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天津籍老艺术家郭振清已经离开了我们,在银幕上,郭振清和许许多多老一代的电影艺术家塑造的那些没有褪色的影像,依旧能让我们感动。回忆郭振清的银幕形象,回忆这些老电影人为中国电影发展做出的贡献,在中国电影诞生100年的今天,又被赋予了不同寻常的意义。
多才多艺的郭振清
郭振清是天津市人。1927年8月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里。父亲靠摆小摊所得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郭振清断断续续念了四年私塾,后来由于交不起学费而辍学。少年时代他就是个活泼、爽朗的孩子,好舞刀弄棒,还能踩高跷,遇有民间文艺活动,总要去凑热闹。对曲艺大鼓、杂耍、驴皮影等都有浓厚兴趣,早就产生了想当艺人的念头。在他十六七岁时,由于家境日趋贫困,不得不自谋生计。到天津市电车公司当学徒,后来就在电车上当售票员。天长日久,他结识了一些乘车的艺人,跟他们处得挺熟,并学会了单弦、数来宝、相声和评剧等多种表演技巧,有时候会自编自演一些顺口溜或评剧小段给工友们听。
在活跃于影坛的近三十年时间中,郭振清所扮演的角色大多是正面的英雄形象。在表演艺术上具有一种质朴真实、清晰明快、充满激情的艺术风格。凡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的艺术成就经历了艰苦的磨炼过程。他没有进过专门的电影艺术学校,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是在实践中干出来的,生活是我的基础。”他将自己融于生活之中,广交朋友,观察体验各种人的思想感情。他说:“演戏离不开生活,是演生活、演生活中的人。但演员切记不能有演戏的观念。要讲究真情实感,要演什么像什么,要让观众从演员的形体动作中看出人物的思想感情。要这样就必须不断地、无止境地去探求生活。”
两个经典角色
郭振清给观众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角色,就是《平原游击队》中的李向阳和《六号门》中的胡二,而对于这两个角色,郭振清下了很大功夫,终于使得这些角色和影片成为了中国电影中的经典之作。
1952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六号门》,选中郭振清扮演主角胡二。郭振清从小就和码头工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他家住在天津码头附近,他是伴随着“吭唷、吭唷”的号子声长大的。码头工人当牛做马的苦难生活,在郭振清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他当电车工人时,又亲身经受了旧社会辛酸苦辣的生活。他说:“电车工人的生活是挨揍的生活。”郭振清生就的莽撞气盛、好打抱不平的性格,常遭到当时国民党官兵和地痞流氓的打骂凌辱。他非常理解受苦人的思想感情,当摄制组来到搬运工人中深入生活,给工人们演出舞台剧《六号门》时,他更是泪流满面。可当演完戏以后,工人说他演的并不像码头工人胡二。老工人告诉他,在旧社会,挨打挨骂是家常便饭,眼泪早已哭干了,只剩下恨了。后来,郭振清深入到一些受苦最深的老工人中去,经过观察,他重新确定了塑造胡二的艺术构思:既表现出胡二的爽朗朴实和对旧社会的深恶痛绝,又表现出胡二彪悍刚毅,敢于斗争和对胜利充满信心的英雄气概。
《平原游击队》是反映抗日战争时期,冀中人民向日寇进行英勇斗争,所创造的惊心动魄的故事。剧本着力描写的是李向阳这位抗日英雄。郭振清是在城市中长大的,没有经历过抗日战争,经过阅读、研究有关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平原上敌我斗争的史料、小说、图画,参观革命历史博物馆,特别是通过深入冀中平原,和曾与日寇进行过生死搏斗的群众一起生活、劳动、交谈,使郭振清逐渐理解和把握了人物的思想、情感,更加热爱自己的角色。1957年,郭沫若曾题词一首赠郭振清:“凤头鸠见桑葚,独立枝头有所思。自我陶醉不可耽,高飞四海颂和平,月桂菊可寻。”概括了他在电影艺术上的成就。
王轶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