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电影宝库 > 魏君子专栏专题 >正文

魏君子:全面分析李连杰为何总提“隐退”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7月21日18:34 明星Bigstar

  娱乐圈向来竞争激烈,明星们也个个好胜争强、从不言退;唯有李连杰总将“收山”挂在嘴边,一副看透世事的样子。眼下《霍元甲》刚刚关机,李连杰便再次透露“隐退”之意。如果各位记性好,这至少已是第三次听到他想言退了吧?

  堂堂的“功夫皇帝”,大众眼中的“成功人士”,为何总欲激流勇退呢?或许有人以为李连杰是借机为新片炒作,但如果从家庭、性格、能力、经历等各个方面对他进行深入调
查了解后,恐怕就会明白李连杰频频“言退”确实是属于有感而发了……

  原因一 家庭:老婆为大

  或许只有年过不惑,才会体会到家庭的重要。还在年轻时,为了谋求事业发展,李连杰丢掉了自己的第一次婚姻。如今,他对第二任妻子利智的爱却甜蜜得足以化掉事业的野心:李安找李连杰拍《卧虎藏龙》,因为早已答应要陪妻子待产分娩,他毅然拒绝了这个千载难逢的良机而从不后悔。最近拍《霍元甲》,利智亦亲往照顾,不离李连杰左右,纵然被说成“监视”,但夫妻恩爱流露无疑。很显然,在李连杰现在的心目中,事业未必及得上老婆、女儿重要。既然如此,所谓努力奋斗,又有什么意义可言?

  原因二 性格:信佛心淡

  信佛之人心性恬淡与世无争,“言退”自在情理之中。李连杰信佛已近20年,前两年曾独自去青海苦修两周,最近这两周又因与利智在上海寓所拜佛烧香几乎引发火灾,虽然总有重重危险,却足见其虔诚。李连杰自云看透世事,对于自己投资或主演的电影都抱着“拍完就算”的心态,不论票房好坏都无损他的心情,正所谓以平常心看待每一件事。试问李连杰若真修得这般恬淡性情,退与不退又有什么两样?

  原因三 能力:尺有所长

  客观而言,作为拍摄功夫片的专业影人,李连杰在电影幕后专业上的表现似乎不及成龙甄子丹等其他动作巨星。除了早年自导自演过一部动作片外,李连杰在导演和动作指导这些幕后工作上再无建树。他自己似乎也无意向这两方面发展,所以拍起戏来,导演工作会倚重徐克、陈嘉上、于仁泰,动作设计则全靠元奎、程小东、袁和平,自己则专心演戏,严格完成见招拆招的预定套路。反观成龙、甄子丹经常身兼导、演、武指数职,台前幕后都是行家里手,是以他们虽然也说退,却是将来退居幕后,做个导演或武指,继续拍戏。相比之下,李连杰就对这种幕后工作似乎兴趣不大(或者能力有限?),因此他之言退,很可能是从电影事业里全身而退。

  原因四 经历:屡遭挫折

  乍看之下,李连杰的演艺事业似乎一帆风顺:从“少林小子”到“一代宗师”,银幕形象广受欢迎;从武术冠军到功夫巨星,身份地位节节攀升;这20多年来,李连杰从国内打到世界,国际声誉日隆,正所谓春风得意,哪来的挫折坎坷?而事实上,普通人只看到了“功夫皇帝”的辉煌表面,殊不知他的经历根本是崎岖满路,其中的挫败伤痛远非常人所能想象。或许,正因为饱受了太多磨难,才令李连杰逐渐看淡一切,有了退隐之心?

  1、自导自演 反响平平

  1986年,23岁的李连杰藉着“少林”系列电影的大获成功,受到电影公司的器重,得以有机会自导自演一部作品。这部名叫《中华英雄》的电影,是李连杰首次摆脱“少林”题材,而改走“抗日”故事。可惜影片质量实在一般,故事老套、动作打斗也没什么出奇之处,当时香港票房虽过千万,可惜反响不大,较之成名作《少林寺》万人空巷的盛况简直有天壤之别。而李连杰后来也承认自己不是一个成功的导演,没有办法将他的想法完全呈现出来,所以他决定以后不再担任导演工作,专心演戏。

  2、突患怪病 远走异邦

  在拍摄《中华英雄》期间,李连杰突然昏迷,许多医生用仪器都看不出病因所在。事后虽得名医相救,却被告知要结束所有运动,包括电影,否则随时会出事。不能运动,不能拍戏,还谈什么事业?前途?李连杰的痛苦可想而知。于是,他选择了与师姐黄秋燕结婚,随后远赴美国。异邦漂泊,凡事皆需从头做起,创业艰难不说,还要照顾两个刚出生的女儿,李连杰只得以教拳为生,不敢再想前途未来……若非不久即有罗维、徐克找他拍戏,李连杰势必将默默无闻、泯然于众。

  3、事业转折 好友被杀

  1991年,李连杰来香港发展,以一部叫好叫座的《黄飞鸿》作为事业的转折点,再度成为炙手可热的影坛巨星。但此时,他与嘉禾公司的劳资矛盾也浮出水面。由于李连杰很不满首任经纪人罗大卫联合嘉禾对自己的盘剥,于是在他结交的换帖兄弟、电影奇人蔡子明的热心谋划下,与嘉禾展开拉锯战,最后迫得邹文怀让步。而李连杰也炒了罗大卫,让蔡子明做自己的经纪人,全权为自己打理事务。孰料就在此时,蔡子明居然惨遭枪杀,这对于刚有拨云见日之感的李连杰而言,不啻为一个巨大的打击。更让人惋惜的是,此后不久,李连杰的第三任经纪人(他的姐夫)亦因车祸丧生。

  4、自组公司 业绩平平

  1993年,李连杰拍完《黄飞鸿3狮王争霸》后,获得资金支持自组“正东”电影公司,立志再创事业高峰。创业伊始,李连杰在元奎、许鞍华、刘镇伟等知名影人的帮助下,拍出《方世玉》系列,大受欢迎。可惜不久李连杰即卸去古装,改走现代动作片路线,虽然也制作出《中南海保镖》、《精武英雄》、《赤子威龙》等佳作,可惜当时未能赢得观众认同,票房不够成功,每部只有1000多万的票房,较之以往《黄飞鸿》、《方世玉》动辄3000多万的收入不可同日而语。

  5、进军国际 反派遭诟

  1998年,李连杰正式进军国际,参演了好莱坞顶级大片《致命武器4》。但与同年成龙领衔主演《尖峰时刻》并且票房大卖相比,李连杰在好莱坞的首次亮相多少让中国影迷有些不是滋味,仅有5分钟的戏份,又是个大反派,最后还要被男主角杀死??看惯了李连杰在银幕上演过太多正义凛然的英雄形象,很多亚洲观众都表示不能接受他为进军好莱坞所做的这一“战略性妥协”。而事实上,李连杰当时若不及时转战欧美,亚洲票房号召力已有江河日下之感,要知道1998年他在香港拍摄的最后一部动作片《杀手之王》,票房仅刚过千万而已……

  6、连拍西片 票房势微

  自从打入欧美影坛,7年来李连杰主演拍了五部西片,最早的《致命罗密欧》北美票房超过5000万美元,这对于B级制作来讲是一个巨大成功。可惜随后的《龙之吻》和《救世主》的票房收入却接连下降,《致命摇篮》则仅有3000万。最惨的还是近期刚下档的《狼犬丹尼》,北美票房居然只有1000多万的收入,实在让人大跌眼镜。相比之下,倒是完全“中国制造”的武侠片《英雄》以5000多万美金的惊人票房,为低谷期的李连杰挽回了不少面子。或许正因为有了这一系列曲折遭遇,才让李连杰审时度势,决定不再征战欧美,返回内地发展。甚至计划《霍元甲》之后,便退出这影视江湖?撰文魏君子

评论影行天下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