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最好的时光》剧照
釜山电影节引发亚洲电影“团结论”
“一根筷子易折断,十根筷子抱成团。”这句俗语正被今天的亚洲电影人逐渐领悟。在近日开幕的韩国釜山国际电影节上,香港导演唐季礼公开呼吁:“亚洲国家和地区的电影人联合起来,与好莱坞一争高下!”这一倡导受到不少亚洲电影人的极力赞成。
唐季礼呼吁“亚洲团结”
唐季礼是在两天前开幕的韩国釜山国际电影节上发表这一高论调的。这位香港著名导演携新片《神话》到电影节参展,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没多说自己的作品,反倒急迫地谈起了亚洲电影的出路问题。他说:“好莱坞的电影产业具有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拥有的人力资源、技术和资金,所以要以单个国家或地区的电影产业与之竞争是很困难的。而亚洲国家和地区的演员、导演和制片人共同摄制电影,可以弥补不足、突出长处,与好莱坞一争高下。”这番说法引起很多亚洲电影人的强烈反响。
事实上,今年的韩国釜山国际电影节已带有明显的“亚洲团结”特征———虽然打着“国际电影节”的旗号,但对亚洲产电影的关照却明显“超重”。在持续8天的电影节里总共将有87部亚洲影片露面,除了专门的“亚洲电影之窗”单元,釜山电影节还设置了旨在支持亚洲电影工业、扶持影坛新人的“亚洲电影资助计划”,该计划的奖金从1万到2万欧元不等,今年有多达27部亚洲作品入围。此外,电影节中“重新制作亚洲作家电影新地图”、“新浪潮十年”以及“釜山电影节推荐的亚洲巨作选”等活动也都与亚洲电影息息相关。通过釜山电影节,亚洲电影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正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香港电影人一向积极
“亚洲团结”的口号由香港导演唐季礼提出,这绝非偶然。事实上,香港电影人在团结亚洲各国家和地区的电影势力方面,步伐迈得最早。香港著名导演陈可辛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初他联合韩国和泰国导演共同执导电影《三更》之后,有很多香港电影人都对他“崇洋媚外”的做法表示不理解。对此,陈可辛在很多场合反复解释:“我这是在‘曲线救国’。”在陈可辛的理论里,他可以通过与韩国、泰国等电影产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分享演员、制作、创意和资金,达到最终共同分享整个亚洲市场的目的。他的理论最后被验证是可行的,在不少香港电影人的心情随市场一起陷入低谷的时期,陈可辛却带着他的《三更》在更广阔的天地里闯出了名堂。
香港电影人为何更急于“团结”?原因无外乎相对于中国内地以及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来说,香港的市场太小了。随着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电影的崛起,曾靠“卖埠”来“贴补”票房的香港电影如今在失去“领头羊”地位的同时,也失去了“买家”,再也无力消化如此庞大的电影制作群。好在今天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香港电影人已开始正视香港电影“过气”的事实,开始走“陈可辛之路”。如今凡是港产大制作,不少都打着“韩国影星加盟”或“日本制作人操刀”的旗号,眼下正在亚洲各大院线耀武扬威的《神话》也找了韩星金喜善来帮成龙大哥一把。
内地电影人要更“开放”
毫无疑问,今天的中国内地电影正在崛起。比如这一届的釜山电影节,“中国力量”便成为一大亮点———张扬的《向日葵》、黄建新的《求求你,表扬我》、宁瀛的《无穷动》、李玉的《红颜》等,在“亚洲电影之窗”单元中占了不少位子。事实上,在近年的不少国际电影节上,比如刚结束不久的威尼斯电影节,中国内地电影都显得“风光无限”。不过,虽然崛起的势头相当猛烈,可中国电影无论从艺术性还是思想性来看,仍与“国际高水准”之间有着相当大的差距。
在由香港贸易局举办的一次影展上,中国内地的“大腕”导演冯小刚曾公开扬言:“是香港电影需要我们内地,但内地却不需要香港市场。”在这位一向善于以票房取胜的导演看来,独享着全亚洲最大的市场无疑是一件惬意的事。但是,这种“闭关自守”的态度真的站得住脚吗?有业内人士认为,假如不是国家对进口片进行控制,以内地电影现在的水平根本抵挡不住“好莱坞大片”的冲击,因此冯小刚的洋洋得意还有些为时过早。内地演员的演技是亚洲公认的,假如能加上香港的经验、韩国的资金……将整个亚洲的资源和市场合为一体,才有可能真正成为“好莱坞大片”的劲敌。换个角度,假如能将“韩流”巧妙地收为己用,说不定也将是一个比成龙号召的“抵韩”更为聪明和有效的做法。 本报记者 李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