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电影宝库 > 李连杰作品《霍元甲》专题 >正文

于仁泰:我的幼儿园是电影院 “月慈”就是我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1月16日02:43 新闻晨报

  于仁泰早就是个大导演了,可是低调的他总是徘徊在人们的视线之外,极少曝光。他因幼时患小儿麻痹症而跛足,因而在片场,他总是头戴棒球帽,开着辆电动车,“突突突”地到处巡视。有个笑话,说他在上海车墩拍《霍元甲》时,拍了一个月后现场的群众演员还不知谁是导演,议论说:“我们这个戏的导演很厉害的,是个外国人,在美国很有名。”那时,于仁泰驾着电动车正好开过他们身后,偷笑。

  这次被李连杰请回国内导演其功夫片封山之作《霍元甲》,也算是圆了于仁泰一个梦。因为他曾经说:“在周润发之后,李连杰是另一个我非常想合作的演员。”

  在影片中,他跟着李连杰还有“霍元甲”一起领悟了武学的意义,并且,他还在故事中加入了“自己”:“影片中的月慈是我后来加进去的,月慈是个盲女,我觉得,李连杰是霍元甲,我就是月慈。”

  小儿麻痹的他崇拜李小龙

  别看于仁泰现在一副成竹在胸、稳如泰山的样子,可是他说,小时候的他其实很自卑:“我9个月大就患小儿麻痹了,难免会受人欺负,所以我就很崇拜李小龙,总梦想自己能练武成为大英雄,以为练了武就不怕别人欺负,就能保护自己了。”上中学后他到英国念书,就在华人会馆里学过咏春拳,也算是对中国功夫略知一二。

  “学了功夫后是不是就觉得自己变强大了?”记者问他,他苦笑,“哪有啊?学会了一招半式后,本以为可以打外国人了,再不怕受欺负了,可是好像全无用武之地。其实我发现我一直是误会了中国武学了,直到这次接拍《霍元甲》,看着看着剧本就就明白了,原来我一直都错了,练武不是为了打人家,而是为了自强,自己强大了,别人就怕你了,所以也就不用打了。”

  放弃美国的两部片子,来拍摄《霍元甲》,于仁泰说除了冲着李连杰,更是因为看了剧本后,为之深深吸引:“当时我已在美国筹备另一个电影了,这时著名制片人江老板给我打电话,问我有没有兴趣回国内拍片,我说有啊,最好是拍李连杰,我很想与他合作。他大喜,告诉我,就是要拍李连杰的片子。”但听说是拍《霍元甲》后,他开始担心:已经有那么多版本的《霍元甲》了,关于霍元甲的故事也很多,再拍什么呢?这时李连杰亲自给他打了电话,“他太有说服力了,他说想利用这个片子讲真正的中国武学精神,也就是重点讲霍元甲悟透人生和武学宗义的过程。我觉得这很有意义。”

  所以,在《霍元甲》中,没有特效,没有吊威亚,没有替身,全都是李连杰展示的真拳脚。于仁泰说:“现在张艺谋陈凯歌这些大导演都玩特技了,我却返璞归真,专注于展现一招一式了。如果这是部寻常的,也玩特技的武打片,我未必会接。”

  从“怕说话”到“能说会道”

  于仁泰在美国拍片多年,这一次回国内拍摄《霍元甲》,他希望能成为一个新起点:“以前总有人问我会不会回中国拍戏,我说一定会,就是没有人找我。”他表示,如果此番《霍元甲》能够让观众喜欢,使他受到肯定,会鼓舞他迈开大步,继续同国内影人进行深入的合作。“毕竟我以前拍的《白发魔女传》只是武侠片,不是功夫片,所以《霍元甲》也是我的第一次。”

  “我从小在外国长大,这次通过《霍元甲》能回归中国文化,我很高兴。因为环境限制我没能好好学习中国的文化,但我本身又很喜欢中国文化,所以希望这是个开始,我要先过普通话关。”其实拍《霍元甲》的这3个月,他的普通话已经练得很不错了。

  他认为,中国人最大的特点是忍耐,任何事都憋在心里,不多说,同时也很能容忍和体谅别人。虽然他在思维上已经很西化了,但在这一点上,他还是很东方。他在香港电影圈浮沉多年,不喜抛头露面,只做不说,《花田喜事》、《白发魔女传》和《夜半歌声》等多部作品都标志着香港电影黄金时期的成就。1997年,他同吴宇森等一批香港导演一样,来到了美国。在进军好莱坞的众多华裔电影人当中,他一直是非常低调的一位。在美国,他的《五行战士》、《鬼娃新娘》、《弗莱迪大战杰森》在好莱坞为他赢得了声名。但是,许多人只知道他的影片,对他的名字都不甚了解。

  “很不喜欢与媒体打交道吗?”记者问他。其实他很是能说会道,娓娓道来一席话,令人如坐春风。

  他哈哈一笑:“不是的。只不过我一直觉得只要有本事,不用常常曝光,自然有人来找你拍片。”他的自信很有力量,同时,他也不讳言自己是个矛盾综合体,“从小,我就一直在自卑与自信间挣扎,可能正是因自卑才逼得自己必须自强、自信吧。小时候,我怕走路,怕说话,甚至不敢站起来。爸爸妈妈就逼我做这一切,锻炼我变得坚忍起来。”

  这让记者想起《霍元甲》中孙俪饰演的月慈,那是个盲女,非常坚强,理解和包容一切。提起这个角色,没想到于仁泰主动坦白:“月慈就是我自己啊。本来剧本中没有月慈的,是我后来加进去的。李连杰看了剧本后笑我说,‘哈,原来你把自己给加进去了’。”

  没朋友的童年,整天泡电影院的童年

  另一方面,神秘和低调来源于他的特殊成长背景。他坦然地告诉记者:“由于我从小有这个病,所以没什么朋友,大家都嫌我腿脚不灵便,太麻烦。”但他也“因祸得福”,父亲担心他一个人呆在家里得抑郁症,于是每天都把他送到电影院去泡着,“有时候一泡就是一天,我一个人就缩在电影院的黑暗里沉浸在各种各样的故事中,发现痛苦全都忘掉了。所以,很小的时候,我就立志要拍电影,要当导演,因为电影可以把人们带进另一个世界。”他忐忑不安地告诉父亲自己的理想,父亲当然说“NO”,毕竟,拍电影在普通人来说都是很辛苦、很耗体力的事,更何况一个有残疾的孩子?父亲坚决不同意他学电影,于是他在美国读大学专业只能选工商管理,父母认为做企业管理可以坐办公室,不必辛苦地在外面跑来跑去,很适合他。

  “可是,有些事情就是命中注定。我读完书回到香港,那时候是上世纪70年代末,香港电影开始崛起,我有机会结识了许多电影人。1979年,我第一次有机会拍电影,竟然就当起了导演。”那时,于仁泰25岁,电影人生开始启航。

  “您的故事也很传奇啊?不亚于霍元甲。”记者说。

  他开朗地笑,“是啊,所以这个故事吸引我,这电影一定要我来拍啊。《霍元甲》想告诉观众的就是,不要怕困难,人生总有坎坷,但只要坚持,梦想一定会达成。”

  记者又问他:“身体的状况,有没有让你觉得比别人更辛苦呢?有没有想过放弃?”

  他很坦诚:“当然,在觉得辛苦得快撑不下去时,我也想到过放弃。人之常情嘛。但每天早上醒过来我都想:又是崭新的一天啊,我还是应该拍下去,学下去,每拍一部电影我都能学到新东西。拍电影不是我的职业,而是我的人生动力。”袁媛/文 /文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80,000篇。


评论影行天下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