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上海专电 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一大特色就是开放和国际化,昨天下午开幕的论坛——第六代导演对话国际影评人,更验证了这一点。众人都对今年王小帅、贾樟柯这样“地下”起家的第六代导演能参加电影节感到兴奋,但是,从昨天他们集体亮相论坛来看,现场气氛幽默有余,锋芒不足,就中国电影的泛泛而论也无任何实质作用,整体的平和让抱着以为会有碰撞、火花产生的观众有些失望。
当天最有力度也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是台下提出的:王小帅、贾樟柯这样原本“地下”的导演回归主流感觉如何?王小帅直言,“我想把我的电影给观众看,但是没地儿。希望有地方让我们放我们的电影”。贾樟柯相对平和,“不是回归主流,是另一种尝试。这个舞台本来也有我们的位置。”
论坛的抢眼问题是嘉宾为中国电影开药方。贾樟柯的方子是产业化,“导演既要把导演业务搞好,还要推销电影,负担太重。缺少产业化的经验、管理和政策。重要的是,由此导致中国文化信心的降落,一说国产电影,人们就觉得不行,不爱看。应该抢回失落的文化自信,不能孤立地归结于电影上。”随后这个难题被抛给了三位国际影评人。
日本影评人说,好莱坞大片都是花大钱毁东西的电影,不好,好的电影是不搞破坏活动的电影,多拍好电影。韩国影评人认为中国电影票太贵,要降价。但殊不知中国电影院的成本高昂,税非常高,场地、水电等经营成本也高,降价谈何容易。美国影评人提出要像“交响乐”一样,既有影院电影,又有家庭电影。(特派记者侯柠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