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天是个看不出他胆儿大的人。
1954年出生于上海淞江,长在苏州,是个典型的江南文人,他之白净与文雅常成为好友们善意的玩笑话题。
1997年拍《新乱世佳人》,投1千多万,30集,身为制片人范小天决定聘请杨文军做导
演。
杨文军,27岁,南京人。1996年曾导过8集电视连续剧《小小生命树》。他因接导《新乱世佳人》而成为国内电视界最年轻的资历最浅的大片导演。
范小天压力颇大,到底是上千万的投资,但他是坚决的。这坚决一则来自多年来他的禀性,要给青年者上头条;二则来自自己眼光的自信和对杨文军的"他"信;三则来自事前与杨文军所做的大量的具体而细致的分析工作。自信而不狂妄,在这谨慎微的年代颇有意气风发的快意。
证实证明,杨文军未曾辜负众人的期望,纷至沓来的买家令小天在自己识的能力的天平再加砝码。
其实,如果说这种近乎集智力与勇气之大成的思路不能代他所有的性格方面的话,那么,在工作上,他的作风是一贯如的。
文学是故乡
40岁以前,范小天是个优秀的编辑。大学毕业后就分配到《钟》工作,不到五年,他就成了最年轻的全国大型文学刊物副主席,当苏童、余华、叶兆言等尚籍籍无名之时,范小天便因了要给青年作家机会的思路,大胆推他们的作品为头条……所以,许多作家与范小天的关系就有了一种知交的意味。范小天以整个生热爱着创作,他以为他可以就此终老一生。
今天,范小天却在招待所被他弄得十分零乱的房间里,赤脚在床上,红肿着双眼,审神着贴了一墙的拍摄计划,然后时不转头对我说:"制片人的工作就是烦"。
范小天是因复杂的人事关系而离开自己笃定一生的岗位惊变之下,范小天想可以在街边卖茶叶蛋,旁边摆盘围棋,仍朋友的,可以来杀几盘,倒也清肖遥,不过,小天的朋友们却不容他如此悠闲,王朔说这个时候我们要帮小天一把,于是北时事文化事务咨询公司江苏分公司便热闹地开张了。后来,小天又开办了江苏福纳文化传播公司。
起手范小天拍了《离婚指南》、《老岸》、《女人为什么哭泣》等电视剧,得了一个"南方派作家电视"的美誉。感觉得出范小天此时还有意无意地强烈地依恋着他耳熟能详的文学氛围,这当中便可看出些许痴情的东西来。时至今日,范小天已是个成功的制片人,熟悉了制片人的一整套思路与工作,但有一日,当他与几位作家探讨小说时,他滔滔不绝并激动地穿着拖鞋在招待所的床上来回逍踱步,这种举动与其说让别人吃惊,倒不如说让他自己吃惊。这种兴奋似乎久别了,坐在树影婆娑的剧组房间里他有些神伤,到最后,影视还只是异乡,而文学才是故乡。
身在"异乡"
但是,"异乡"让范小天成为一个更完全的人。这一点范小天十分清楚。"影视对一个想干点事业的男人来说,挑战性很大,我是越有挑战性越来劲。"范小天说:"爬山要险,下水要浪大,这才快意。"范小天当初热爱文学是源于他对生命体悟的兴趣,以及文学能细腻地传达这种感觉的功能。如今:他体会到影视能通过画面与声音来丰富这种感觉,也颇使他安慰。
做一个制片人,范小天认为最大的进步是能以最快的速度克服自己的缺点,锻炼自己的能力,从选材到抓据本、架班子、长场景、实拍到宣传到发行到群众喜欢你的片子,这个过程漫长得多也复杂得多。要经历无数的挑战,每一个环节都要小心谨慎,呕心沥血,一大意就全糟了。所以从做人到能力方面,小天认为都得到很大的锻炼与提高。
电视是快餐,另办成大酒楼
范小天对小说,电影与电视的区别有切身体会。他认为小说有着私小说的意味,大众不喜欢,那就可以投到纯文学刊物,反正无甚投资,电视则不同,它需要大投资,需要群众化,所以有时不得不牺牲一些作家喜欢的东西。电影与电视也是截然不同的。电影时间短,投资又是同样长度电视剧的好几倍,观众又是花钱消费,肯定是高档次的,所以制作一定要精良。电视剧则要走低成本投资、大众化的路线,并非反对电视精品、但因中国电视购买力有限,如投资过大会导致投资回收困难,甚而破产。因而电视剧是快餐,要想办法把快餐搞得更好吃,而不是办成大酒楼。
因为有了"快餐"的概念,范小天一直希望有机会投拍电影,精磨细琢地过把艺术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