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谢东对所有观众来说都是个陌生的名字,出于宣传需要,媒体最关心的反而是他做张艺谋副导演的种种。然而,从第一次与谢东接触,到逐渐熟悉起来,他那种舒展而平稳的气质对我的吸引力,远远大于而且越来越大于他与张艺谋之间的关系。他的作品恰如其人。
关于他自编自导的《冬至》,我们之间进行过几次对话,有正式有闲聊。试图还原。
温度内心凝结一片冰层
看《冬至》,是北京刚刚开始转暖的一个下午。一个多小时的片长,我安静的流了两次眼泪。放映完毕,我几乎飞奔着冲出万基文化公司(《冬至》投资方)所在的那幢大楼,还扔下一句:不喜欢。那时,我一心只想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午后暖阳的怀抱,然后,继续流泪。
过了一个星期,导演谢东从日本参加国际数字电影节回北京的当天,我们约在理工大学隔壁的雕刻时光,一见面他就问我喜欢吗,我说不,因为这电影让我冷到骨头缝里去了。
记者(以下简称“记”):我不喜欢不是说拍得不好。很好。只是它忽然让我意识到原来现实是如此残酷和不美好。你为什么想拍这样的东西呢?
谢东(以下简称“谢”):这是一个很好的朋友的亲身经历,当初我们想让他来演,后来还是用了许亚军,他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我觉得在婚姻中的人都有类似的经历或者情感体验吧,这是普遍存在的,很多人都会有共鸣。
记:你结婚十年,有个女儿,妻子是自己的初恋女友,也有类似体会吧?
谢东:(笑而不语)
记:听说这部电影在日本放映的时候相当受欢迎?
谢:日本、韩国的观众都很喜欢,也理解影片中人物的情感,面对情感与责任的抉择,我们还是有共通的文化渊源的。但是欧美国家的人普遍不太能理解,觉得就这么点儿事,至于吗?!觉得挺矫情的。我觉得这是文化差异。
记:许亚军面对背叛自己的妻子和热情执著着的情人,最终还是选择了维持家庭,这是太中国太传统的做法了。
谢:但今天也是多数人会做出的选择呀。就像秦海璐说许亚军:你就是在靠惯性生活,你就不想改变。
色调冷中一抹红
虽然《冬至》是个现实主义题材的影片,而且现实得有点儿残忍,但可能正因为这样,那些绝无仅有的温暖画面反而更深刻的留在观者心中,比如许亚军和秦海璐站在一辆废弃的面包车顶聊天,许忽然开始用手和肘相互击打,有节奏的鼓点般的声音,回荡在空旷的树林。
电影的色调也是。黑白电影似的,满目白雪黑衣灰楼,然而红色的金鱼、艳丽的京剧脸谱成了压得人喘不上气来的冷色调中的一口氧气。
记:电影的英文名叫《The Coldest Days》,色调也是冷酷到底的。
谢:对,几乎没有颜色,但我在中间又用了一些红色,就是想让这里还有一些温暖的东西,虽然只有那么一点。当然,我现在觉得这样做形式感太强了,让人感觉到导演的存在。可能是第一部电影的缘故,个人总感觉有很多任务,想要表达的东西有点儿多,下一部会更平和,更朴素,更单纯,让导演再往后退。
记:就是刚刚补拍完的《与你同在的夏天》吧?一个初恋的故事。
谢:对。这次感觉非常好,跟心态有关系。我想拍的可能不是说要界定为艺术片还是商业片,国内现在也没有这样的定位,就是想讲一个能打动人的故事。
记:听说看过《冬至》的圈里人评价都挺高?
谢:是啊。王朔看了以后跟我说,这片子要是赔钱,那只能说是操作问题了。张元看完马上问我现在还缺不缺钱,应该拿到日本再转一次胶片。
记:张艺谋呢?他看完怎么说?是不是所有媒体都问你他的事,都烦了吧?
谢:是啊,我今天接受采访的时候就特直接说,我都烦了。主要是人家也该烦了,怎么老拿我说事儿啊?
记:张艺谋看完《冬至》以后的评价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谢:他看完说了特长时间,得有两三个小时。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说意外。他没想到《冬至》这部电影跟他的作品一点儿关系也没有,虽然他也了解我是个挺平和的人,但这部电影反映出来的东西让他挺意外的。他说第五代反映的是传统爱情观,《冬至》表现的是现代爱情观,他们的情感与历史与大环境密切相关,《冬至》则完全是个人的内心的自发的情感流露。然后他还说,他在第六代的作品里看到最优秀的除了贾樟柯、路学长之外就是我。(刘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