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波哥大10月14日专电(记者周喆) 刚刚凭《沉默的远山》一片夺得第22届波哥大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的中国导演郑克洪日前说,他认为不妨按地域给中国导演分类,他自己可被归入“长江电影导演”类别。
郑克洪对新华社记者说,他在波哥大电影节举办的一场中国电影座谈会上,提出了划分中国导演的新方式。他说,国内的电影研究者和从业人员习惯按照年龄段去划分电影导
演,从而产生了“第四代导演”、“第五代导演”,“第六代导演”这些提法。这可能是为便于研究,久而久之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但这样的划分方式,或许缺乏科学性和理论研究的实践性。
郑克洪说,他本人在长江三峡生活了十几年,对那里怀有很深的感情。就像张艺谋之于西北、贾樟柯之于山西,许多中国导演都怀有强烈的故乡情结,他们最好的影片大部分都是在故乡完成,故乡的山山水水进入了他们的潜意识,构成了他们命运的某种隐喻。从这个意义上说,地域性与导演的创作个性和艺术选择也息息相关,他们执导的影片因而具有生命的气息。
郑克洪由此提出,不妨按照地域来给导演分类,将中国导演分为“黄土地电影导演”、“草原电影导演”、“长江电影导演”、“园林电影导演”、“城市电影导演”等类别。就他本人拍摄的几部电影而言,除《沉默的远山》外,《男人河》、《丛林无边》等也都在长江三峡地区拍摄完成,讲述这个地区的地域文化和民风民俗。他说,电影以表现人为主,而养育人的是水土和文化;这些人文和地理背景一旦成为电影的表现空间,电影就染上浓厚的地域色彩。从这个意义上说,在长江流域尤其是长江中游流域拍摄的影片,可以叫“长江电影”,他本人则应该属于“长江电影导演”类别。
郑克洪说,这一观点只是他多年从事电影工作的一些心得,还需要和更多电影界人士交流以臻完善。
《沉默的远山》原名《周国知》,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成。影片通过纪实手法,以原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宣恩县椿木营乡民政助理周国知为原型,讲述了周国知一心为民的故事。该片今年5月荣获第12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大奖,在不久前第11届“华表奖”评选中又获得了优秀故事片奖。
在本届波哥大国际电影节上,《沉默的远山》获得最佳影片称号,郑克洪因此获得了组委会颁发的“银圈”奖。
本届波哥大国际电影节于10月5日正式开幕,13日闭幕,来自12个国家的20部影片参与了竞赛单元的角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