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自由评论 > 《头文字D》专题 >正文

信息时报:《头文字D》水做的票房?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7月07日13:45 信息时报

  当大家都在因《头文字D》而质疑票房的水分时,《头文字D》却大张旗鼓地在内地的票房重镇广州,举行了庆功酒宴。

  票房之于宣传,似乎有两大作用。一是往大里夸,正常的大众逻辑是这样推理的。票房越高,证明看的人越多,因此电影就越好看。相反,票房越低,证明看的人越少,因此电影越不好看。所以,你看,北美每周上的新片都有破这样那样的记录,比如创史上最高票
房、破首映日/首映周最高票房,或是周四/周三首映最高票房,又或是美国独立日最高票房(因为独立日在美国几乎是个最佳档期,很多重头戏都会选择这个容易出票房的好档期)……林林总总,都是实惠的数字游戏。

  在香港,这种现象行话称之为“笃数”。几年前,“笃数”盛行一时,无片不笃,无笃不高,你片笃我一尺,我片笃你一丈,圈内人都心知肚明,反正都是吹水,反正都是笃,笃得电影业内形势一片大好,真是不笃白不笃!

  其实掺水这玩意,也是二十年河东二十年河西。想当年,内地票房也是习惯性做假,不过不是“笃”+“掺”地往高里说,而是往少里说,用行话说就是“偷漏瞒报”,这是票房的第二大作用。别小看这四个字,当时(可以说到现在仍是),“偷漏瞒报”被称为中国电影“二大癌症”之一。另一个“癌症”就是“盗版”。因为“偷漏瞒报”是各级电影市场对票房这块肥肉的非法性私自截留。票房从电影的终端开始,电影院放电影这么辛苦,当然得咬一大口的;几级电影公司都有发行和宣传的功劳,自然也要分别切下一块肉,这样下来,票房一减再减,自然就让发行方心痛得骂娘。

  如今在媒体一片质疑声中,一路高歌排长龙买票的《头文字D》6000万票房真的掺水了吗?答案在哪里?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票房有二个作用:一是拿来偷的,二是拿来吹的,让这票房的作用去到尽。莫非只许终端偷票房,不许我制片方吹票房?

  票房掺水,现在看来是不正常的影圈里普遍正常的操作,比如《十面埋伏》报出1.5亿票房,在电影局公布的数字只有1.35亿。又比如某地区有2条院线,自然处于竞争状态,上映某部大片时,A院线发稿报票房,B院线也报票房,结果一听A的票房高,立即就撤稿再加票房,结果恶性循环,你方加罢我又掺水,如比赛似的。内地又没有权威的第三者监测方,吹水又不用上税,这票房还不是有如性感艳星的胸部,该大的时候大,该小的时候小啊!漫漫

评论影行天下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