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娱乐图片
蔡楚生
生卒年:1906-1968
主要经历:
蔡楚生,广东潮阳人,出生在上海,后随家人返回原籍,从小家境贫寒,12岁离家到汕头一家小钱庄当学徒,自学了绘画。大革命时代,他投身革命,参加店员工会,并开始对戏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蔡楚生来到上海,先在几个小影片公司打杂,1929年进入明星影片公司,以副导演兼美工师的身份协助著名编导郑正秋工作,受益良多。1931年进入联华影业公司二厂,开始独立担任编导, 1933年拍摄的《都市的早晨》是他的成名之作
抗战期间,先后认识了周恩来、毛泽东等人,开始自觉地为人民解放事业而奋斗。抗战胜利后,与其他进步影人按周恩来的指示,建立了进步电影的基本阵地——联华影艺社,1年后又改组成立了昆仑影业公司,为编导委员会成员。在战后物资和资金极其匮乏、自身重病未愈的情况下,与郑君里合作,奋力完成了其最重要的代表作《一江春水向东流》。
解放后,担任过中央电影局艺术委员会主任、副局长,中国电影工作者联谊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主席等职务。
由于对中国电影事业和电影艺术发展作出的贡献,他被评论界誉为“中国进步电影的先驱者”、“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奠基人”。
主要作品:
1929年:《无敌英雄》(编剧)
1932年:《南国之春》(编导)、《 粉红色的梦》(编导)、《 共赴国难》(编导,与孙瑜、史东山、 王次龙合作)
1933年:《飞花村 》(编剧)、《都会的早晨》(编导)
1934年:《渔光曲》(编导)
1935年:《新女性》(编导)
1936年:《迷途的羔羊》(编导)
1937年:《联华交响曲·两毛钱 艺海风光·歌舞班 》(编剧)、《联华交响曲·小五义 王老五》(编导)
1938年:《血溅宝山城》(编剧,与司徒慧敏合作 ) 《游击队进行曲》(编剧,与司徒慧敏合作)
1939年:《孤岛天堂 》(编导)
1940:《前程万里》(编导)
1947年:《一江春水向东流》(上下集,编导,与郑君里合作)
1961年:《南海潮》(编导)
获奖记录或主要贡献:
1936年《渔光曲》》“以其勇敢的精神,生动深刻地反映了中国的现实”而在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荣誉奖”,这是中国电影首次享誉国际影坛。
1947年《一江春水向东流》上映,这部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当时就以其思想和艺术上的成就,赢得国内外观众及评论界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赞誉,在上海接连上映3个多月,出现了“满城争看一江春”的景象,连当时官方的“文化运动委员会”也不得不授予这部影片以1947年度“中正文化奖”电影奖的金牌。
1961年拍摄完成的《南海潮》,曾被观众选为第三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影片(后因故颁奖停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