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贺岁片《大腕》在上映短短十多天里已突破1000万票房大关(仅在北京一地)且后劲依然强猛。截至元月7日,《大腕》已轻松改写了《没完没了》的票房纪录,并将其提高至1100万元。
联想到去年五部贺岁片在市场铩羽而归,人们会更深刻体会到“市场很精彩,市场很无奈”的业内说法。既然中国的贺岁片还会拍下去,那么从市场的角度归纳一下《大腕》成功的理由,就显得颇有实际操作的意义了。
理由一:品牌效应
自从当年紫禁城公司将冯、葛招至麾下,以一部《甲方乙方》打下贺岁天地后,品牌效应就初见成效,之后的《不见不散》、《没完没了》使这种品牌进一步强化。在品牌效应光环下,影片小有微瑕亦无大碍,追捧心理是为主流。
理由二:炒作成时尚
自去年12月下旬起,全北京最热闹的地方莫过于电影院,各家影院人满为患,地质、五道口等影院还出现观众挤坏影院大门的惊险场面。这得益于影片的总体宣传,以民族宫首映式、新闻发布会为起点的映前宣传,是国产片有史以来最具声势的宣介活动。据统计,这次宣传是密度最大、广告投入最高,也是效果最佳的一次有关电影的商业运作。
宣传炒作使《大腕》成为一种文化消费时尚,街头巷尾、茶余饭后人们谈论最多的便是冯小刚如何、葛优怎样,这在很大程度上形成口碑,促动后续观众形成跟进消费。
理由三:市场期待
去年冯、葛缺席贺岁档实际上是制造了一个“饥饿市场”,这就使今年《大腕》甫一露面,便从者甚众,加上岁末的“集中消费”习惯助势,异常火爆就顺理成章了。
理由四:最佳档期
每年冯氏贺岁片均从12月24日起首映,然而去年的这一天恰逢周一,故此决定于12月21日周五起片首映,这无形中就多给了《大腕》一个周末黄金档,而后覆盖节日档期。
理由五:天公作美
《大腕》上映以后,北京赶上了有气象纪录以来的最佳天气,无风无雪,艳阳高照,日平均气温较正常年高出5摄氏度,人们出行愿望异常强烈。虽说电影并非“靠天吃饭”的行业,但“风和日丽”毕竟比“雨雪交加”吉得多。
《大腕》几成历史,北京市场票房还在持续增长,最终将达1400万至1500万之间,不但会刷新冯小刚本人的票房纪录,也会把《珍珠港》的纪录远远甩在身后。北京的影院经理们正在给冯小刚、葛优赶制“市场特殊贡献奖”的金质奖杯,准备在春节庆功会上颁发给“大腕”们。(高军)
千首明星金曲铃声任你挑选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