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视频:贾樟柯谢飞陆川等亮相金爵国际电影论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5日19:49 新浪娱乐
贾樟柯谢飞陆川等出席金爵国际电影论坛  1 2 3 4 5
相关视频

  新浪娱乐讯 6月14日上午,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国际电影论坛”的主要话题是中国电影百年论坛:历史和展望。这是中国电影学术派一次难得的交流机会,演讲嘉宾大部分是北京电影学院的教授(难怪有人戏称论坛现场的京腔明显抢尽东道主的风头),与会者则大多是电影专家、学者和影视专业院校的师生。或许是因为少了明星的,中国电影百年论坛无论是占地规模还是参加的人数都比前两天的论坛缩水了近一半。

  田壮壮是台上就座嘉宾中唯一近几年还在拍片的导演,目前他返回母校北京电影学院帮助培养电影新人。原定现身致祝贺词的李少红、陆川黄磊因故没有出席。至于缺席理由,组委会并没有向到场观众说明。作者只得自己推算,田壮都称自己与老师辈的电影大家一起登台都尚欠资力。那么这几位实在因为辈分差得太远,只得先请告退。真要是如我所料,那倒也情有可原。

  上午的议程有两个单元,第一单元是百年中国电影历程的总结与思考。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倪震在演讲中谈到伦理道德片是儒家文化根深蒂固的中国主要的电影类型,同时这类电影也是儒家在两岸三地跨地区超制度地得到贯穿和延续的精神遗产。他还强调沉湎于辉煌的历史只会击碎梦想,现在化的中国电影只有不断探索开拓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中国电影的回顾是为了发展。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所长章柏青在演讲中提出时事政治电影(简称时政片)的概念。尽管字面上有差异,但他所说的时政片本质上就是主旋律影片。过去中国时政片数量之大令人感叹,他认为一味地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并不可取。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陈山通过自己一次漫步上海华山路的经历,告诫电影史的研究人员不仅要关注主创人员还应该将目光投向电影院的发展变迁。在谈到昔日的东方好莱坞上海为什么没有像北京那样成为电影产业中心时,他没有再进一步阐明自己的观点,不过其画外音似乎是上海也应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电影学院。

  第二单元的主题是新世纪电影发展趋势的期待与展望。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郑洞天谈到了当下中国电影转型的信号。去年国产片的票房首次超过进口片是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分水岭,2005年中国电影的产量毫无疑问会超过300部,他认为国产片的票房会在《无极》、《夜宴》这样国产大制作的带领下进一步拉大与进口片的差距。上午的精彩到此结束,后面几位演讲人的表现相对来说是乏善可陈。聆听

复旦大学视觉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孟建讲述视觉文化、大众文化、精英文化,我仿佛有一种置身于云雾之中的感觉。北京电影学院研究院的教授王志敏应该是个用功的老师。他从索尼的VAIO笔记本换来灵感,大胆给电影进行重定义为Vaudio(Video+Audio)。王先生的依据是代表电影的几个单词,比如Film,Movie,Cinema已经无法与时俱进。笔者佩服这位教授愿意花时间与经历去搞这样的研究。细分析一下为什么现在缺乏电影教师,也就不令人奇怪了。上海交通大学影视系主任李亦中对电影评论发表了自己的高见。从他的言谈中可以感受到,他很怀念那个80年代电影学术界说了算的时代。相反,对于现在这个媒体说了算的时代,他却认为娱记、所谓的酷评以及夹叙夹议的文体,都干扰观众的外界信息。特约记者蒋勇上海报道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