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咏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新浪娱乐讯:侯咏导演完成新片《茉莉花开》后,曾一个人在在东京做影片的后期。今年4月下旬,他在东京映像中心,接受了日本两家华语报纸的采访,本周四(5月27日)发行的日本《东方时报》,在其第4版上用一个版的篇幅,刊登了该报记者朱耀忠采写的侯咏采访记,侯导演就《茉莉花开》一片,回答了记者的问题。该文如下:
侯咏,在中国电影导演圈里,可以说是一位新人,迄今为止,他只导过两部影片,
十多年前的处女作《天出血》一炮未鸣。但是,说到电影摄影,他则大名鼎鼎。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的侯咏,出道后与多名知名导演合作,担纲影片摄影,获奖无数,令人瞩目。
最近,侯咏再次坐上导演椅,拍摄完成了他导演生涯上真正意义上的“出山”之作--《茉莉花开》。该片以其独特的视角,集中了姜文、章子怡、陈冲等大腕明星,以章子怡在片中首开“金口”,清唱民歌《茉莉花》等引起媒体注目。今年4月,侯咏导演一个人静静地来到东京,在位于五反田的东京映像中心,做影片的最后制作工作,4月下旬的一天下午,在东京映像中心的大堂,侯咏导演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谈新片《茉莉花开》,谈他的影坛生涯。
有关“茉”“莉”“花”
问:《茉莉花开》这部影片,来源于苏童的小说《妇女生活》,你在影片又重新设计了人物,并改了人物名字,出于什么考虑呢?
答:原小说的女主人公的名字,从文字上很好看,但在读音上有点绕口了,在日常生活中叫出来不怎么上口。人物名字肯定要改,但改什么,当时我就想引入“茉莉花”这个概念,甚至把《茉莉花》音乐都用在片子里去,所以,也就用“茉”、“莉”、“花”作为影片人物的名字。当然《茉莉花》这个民歌,与影片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但是我想,这个音乐是非常著名,是江南的,我想在风格上是最接近影片主题的,我就想把这两东西给捏在一起。从名字上应该没有什么大问题,中国女孩叫“莉”的很多,叫“花”的就更多了,就是“茉”好像不太多,但叫“茉茉”的也有。
外地人拍上海,我没有失败
问:有评论说,你这部《茉莉花开》缺少上海味道,甚至有人说,这部影片中除了陈冲外,其他演员应该换掉,你认为这样的评价……
答:我也在网上看到了类似的报道。我想这么说,将来你看到这部片子,一定不会因为这部片子不像上海,而影响你对这部片子本身的感受。也可以这样说,像我这个“外地人”拍上海,在拍之前,我心里有点没底,但是现在我可以很自豪地说,在这一点上,我没有失败。当然,我不能很直接去表现如上海的味道啊、上海的地方色彩啊,和风土人情,我避开这些东西,把它作为一个背景。随手哪块儿能带上点儿的,就带上点的;哪块儿如不能带,也就不使劲地带。这样的话,也就比较随意,在其他的地方,主要是跟着人物、跟着故事走。这故事本身,没有什么地方性的东西,只要在中国,任何地方都可以发生、任何年代都可能发生。
其实,说这话的评论家还是我的好朋友,后来别人告诉我说,他没有说这种话,是记者给他添油加醋了。我说,他肯定心里也这么想吧。其实任何人都可以想,我可以理解,因为有人会说:这个西安人怎么能拍我们大上海的电影,这种担心我也是可以理解的。
问:影片中姜文京味挺重的,有人担心姜文这个角色会影响……
答:其实,当初三十年代、四十年代的上海电影人,大多数是山东人、天津人,还有广东人。真正上海本地人不多的,除那种打工的,如照明工、摄影助理这些是标准的上海人,土生土长的人。
姜文这一个角色就给他设定了一个北方人,当时很多电影公司的老板、导演都是北方人。这些都没有问题。
章子怡演得非常好
问:章子怡在影片中清唱《茉莉花》,你觉得怎样?
答:我并不要求她唱得很好,就要求她是一种本色地唱。
问:影片的女主人公三代人,性格应该说是很复杂很难演的,章子怡在影片中扮演了女主角,侯导演对她在影片中的表演、表现有何评价?
答:她演得非常好。看了影片之后,你会觉得章子怡还从来没有演过变化这样大的角色。影片3个人物,这3个人物性格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要求这3个人物有不同的基调,而且是变化比较大的基调。在每个人、每个形象都是年龄的跨度,从年轻到中年,从18岁到20岁、30多岁,这10年、20年是一个跨度,就是在十年中,她的人生和命运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个变化要通过演员来体现的。同样一个人,年轻时候的状态,和经历了许多事情以后的状态是不一样的。所以这样的话,如果把每一段作为两个状态来讲的话,3段就是6个状态,至少要6个状态,所以,这6个状态的区别,我觉得章子怡表现都得非常好。你看了影片就会知道,会对她刮目相看,因为这个电影完全是围绕着她来拍的,当时计算了一下,整部片子有116场戏,她就演了一百零几场,可以说,在这部戏中更发挥了她主观能动性和表现力,她自己很满意,她说她很过瘾,就像演3个电影一样。
我给自己打90分
问:这部影片对影迷来说,哪些最吸引人呢?是中国的一代人的历史,还是讲述了一个女人的生涯。
答:不是一代人的历史,而是一个世纪的历史,都包含在这里面。但我主要用意是:想通过影片带出一个“时光流逝”这样的境界和感受,这部片子不管具体到哪个年代,这种故事都会发生,也都在发生着。现在我们把它搁在30年代、50年代和80年代这3个年代里,是通过中国近代史上很多事例、很多代表性的事件来贯穿和作为背景的,如果把这3个年代换成另外3个年代,这几个故事仍然可以成立的。为什么会是这样,我觉得这部影片所要关注的地方,那就是女性的生存状态,我觉得这是一个关于女人的一个电影。说简单了就是这样,我想将来效果也会这样,女性观众看了会非常喜欢。
问:侯导对自己这部电影,如果打分的话,能给几分?
答:分数应该很高吧。
问:90分以上吧?
答:差不多,90分。就是说,我就比较现实,把握现有情况,能够到现在这样的结果,我觉得已经超出我的想象了。
国际电影节:双向选择
问:现在这部片子后期制作已完成了吗?
答:后期制作马上就要完成,广电部已审查通过了。国内正式上映的时间表目前还不知道。
问:听说《茉莉花开》要参加威尼斯电影节,是不是已决定了?
答:不知道了,也许是一厢情愿吧。
问:你对参加这样的国际电影节有没有兴趣?
答:我希望什么电影节都参加。其实,我觉得参加电影节,也是一个双向选择,你可以选择它们,它也可以选你。这种选择就有一个标准的问题。很多片子你可以说“好”,但“好”的范围很广,有的电影节就不认可你这种“好”;而有的电影节就认为你这种风格就是它所希望的。比如说嘎纳电影节,它就喜欢搞一些所谓的“新形式”、“新创作”电影,而它也比较认名家,只要是名家,并不特别“商业”的电影,就可以被选上。
希望尽快在日本上映
问:这部影片,在日本上映有眉目了吗?
答:正在商谈之中,我希望能尽快在日本上映。我觉得这部片子对日本来讲,有吸引力。
问:很多导演是从摄影师变身而来的,你认为摄影型的导演有什么特点?
答:有有利的也有不利的因素,有利的是摄影出身的人当导演,他懂镜头、懂画面,他所构思的东西是比较电影性的东西。
但我本人还是业余导演,专业摄影。
问:约在日本呆了一个多月,除了工作外,你平时怎样过日子的?
答:在屋子呆着啊,上上网,偶尔上上街,上街也没有意思。好在房间能宽带上网,这点我觉得特别好,也就解决我平时寂寞的难题,有时也去看看电影。记得有过一次,我拿着照相机去拍涉谷街头的十字路口,后来很多人看我,我就不好意思了……
侯咏已带着制作完成的《茉莉花开》回到中国,希望这个浸透导演心血的影片能早日与中国观众见面。记者甚至想,下次侯导演再来日本、再来东京之时,应该是参加《茉莉花开》的日本首映式,我们期待着。
侯咏简历
1960年9月26日生于西安。祖籍河北邢台。
l967-1973年 小学。西安西一路小学和文艺路小学。
1973-1978年 初中和高中,西安第86中学。
1978-1982年 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
1982-1989年 峨眉电影制片厂。
1989-现在 深圳影业公司。
《茉莉花开》的时代背景
影片《茉莉花开》讲述了中国上海一个小业主家庭祖孙3代女性的命运故事。它是一部彻底的女性题材电影,一部近距离关注女性生活的影片。
影片通过对剧中3个主要人物--茉、莉、花在不同时代、不同状况下的婚恋故事细致入微的刻画,向观众展现出她们各自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态度,表现了她们的同一性和差异;其中涵盖了女性对生活、爱情、命运、希望和理想的命题。在讲述人物故事的同时反射出中国近代半个多世纪的时代背景。
影片的镜头大都放在主人公家里,时代和社会事件不断从窗外流逝,主人公与这些没有直接的因果反应,时代悄悄地从窗口飘过,从而使影片带有历史长河感。这就是影片的故事和时代背景的关系。
影片中的三部分都处于近代中国历史上最有特色、最有影响百姓生活的时期,这些时代背景是影片不可缺少的外部色彩。这些色彩有利于帮助人物心理的刻画和故事情节的表达。可让观众参照具体的时代背景更好地读解影片。
对于外国人来说,3个时代的区别以及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这些信息,一定能在影片中有所感悟。(原载日本《东方时报》5月27日,文/图 朱耀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