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娱乐图片
作为中国第6代导演,管虎的电影作品犀利独特,生动写实,具有浓厚的人文关怀。但真正让管虎接近大众的,是《黑洞》、《冬至》这些风格强烈、视角独特的刑侦电视剧。近日,管虎又独具匠心地把镜头对准了都市角落里少被关照的民工群体,用最接近真实的拍摄手法记录下“生存之民工”的喜怒哀乐。这些我们眼中的边缘底层人群,在管虎看来,其实很主流,因为他们代表广大阶层,他们真正地奠定城市基础,让他们说出我们想说但没说的话,才更有力量,更触动心灵。
脸变白净了,看到漂亮美女了,电话铃开始响起来,满眼又都是街道、汽车、洋房了,在民工堆里一扎就是四个月的管虎在完成自己的又一部视角独特的现实题材作品《生存之民工》后,又回到了他熟悉的大都市。面对记者,管虎半开玩笑地说:“不好意思,这部戏没有超豪华大腕,没有俊男靓女,但有一点好处,这是我拍过的最喜欢的一部戏,拍完之后发现原来电视剧也可以有这么强的表现力。”
大伙感觉被打了一拳 就够了
很多人对管虎拍“农民戏”不解,什么东西吸引他如此投入甚至自己跟自己较劲,40%的戏拍完又全部推翻重拍,只因为感觉全不对,一点都无法容忍。投资900万的戏,很多钱都像这样花在耗时上了。但最终的结果让管虎满意:“我刚上学的时候,老师对我说,管虎,你知道吗?拍一部戏就好比端一碗水在走,看谁走到最后洒得最少。这部戏可以说是我洒得最少的。整部戏下来,如果大家伙感觉心里被打了一拳,有点儿酸楚,我觉得就够了。”
单单选择民工题材,是因为天性就喜欢:“我愿意往底层扎,最底层的生活状态有时会让你觉得岌岌可危。你跟我不会因为一碗面打起来,但在那个状态,他们挣扎在生存线上,可能会因此动起手来。他们的快乐,他们自己世界里的东西,跟咱们不一样,我觉得挺好玩的。当时是怀着一种关照的态度去拍的。后来觉得其实没必要,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他们过得也很知足,我们只不过比他们床单干净点,衣服多了点,但实际心理状态有时候还不如他们,他们那种快乐更容易感染我们。所以,在那种状态里,有必要把我们想说的话放在他们身上说出来,更有力。如果放在律师或医生身上,就没这么有力。”
在管虎看来,一部电视剧未必非得讲一个好看的故事,关键在于如何把民工的生存状况,他们内心的卑微、尴尬、苦闷,还有快乐表现出来:“我如果仅仅把镜头从大街上摇下来,看到角落里一个捡垃圾的,那不够,那是一个现象,我要做的是跟着这个捡垃圾的人回家,看他老婆,看他孩子,看他生活的状态,这是我希望做到的。我们没有一个很精彩的故事,什么快节奏、打打杀杀的,像讲情书似的,全没有,就是生活常态。相反,我觉得这种生活常态越来越多地被观众认可了,好比杨亚洲的《浪漫的事》。”
我把他们的自信彻底打破
为了追求真实,也因为喜欢非职业演员参与演出,他们可以擦出意想不到的火花,有未经雕琢的美,所以管虎下决心启用40位真正的民工,希望往纪录片的风格靠得近些再近些。当然,它不是纪录片,有故事,很多东西需要职业演员去表达。管虎选中了陶泽如、雪村、孙松、马少骅这些被他认为骨子里有农民气质的演员。他把他们塞到民工堆里,吃住一起,直到观众辨不清楚为止。“以往所有的表演经验全不对了,我把他们的自信彻底打破。当一个人成为惯性以后,他有一种程式化的东西,一旦全部打破,他就不自信了。但怎么演才是对的,其实我也含糊,只有一个办法,让他们跟着生活原型先走。走的过程中,他会慢慢调整,先是外观上改变,然后生活状态改变,演出来就是比以前好。”
最满意的角色还不是上述几位明星,管虎最看好的是一个叫黄渤的男演员,曾在他的电视电影《上车,走吧》中出演民工。“我们最先把他签了,我觉得所有公司都不会签他,长成那个样子,谁都不会多看他一眼,但这种东西才是最好的,这孩子身上有特别大的潜力。”
孙松是几位演员中被认为最不像民工的人,有书卷味道,管虎却偏不信:“我觉得他骨子里有不一样的东西。那个角色是一个碎嘴叨叨、特胆小、有点贼,其实是好人的人。孙松当时留着头发,一看就是小生型的,但你要光看他的外表,那他永远也演不到骨子里。”在看过片花后,所有人对黑脸土包子似的孙松都大吃一惊,这不是民工还能是谁?
在武侠片、历史剧在电视市场大肆厮杀的嘈杂声中,越来越多的影视人开始关注民工群体的生存状态以及由他们引起的社会现象,比如张纪中的《民工》。管虎说:“老实讲,医生、律师啊,那才是边缘,因为它不占广大阶层。所以,我认为民工群体才是主流。实际上也验证了这一点,一大堆人开始写这个,拍这个,到那时我想我们也就该辙了。”
目前,《生存之民工》已被全国多家电视台高金购买,今年年底将与观众见面。(白郁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