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男:首读《白鹿原》原著读到脸红心跳(附图)](http://image2.sina.com.cn/ent/m/c/2005-06-07/U1345P28T3D745425F326DT20050607155759.jpg)
![](http://image2.sina.com.cn/home/c.gif) 余男《白鹿原》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娱乐图片
若干年前,余男在戛纳遇见过一个可爱的老人,跟她聊了好久的电影,畅快淋漓。
末了,才想起相互介绍,老人一张口:“我是一个导演,拍过《铁皮鼓》……”余男简直疯了———那是她最喜欢的电影之一,而眼前侃侃而谈的,居然是导演施隆多夫!
告诉她,施隆多夫可能回来上海国际电影节。余男说:“那我一定要来拜访他!”
高考前,烦透了,陪同学去考北影,结果谢园挑中了她;
进了北影表演系,趿双拖鞋,搭拉着背带裤,不想再听老师念叨那些已经重复了10遍的东西的时候,就一个人躲到放映厅,看《四百下》、《铁皮鼓》、《红白蓝》;
大学未毕业,就被王全安导演挑中,演了《月蚀》,获得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法国杜维尔电影节影后;
接着是《惊蛰》,她连夺金鸡影后、法国巴黎国际电影节影后、中国大学生电影节影后;
最近,又在众目睽睽之下,议论纷纷之中,领走了《白鹿原》中的“田小娥”……
内容绝对高调,但余男的表现形式却很低调。以至于很多人看到她的照片,惊叹完:“真漂亮啊!”之后紧跟着一句:“她是谁?”
读原著读红了脸
在由《中国电影报道》和《时装》杂志发起的“2005女星新势力”颁奖礼上,遇到获奖的余男,一身黑衣———黑色,几乎成为她每次出场的代表色。
原本是不该多说拖之又拖的电影《白鹿原》的,从去年底,延迟到今年5月,最新的说法是6月底会开拍,究竟怎样,余男也不知道:“我也是从报纸上才知道,好像是在等男主角的档期。葛优还是姜文?我真没问过。”反正她也不急。
高中时就读了《白鹿原》,读完后,红着脸从爸爸的书房里跑了出来。爸爸是动笔杆子的,书房里4面墙,2面书柜,从小向她敞开。
“只记得那是一个为了爱可以生生死死的女人,艳红色的。她的光芒不等人,等你想起她的时候,再也看不见了。”书中女主角田小娥常常让她想起一句话:花开得越艳,凋零得越快。
清心寡欲等拍戏
挑中余男演《白鹿原》中“田小娥”的,恰是已经连续合作了《月蚀》和《惊蛰》的王全安导演。
悄无声息地,剧组其实已经在蓝田搭了一段时间的景。
第一次踏上那片“天地连成一片”的土地,王导问一个卧在树阴下打盹的老头:“请问,这是哪儿?”
老头反问:“你知道一个作家叫陈忠实么?你知道一本书叫《白鹿原》么?这里就是白鹿原啦!”王导逗他:“您知道我们是来干嘛的么?我们就是来拍《白鹿原》的。”
余男便跟着剧组驻扎进白鹿原,关掉手机,不带笔记本电脑,每天坐着想想心事。“那些孩子,好像真是古代的孩子,走在你前面,你眼睛一瞪,他们就呼地逃走了。我从没见过那么漂亮的14岁姑娘,穿着自制的背带裤,在木盆里洗头,现在大概再也看不见了。”那里的人还在使用诸如“不方便能不能避一下?”“我说谁去呐喊一下?”之类的语言,眼前的一切都是新鲜,除了感情,回归到最原始的状态:“我终于能够明白,一个没有短信,没有手机,写一封信要等半年才能到的地方,思念是怎样的一种撕心裂肺。”
《白鹿原》不是《花花公子》
“中国人口那么多,怎么就不能说性呢?”余男的一句笑话把大家都逗乐了。《白鹿原》之所以比一般改编电影更受关注的原因在于原著中的“性爱”描写。
“又不是拍《花花公子》,怕什么?《白鹿原》没你们想象中可怕。”看完剧本,她比任何人都要从容。编剧芦苇在尽可能尊重原著的前提下,严格按照中国电影的尺度把握剧本,几经修改,慎之又慎。电影中,只保留了一二场具有性爱意识的戏,绝对不会为了暴露而暴露,甚至按照余男的说法,“未必会露”。
“一个真正有知识、有文化、有修养、有审美能力的观众,怎会只关注‘性’而忽略‘爱’?”
“那我们可以说,为了电影,余男是一个没有底线的人么?”问她。
“恰恰相反,余男是一个太有底线的人了,她的底线就是‘审美’。”余男说得义正词严。
事后跟她的经纪人开玩笑:“签了这么阳春白雪的艺人,你这经纪人不好当。”
经纪人却说:“拍一些真正好的片子,这样大家都挺快乐。”陆篧/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