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娱乐图片
一提起“贾樟柯”这个名字,人们便会首先把他和张元、张扬、娄烨、王小帅等人联系在一起,并把他和他们统称为“第六代导演”。然而他却不喜欢别人把他称作“第六代导演”,理由很简单,他不喜欢人们以这种形式来划分他和其他青年导演们。
在与贾樟柯的对话中,亮点时时闪烁。
独立电影是年轻的文化
记者:中国有许多优秀的独立电影导演,他们也导演了许多优秀的电影,如张元、王小帅等等,那么作为一个独立电影导演,你觉得现在许多独立电影导演不被主流社会接受甚至被禁放(许多时候这些电影被称为“地下电影”),除了审查制度的原因外,还有没有其它的原因?
贾樟柯:我想,出现这种情况最主要还是缘于中国电影自己的传统,而不是主流电影对独立电影的压制。因为一个欣赏惯了主流电影的观众突然去看很先锋的电影,他可能就不适应它的表达方法,这种陌生感会使主流文化对独立电影产生一种警惕,在这种情况下,这种电影就越来越不能和普通观众接触。而随着这样的误解施放在独立电影身上的烟雾越来越多,整个社会对独立电影了解就更加缺乏。好在我们许多独立电影的导演,已经开始努力让自己的作品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跟广大的观众见面,比如说我们会经常安排电影到全国各大院校去公映,我觉得这就是一种互动,我愿意把独立电影看成是一种年轻的文化。
中国电影要向韩国学习
记者:在受到好莱坞电影巨大冲击的同时,中国电影业这几年也面临着韩国电影的挑战。同样是东方文化的背景,为什么80年代和中国处于同一起跑线的韩国电影现在却取得了很大成就并赢得中国影迷的青睐?韩国电影的经验对中国电影又有什么启发呢?
贾樟柯:韩国电影最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应该是他们整个电影业和文化主管部门能够下决心调整电影的产业政策和管理方法。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韩国电影的管理和我们现在的状况非常一致,都是很集中,没有一个科学管理机制,处境很艰难。但到了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在林全则导演的带动下,电影的从业人员作了巨大的努力,韩国电影也改掉了传统的管理方法,而且整个社会开始认识到电影是一个产业,他们愿意帮助和扶持,所以在这样的机制下,韩国的电影突然一下子就充满了活力。
张艺谋陈凯歌为责任而转型
记者:张艺谋、陈凯歌等第五代导演早年拍了许多优秀影片,国际国内都受到好评,如《红高粱》、《霸王别姬》等,但是近年特别是这几年,许多人对于他们向主流电影靠近的做法很不理解,觉得他们拍摄的电影,如《英雄》、《和你在一起》很糟糕,有人甚至说他们已经江郎才尽了,那么你认为这样的说法是否正确,你对越来越商业的张艺谋、陈凯歌怎样评价?
贾樟柯:我觉得他们对电影的变化并不是自身能力的消退,而是他们很主动地在发生角色的变化,是责任在改变。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他们在电影的本体上,对电影的看法和观察社会的角度有自己的探索。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我觉得他们更是看到了中国主流电影的问题,看到了商业电影的问题,所以他们在拍摄电影的同时也在做一个角色的转变,从一个作者型导演到一个制作大规模商业电影的导演。在这种角色的变化里面就出现了两个问题,第一是这种变化不那么容易,并不是说你能拍出《黄土地》就能拍出很好的商业片,可能他们转变有一个磨合的过程,另外一个是很多观众还是留恋他们原来的工作,所以对他们新的作品有一种隔膜或者是更好的希望吧。不过我觉得,他们的转变是非常合理也是很真诚地,因为他们的确是看到中国电影的一些问题,他们转变最主要的应该是为了担任起拯救和帮助中国主流电影恢复元气的重任。
电影分级制实行还需要时间
记者:你对电影分级制度的前景怎么看?你觉得中国何时能够实行电影分级制度?
贾樟柯:实行电影分级制应该还需要一个过程吧,我是非常赞成分级制度的。传统的电影审查制度是存在于全世界范围内的,美国、欧洲都有审查制度,它本身无可厚非,只是是否合理、科学的问题。我觉得分级制度是经过各个国家在很长历史时期内考验过的方法,所以相对来说它比较科学。如果我们也能实行分级制度,这对于导演、演员、观众无疑都是一个好事,但这事没那么容易,它会牵涉到中国电影管理的传统结构,它不会一帆风顺,但它一定是势在必行的。
贾樟柯简介:
山西汾阳人,1970年生,1997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其作品《小武》(1997年)在第48届柏林电影节等7个国际电影节上获得大奖;《站台》(2000年)获法国南特三大洲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等六个影展奖项;《任逍遥》(2002年)入围今年法国戛纳电影节。日本北野武事务所的市川尚三先生曾这样评述他:贾樟柯会成为中国电影的一代大师,他跟张艺谋、陈凯歌在题材和拍摄手法上完全不同,所以他将成为中国电影迈向世界的另一座桥梁。-新快报记者 无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