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扬去威尼斯前,所有人对他寄予厚望,关于《昨天》,他最没信心的就是怕半纪录片的方式大家不大接受。从威尼斯回来,他虽然没能获奖,但看得出他仍然是开心的,因为他看到了国外观众和影评人对影片的肯定和认同。就像他说的,获奖只是一种鼓励,不可看得太功利。所以他回国后还准备对影片做最后修改,有了这种心态,国内观众更应对10月即将上映的这部新片充满期待。
记者:《昨天》参加威尼斯影展的反响怎么样?
张扬:挺好,放了三场,反响很热烈,掌声挺长,后来我在多伦多时看网上一家意大利报纸评论挺高,我在那几乎接受了50多家媒体的采访。
记者:他们主要关注影片的哪些方面?
张:关注影片内容呀、中国的毒品问题呀、真人真事如何拍呀、还有贾宏声演自己的感觉怎样啦等等。
记者:在国外接受采访是否感觉不同?
张:是。他们问的问题都很专业,有些还是专业影评人,干了一辈子,而国内记者大部分是二十多岁的小孩,刚毕业,问题都挺幼稚的,没有对电影的见解。
记者:去之前是否得奖压力挺大?
张:一点压力都没有,在出国前我一直在忙别的事,如果得奖那是意外惊喜。就算是这次得奖的印度导演也是惊喜,因为之前听发行公司的人说看片反应一般,所以得奖有点意外。电影节经常这样,这与评委会主席的爱好有很大关系,一般七人团里他能决定三票。
记者:参赛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影片的海外发行还是其它?
张:都有。包括让国外了解我的电影。
记者:这次华语片除了《海鲜》全都落败,你怎么看?
张:其实有时媒体考虑得太功利了,中国片能参赛本身就是一特好的事情,不管大小奖都是一种鼓励。
记者:之前还有文章说周迅有可能封后呢,结果也是没得奖。
张:那简直是不可能的事!还没比怎么就能知道结果?就是大导演去参赛也不可能有把握。
记者:有文章说电影节有所偏向,将男女演员奖都颁给了本国演员,你怎么看?
张:不会。如果要偏向,那干脆把大奖直接给他们就行了,电影节之所以引起大家的兴趣还是因为推崇好电影。
记者:影片现在终于与观众见了面,你的信心是否也回来了?
张:走了一圈回来,发现观众的检验是挺重要的,我现在没准还想做一些小修改,有些段落可减短,但自信是没问题的,我一直对这部电影很自信。其实参赛的影片水平都差不多,只是口味的分别。
记者:你觉得《海鲜》拍得怎么样?
张:挺好,很真实质朴,我觉得挺狠的,主要是说导演对分寸感的把握很直接。
记者:你现在有没计划下一部影片,会偏向用明星还是新人?
张:正在选下个剧本,演员对我来说无所谓,只要适合,我更爱没名的演员,合作起来更舒服,可以看到他的进步,成长。而大演员呢,有独特魅力气质,如选对了会为影片加分,而新人有可能砸了影片,没有绝对的。
记者:你对现在的一些年轻明星表演如何评价,像周迅、章子怡?
张:周迅是很有灵气的演员,属于天生的会表演的那种。而章子怡呢,用对了感觉就会比较好,她的几部戏还是有反差的,不过演员的选择较被动,能有机会上戏就不错了,哪还能挑!只有到名气大了才可能选择,年轻时唯一的选择就是多尝试多接戏。
记者:陈果这次也落败了,你个人喜欢他的电影吗?
张:一般。只能说《香港制造》感觉还可以,但我更喜欢台湾导演的片子,像侯孝贤、杨德昌,底气足,不过陈果相比香港其他导演来说,气质可能会更好点,他比较关注底层的生活感觉。(王家卫、徐克的影片喜欢吗?)我不爱看香港片,徐克早期的电影像《新龙门客栈》拍得挺棒,达到商业片的极致。王家卫的影片感觉很好,电影手法尝试也很好,但气不足,影片里边的东西挺简单,不过给观众有一种视觉的满足感。本报记者谢晓 实习生王秋花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储璨璨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