的第一个剧本,已经拍出来了,叫《菊花茶》。它不是我导的,但是是我主演的,也是我自己编剧的。编完之后我个人作为观众再看那部电影时觉得不是很满意,认为自己剧本写得不好,不是我心目中想要的剧本的样子,那之后我一直在尝试写剧本。

  但是由于我的眼光成熟得要比我的手快,我永远也追不上自己的眼光,总觉得自己写得不好。写出来一看,我老觉得垃圾,特别不满意,直到碰到这个小说。小说是个很好的载体,它基本的脉络、人物关系、故事情节走向基本都已经成型了,我就在这个上面开始我自己的二度创作。其实我的第一个剧本《菊花茶》也是根据小说改编的,可能我原创有问题,更适合改编。

  新浪娱乐:很多人都说您属于大器晚成型的。

  陈建斌:首先我觉得我也没成什么大器,所以也谈不上晚成。其实就是人对自己的要求,我希望我能写出最好的剧本,最差也得是莎士比亚,可是写出来一看,不行,垃圾,还莎士比亚呢,怎么能是这个样子?我得战胜我自己,我一定要把它写好。这也是一种内心的斗争,但是生活中我们面对的事情要比这复杂得多,比这更尖锐,更残酷。

  新浪娱乐:《一个勺子》本质想表达的是什么?

  陈建斌:我一直想写一个类似的题材,但是写不出来,人家都已经写出来了。它是一个人跟人自己内心较量的故事,傻子可以看做是他内心外化出来的一个形象。他跟自己的内心作斗争,他想我做这个事情对不对,为什么会遭受这个痛苦,痛苦是从哪里来的?电影的最后20分钟是我特别想表达的。

  你可以选择不去做这个事儿,但是人战胜不了自己的良心,战胜不了自己天性中的善良,就是狠不下心,就是得伸出手去,结果呢就给他自己带来很多很多麻烦。所以最后他会拷问他自己:我这样做是对的吗?我是不是一个傻子?

  新浪娱乐:最后20分钟也是给我印象最深的部分,拉条子戴上了傻子的有色眼镜,完成了和傻子的合一,他透过眼镜看到的世界都是红色的,就像戴着一片滤镜。您看待这个社会也会有这种隔膜感吗?

  陈建斌:我觉得每一个人看待世界都是有隔膜的,都是戴着滤镜的。如果你今天心情好的话,你看什么都觉得美好,雾霾天也觉得很美。但如果你心情很坏,就是阳光灿烂你也觉得冰天雪地,为什么呢,是你内心造成的。内心外化到眼睛里,就跟你说的戴着滤镜看世界是一样的。

  为什么最后是一个主观镜头呢,我想说这不是哪一个人的问题,是所有人的问题,只是你可能没想过这个问题。也许你跟他从穿着打扮、生活环境上都太不同了,你比他光鲜亮丽得多,但其实内心的较量都是一样的,没有区别。我可以重新拍一个CBD版,主角在国贸上班,穿得西装革履,同样讲这个故事,也一样可以。

  新浪娱乐:很多独立导演拍农村都是在自己的家乡拍,有很多自传性的、无意识创作的部分。但我看您的电影,觉得是有很精准明确的设计的,更像是一则社会寓言。

  陈建斌:对,首先这个电影不是在我的家乡拍的,只是用了新疆的方言,第二我可以把这个故事放在任何地方,纽约也是可以的,地域不是最重要的。地域只是帮助观众更好理解故事内核的方式,但地域不起决定作用。最重要的是表达的核心价值,核心价值成立的话,就是一个好电影。如果那个价值很简单很肤浅,我就觉得不值得为它去拍一部电影。也许我们写一首诗或一首歌更好,刷刷刷就写完了,不用拍电影,拍电影需要调动很多资源,那就一定得有价值。不然我本身也可以写小说,写散文,写诗,写歌,为什么非要用电影的表现形式呢?因为里面有些东西是必须用电影来表达的。

(责编:Edward)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水煮娱专栏+ 更多

金马影后林嘉欣:文青演员成熟时

歌手出道的林嘉欣集齐了金马奖大满贯,也走出一条文青成熟路。[详细]
金马影后林嘉欣:文青演员成熟时
热门搜索
高清美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