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娱乐图片
九月九日,万众期待的周星驰电影《功夫》在北京召开招商发布会,这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次以一部电影为切入点的全方位商业运作活动,此前的好莱坞大片《蜘蛛侠》等虽也曾与若干商家合作,在平面及电视媒体进行互惠互利的广告宣传,但与《功夫》这般兴师动众的大规模“招商引资”相比,实属小巫见大巫。换言之,《功夫》踌躇满志,对自身实力深信不疑,它的一系列大牌投资商及发行商(哥伦比亚、华谊兄弟、中影集团和周星驰自己的星辉公司)有望依托这部纯粹的华语大片,实现电影工业的本土化革命,将尽可
能多的商业利润,收入囊中。
放眼整个华语电影圈,恐怕只有周星驰的绝世“功夫”,能如此摧枯拉朽、傲视群雄。
周星驰:我有一个梦想……
没错,“功夫”才是周星驰永生的梦,幼年的他便视李小龙为偶像,一有机会,他就对镜练习,将自己幻想成那位雄姿英发、不可一世的万世巨星,成了喜剧天王的周星驰在演戏之余并未放弃学拳习武,更用“电影”这一手段来一步步圆梦。《新精武门》中,星仔已大打出手,其动作难度与质量,不在专业武师之下。《武状元苏乞儿》、《破坏之王》等一系列电影更是以动作场面为噱头,尽管里面的“周星星”总是被别人打得蓬头垢面、落花流水,但在最后时刻总能发起绝地反攻,用什么“美人照镜”、“天外飞仙”、“中国古拳法”等奇拳怪招将对手击败,赢得银幕内的欢呼与美女,赢得银幕外的掌声与哄笑。
《喜剧之王》中,周星驰复制了李小龙在《精武门》中的经典打斗场景,到了《少林足球》,“中国功夫”更成了最大的搞笑元素与卖点。
《少林足球》中大师兄的扮演者、周星驰的长期合作伙伴、星辉公司策划总监田启文在接受我们的专访时不无感慨地说:“其实周星驰早就想拍真正的功夫电影了,可那时候谁会投资给他拍啊?!大家要看的是他的喜剧,谁会去看他的功夫?”
到了《功夫》,周星驰终于可以大展身手、美梦成真。
田启文说:“《功夫》与以往周星驰电影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它的投资很大,有2000万美金,可以令我们把以前那些想拍却拍不到的东西拍出来,做到尽善尽美。”
故事:周星驰走上“神坛”
30年代的上海,街头混混阿星对困顿的生活充满了迷惘,对自己前途的憧憬竟然是成为无恶不作的黑社会第一大帮斧头帮的成员。终日游荡的阿星偶然来到贫民窟“猪笼城寨”,试图进行敲诈勒索,不曾想却引发了黑帮争斗,卷入其中的他不得不面对正邪两个世界的对话、面对残酷现实与纯真情感之间的抉择……
这就是《功夫》的故事主线,与以往相比,所强调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这一次的“阿星”,经历了由坏变好的心路历程。
田启文说,我们的电影应当具有社会责任感,不能唯利是图,去拍一些教坏小孩的电影,我们的电影同时也是有人情味的电影。
时至今日,“星爷”的电影竟然肩负起了如此沉重的使命,回想他早年拍摄过的诸多以“屎尿屁”为噱头的电影,不得不令人产生荒谬之感,但“走上神坛的周星驰”能有如此向善之心,终究是件大大的好事。
要喜剧?还是要特效?
就算周星驰真能打,他也打不过硬底子的李连杰、成龙、甄子丹,作为一名业余的功夫迷恋者,周星驰更擅长的是对“功夫气质”的解构与升华,用欲扬先抑的无厘头笑料、用源于电影语言的气氛渲染、用名师掌舵的动作设计、用与时俱进的特效加工。《少林足球》可谓是对上述种种法门的牛刀小试,一试之下,便创造了香港电影史上最好的票房,并令星爷捧到了梦寐以求的金像奖最佳导演的金杯,得到了大众及业界的双重肯定。
但《少林足球》也暴露了周星驰在自立门户后的空门,那就是过度依赖电脑特效,却失去了更吸引观众的“周氏幽默”的灵光与创新,可以说,《少林足球》在票房上的成功,很大原因来自无尽拥趸们对阔别已久的周星驰电影的期待,在粗制滥造缺乏诚意的喜剧电影满天飞的香港影坛,只有周星驰的喜剧,尚算得上是品质的保障。
在《功夫》的预告片中,记者看到了类似于《少林足球》的遗憾:笑料缺乏新意,特效却引人入胜。笑料与特效其实并不冲突,但后者要是强过前者的话,对周星驰电影而言,便是毋庸置疑的喧宾夺主,或许对周星驰及其创作团队而言,想要在喜剧上超越以往的众多经典,实在是太难了,所以只得用其他流行的电影元素添砖加瓦,盖起一座富丽堂皇的新世纪大厦。
但别忘了,周星驰电影最打动人的,是小人物情感,是底层心声,而非堂皇的外衣。
对于特效与幽默的矛盾,田启文解释说:“每个人的路都会有走到尽头的时候,我们必须改变,我们想让自己的电影有更大的空间,在自身风格与大众需求之间找到平衡点。《功夫》将会是一部融合了喜剧、功夫、人情与剧情的电影,特效只是配合。”
周星驰是捧出来地
尽管周星驰是《功夫》的编剧、导演及主演,是电影的绝对中心,但如果离开以下人等的众星捧月、尽心辅佐的话,他也只有形单影只、孤掌难鸣的份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