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电影宝库 >正文

贺电影百岁诞辰 中国电影人不约而同集体怀旧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11月03日09:54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昨日,随着《向日葵》在各地影院悄然下片,2005年中国电影的一次集体怀旧黯然落幕。从年初的《孔雀》“开屏”到年尾《刺青时代》的筹备,“第六代”以及更年轻的电影人不约而同开始怀旧,他们把个人经历投射到银幕上,唤起了一代人逐渐淡忘的集体记忆。今年是中国电影百岁诞辰,“怀旧”这样一份生日礼物对于百岁寿翁而言,似乎有着更深的意味。

  现象怀旧七剑下天山

  如果盘点今年中国国产电影,“上世纪70年代”绝对是一个关键词。怀旧如春雪融化,《孔雀》、《青红》《红颜》《电影往事》、《向日葵》先后上映,《看上去很美》和《刺青时代》隐而未发,真可谓“七剑下天山”。但这些影片的创作者们并不愿意用“怀旧”来简单归纳各自的动机。对于这一年里如此集中地出现面貌多少相似的作品,他们认为十分偶然。但正如他们常常强调的,这其实是自己早就想拍的题材。李樯写了《孔雀》剧本很长时间无人问津,开过一次机又难产,王小帅一直想拍《青红》却找不到投资推迟至今,张扬一直有意将个人经历融入电影,直到《向日葵》才得以释放……种种偶然的背后是创作者选择的必然。

  反响国外吃香国内受冷

  踩着一个又一个电影节的点,“中国式怀旧”在今年的世界影坛留下了一个又一个怀旧的脚印:2月,顾长卫的《孔雀》在柏林电影节上荣获银熊奖;5月,王小帅的《青红》从戛纳电影节捧回了评委会大奖;9月,女导演李玉的《红颜》征战威尼斯,获得了“欧洲艺术奖”;9月底,女导演小江的《电影往事》在德国汉堡拿回一座导演处女作大奖,并参加多伦多电影节;几乎与此同时,张扬的《向日葵》在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斩获了最佳导演和最佳摄影两个大奖。2005年,第六代导演以“怀旧”名义四处出击,并且很少空手而归。打蜂窝煤、崩爆米花、白网鞋、喇叭裤、高音喇叭……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日常生活的细节,再次满足了世界的“中国情结”。

  但在国内影院,这些“怀旧”作品却遭遇了空前的票房尴尬。除了年初《孔雀》小有收获之外,其余影片票房均淡然无光。10月,在没有引进大片的淡季,《电影往事》和《向日葵》相继上映,票房惨淡:《电影往事》在南京遭遇“零票房”;在上海两部影片总共票房还不如《神话》一天的票房;在成都,两部影片也因观众太少匆忙下线。其实单就影片而言,《电影往事》和《向日葵》非常值得一看,但由于宣传不力,很多观众还不知道影片上映,就已下片了。同时当怀旧成为消费,这样的主题一再重复,观众是否产生了“审美疲劳”也值得反思。

  说法我们为什么怀旧?

  怀旧不是老者的专利,今年引领怀旧风潮的是一批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年轻人”。对于怀旧,他们“理直气壮”,觉得有话要讲:

  有人为了青春。《孔雀》的编剧李樯说,“我并不是想写那个时代,是‘姐姐’和‘哥哥’的青春恰巧发生在那个年代。怀旧如同爱是种本能,经历过的岁月就如同你的私有财产。”《孔雀》让他完成了对青春记忆的复制。而《青红》则复制了王小帅本人在贵州“三线工厂”的青春成长;《红颜》来自于导演少女时代对女性命运的体察。

  有人为了怀念。《电影往事》基本上是借用“露天电影”这一集体行为来表达小江对过往简单、朴素生活方式的留恋,她想借过去的事情唤起大家对电影的感情。

  有人为了记录。《向日葵》的导演张扬认为,电影应该是记录这个时代人的生活状态、思想方式的重要工具。追忆往事就是“思考自己是怎样成长到了现在这个样子”。

  其实,所有的创作者在谈到创作构思时,不约而同都强调这样一个时代背景,那就是上世纪70年代末,这些怀旧影片的故事几乎都从此开端。20多年间城市面貌、生活状况、人的精神状态发生的巨大变化,与他们的亲身经历、少年记忆形成鲜明对比,刺激着他们敏锐的神经,让他们有恍若隔世的感觉,觉得有必要去梳理时代。中国这20多年的变化与活力是已然成型的欧美社会难以比拟的,这给创作者提供了广阔的创作题材和背景,这也是世界影坛青睐“中国式怀旧”的原因。 卫昕/文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200,000篇。


评论影行天下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