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讯:热映了近2周的《大腕》以日渐飚升的票房,续写着冯小刚电影的不败神话。截至今日,京沪两地的票房已经分别接近1000万元和350万元,创下贺岁片同期比新高。但与此同时,首都电影圈内人士对这部贺岁片却是褒者寥寥而贬者多多,与它的票房业绩形成颇有意思的反差。
日前,在中国电影态势研讨会上,众专家一致认同中国只有冯小刚才是“每部电影都赚钱的导演”,但他不是科班出身,片子“有失艺术和品位”,去年的票房亚军《一声叹息》就无缘“金鸡奖”提名。《大腕》依然逃不开冯氏电影的一贯命运:一方面,观众在影院开怀大笑,茶余饭后津津乐道;另一方面,电影界圈内专家却认为《大腕》除了投资大、场面大以外,没有太多的突破;片中情节是“假模假式的表现手法”,影片里的插科打诨使电影落入“媚俗”和“教化”的套路。有影评人担忧地说:这表现了中国电影急功近利的创作心态和喧嚣的“娱乐”行为。
有专家说:不管艺术电影还是商业电影,在创作上首先要遵循它的艺术规律,其次才是商业性。冯小刚的电影缺乏艺术创造……他的电影之所以不见长进,是因为他对蒙太奇艺术创作原理没搞明白所致,片子没有震撼人心的艺术表现,他的“我拍的是商业片”的说辞是他拒绝批评的挡箭牌,更是他掩饰自己缺点的遮羞布。
对于《大腕》面临的尴尬,北京新影联集团市场策划部经理高军认为:冯小刚最看重的是市场,是观众。从1997年起,他拿出了一系列“京味冷幽默”风格的贺岁片,最主要的目的是让观众“看得高兴”,对艺术方面的要求确实和艺术片无法相提并论,这难免引起某些专家的微词;但它们同样能让观众笑过之后悟出点什么,并对促进电影市场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我们对这类片子的态度应该是欢迎而不是抵触。难能可贵的是,《大腕》在不影响娱乐的前提下,对当前的拜金主义、形式主义及虚假广告现象进行了讽刺式的批判,寓幽默于个性品位。可以说,《大腕》自始至终贯穿了艺术的想像力,它的艺术性恰恰是某些艺术片难以企及的。(侗方)
千首明星金曲铃声任你挑选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