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存昕3分之4角度最像鲁迅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娱乐图片
“你太高了,你太和气了,你演不了鲁迅。”
这是影片《鲁迅》开拍前夕剧组参观鲁迅纪念馆时,一位资深解说员对主演濮存昕所下的结论。这样的看法并不孤立,自从去年底传出濮存昕将接替焦晃扮演鲁迅的角色时,媒体的反应几乎都是一肚子疑问:从“城市少妇偶像”到“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其中的差距可想而知。
不过随着《鲁迅》剧组对媒体的开放,濮存昕版的鲁迅逐渐让人打消了“不像”的顾虑,除了濮存昕本人对鲁迅“神”的精准把握,化妆师们的精彩造“型”同样功不可没。影片计划于本月中旬关机,昨天早晨,本报记者在影片即将结束上海拍摄行程之际,再次赶到车墩影视基地并记录了3小时打造“濮版鲁迅”的详细过程。
上午7:00,身着运动服牛仔裤的濮存昕准时来到化妆间,上影资深化妆师、金鸡奖得主沈东生开始对他的脸部、头部“动工”。近两个月来这个过程几乎每天都在进行,哪怕“鲁迅先生”只有一个几秒钟的镜头,3小时的化妆过程照样一丝不苟,用沈东生的话来说,“这是一个缓慢、枯燥的过程,但稍一粗糙就会前功尽弃。”
[造型工程篇]
1 用胶水刮平眉毛,以免粘贴人造眉弓时与真眉毛粘连。
2 粘上人造眉弓,并用胶水将边缘与真皮肤密合,不留缝隙。(诀窍:突出的眉弓和颧骨以及眼袋是鲁迅的脸部结构特征,粘上人造眉弓能使额头收紧,使颧骨突出。)
3 粘贴人造眼袋。(诀窍:化妆师手中贴平眼袋边缘的是医疗手术器材,原本有美国进口的配套工具,为了节约成本使用了同样起到效果的“国货”。)
4 用电吹风将胶水吹干。(诀窍:原先也有进口的促进快干剂,使用电吹风理由同前。)
5 用化妆油彩给真假皮肤上色,上一层吹干一层,直到真假皮肤边缘接拢、不再露馅。
6 刮去濮存昕部分真胡须。(诀窍:这个看上去很像电动牙刷的特制剃须刀能刮去上唇的下半层胡须。)
7 粘上假胡须。(诀窍:粘贴后将上半层的真胡须从下半层假胡须的缝隙间穿出来,使真假胡须接拢,比单纯粘一层假胡须效果逼真。)
8 粘贴假眉毛
9 戴上鲁迅先生特有的“板寸”头套。(诀窍:头套边缘也要用胶水密合。)
10 再贴一层女演员专用的“美目贴”,濮存昕标志性的单眼皮成了鲁迅先生独具棱角的双眼皮,鲁迅“头部工程”基本完工。
11 穿长衫、戴围巾、系上鞋带,鲁迅的“行头”配套完成。
12 手里拿的是“分镜头剧本”,脸上的表情已十足“鲁迅”。
13 导演丁荫楠(戴墨镜者)向濮存昕面授机宜,“濮版鲁迅”即将登场。
[幕后武器篇]
每天雷打不动的造型过程被沈东生形象地称为“组装”。他向记者透露,事实上造型的前期过程工作量更大,就像造汽车一样,“没有事先准备好的零件就无法搭配。”
最初的环节是将濮存昕和鲁迅先生两人的脸分别输入电脑进行比较,找出两人的差异。接着将濮存昕的头部进行石膏翻模(图1),并在他的石膏像上进行塑型,并制作出正式的“濮版鲁迅”石膏像(图2:正式的模子先后做了四个才逐步接近,这里的左边那个就因为脸型太宽而遭淘汰)。头套则制作了三个(图3),从右至左年龄依次递增,最左那个是病重时的头套。
最烦琐的要属眉弓和眼袋的制作。两者都用美国进口的材料混合发泡制成,对皮肤刺激很小,我们现在看到的进口大片中的那些怪兽造型也是用的同样材料。将发泡的材料倒进石膏模具,并放在烘箱(图4)中烘烤七八个小时才能制出所需的眉弓和眼袋,并由沈东生在上面一针一针扎出逼真的毛孔和皱纹(图5)。使用一次后眉弓和眼袋的边缘就因磨损而作废,因此每造一次型,眉弓和眼袋就须重新制作,至今已制作使用了50多套。
如此机械的过程,沈东生却做得孜孜不倦(图6)。在他看来,鲁迅造型的最大难度是必须在有限的范围进行创作,不能海阔天空地发挥。 蔡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