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搞电影《无极》的网络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以下简称为《馒头》)目前在网络上广为传播,大受网民追捧。最新消息说作者即将再推一部类似作品,会把《无极》和《英雄》结合起来恶搞,讲述一个导演梦碎奥斯卡的故事。
记者拨通《馒头》作者胡戈的电话后,他平静地说:“我还不一定做呢,原来是有点这样的想法,但这很复杂,大家以为做这样一个东西这么简单,说做立马就能做啊。这需要
好长时间准备的。”
从2006年年初迅速在网络上蹿红的《馒头》来看,这确实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主持人旁白:“2005年某月某日,某市发生了一场离奇的命案,一位蒙面骑马者在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杀死了“圆环套圆环娱乐城”的总经理王某。当时正好有记者在场,拍下了当时的画面。”
这是当前网络上最流行的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开篇。上述貌似法制新闻现场节目的开篇后,接下来所采用的素材几乎全部来自陈凯歌导演的最新力作《无极》。
短片片长20分钟,开始前有“以下看到的东西纯属本人自娱自乐,内容纯属虚构,全是瞎编乱造的”的字样,然后套用央视节目《法制在线》的形式展开整个故事。画面都采自《无极》,而人物配音也都模仿剧中人的口气,只是对白多了冷幽默。
在这部短片里,真田广之扮演的鲜花盔甲大将军成了城管队的“真田小队长”,刘烨扮演的狼成了公安民警“郎警官”,陈红扮演的满神成了“谈判专家”,张东健扮演的奴隶昆仑则成了被通缉的犯罪嫌疑人。有意思的是,作者还煞有其事地在短片中安插了两个广告,分别是“满神”牌洗发水,还有一则是“逃命”牌跑步鞋。
短片在网络上大受欢迎,许多下载网站都有链接下载。作者认认真真恶搞《无极》的做法似乎很受网友推崇,甚至有一个名为“杂谈王牌娱记”的网友发帖“《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引爆2006年春节电影市场”,更将其抬到正式制作电影的高度。
- 访谈
专访《馒头》制作人胡戈
“恶搞的东西有漏洞也没关系”
因为《馒头》的大热,胡戈也成为网友的追逐对象,于是记者联络上人在上海的胡戈。
2006年1月14日,上海,阴有小雨,最高温度9摄氏度。因为距离市区太远,来到胡戈所居住的花园已经是下午两点半。“那一块是别墅区,以前比较偏,现在住的人不少了,谁不喜欢住别墅啊!”计程车司机说。
摁响门铃,门开了,一张干净、白皙的脸,“你是胡戈吗?”“嗯,是我,进来吧。”原以为是一个张扬、另类,甚至带点桀傲不逊的人,但面前出现的是一张绝对正常的脸,正常的英俊。
“好玩,练一下视频剪辑技术”
记者(以下简称“记”):你自己买的别墅?
胡戈(以下简称“胡”):没有,租的。
记:多少钱一个月?
胡:2000块钱,上下两层。
记:你应该不是上海本地人吧?
胡:算是武汉人吧,6年前来的上海。
记:你当时为什么会想着恶搞《无极》呢?
胡:当时就是想着好玩啊这事情,嗯,觉得好玩呗。
记:那你对电影《无极》的评价是什么?
胡:跟别人差不多呗,觉得情节不太好,我的意见应该跟大家一样的吧。
记:那你做《一个馒头的血案》时有想过影响会这么大吗?
胡:没有啊,当然没有啊,我就自己做着玩,好玩,练一下视频剪辑技术。
记:做这个用了多长时间啊?
胡:四五天吧。
记:你的职业是什么呢?
胡:做音乐,平时的工作就是音乐制作,包括作曲、编曲,还有影视的音效编辑,也帮别人卖点录音设备。
“我觉得我这个剧本编写比较不错”
记:《馒头》里面有几个人的配音,是你请朋友录的吗?
胡:没有,我自己做的,都是我一个人。
记:好像学谢霆锋的感觉最像。
胡:嗯,是有点刻意模仿。
记:那你有没有特意花时间去练习呢?
胡:没练,就直接开录了。
记:你对《馒头》哪一个部分最满意呢?
胡:我对编剧这一块比较满意,我觉得我这个剧本编写比较不错。
记:但好像还是有不合逻辑的地方。王经理和他老婆本来就是老板了,为什么还站在高台上索要工资要跳楼呢?他们本来是老板啊,要拖欠是他们拖欠别人的。
胡:嗯,这个是有点问题,好玩嘛,也没想太多,没有那么较真。
记:那你也给别人留下了恶搞你的漏洞啊?
胡:恶搞的东西有漏洞也没关系,反正就是好玩的,别人要恶搞我就搞呗。
“为什么向他下手?因为他的作品恰好比较好改。”
记:听说你本来是安排了四个广告的,怎么只上了两个,还有两个是什么啊?
胡:后来偷懒就懒得做了。还有两个广告一个是“奔牛”牌火腿肠,本来是想那些牛加上肉啊,还有就是补钙用的馒头胶囊。
记:我们假设一个场景好不好,现在陈凯歌来找你,问“你为什么要向我下手呢?我这可是3000多万美金的投资啊?”
胡:为什么向他下手?因为他的作品恰好比较好改。
记:怎么好改了?
胡:人物比较少,情节比较简单。
记:听说你现在正在做另外一个东西?
胡:嗯,准备开始了,还是《无极》和《英雄》。
记:现在有人讨论说你侵权了,说你侵了《无极》的权。
胡:我这不算,我是自己以学习为目的的,这些《著作权》法有规定,以个人学习为目的,比如说学生做作业他用了别人的作品,这是不构成侵权的。
记:你担不担心陈凯歌或者制片方真的来找你对质啊?
胡:对质没用啊,上法庭才有用啊。
记:你有没有想过把这个东西推荐给陈凯歌看一下啊?
胡:我干嘛要给他看。我只是自己做了,给自己几个熟人和朋友看了,然后他们觉着有意思,就把这东西给放到了网络上。
记:那你的同学熟人看了有什么反应啊?
胡:觉得好玩,我父母也看了,也没什么,就觉得好玩啊。
记:他们有没有惊讶呢?
胡:没有,他们觉得特正常,我同学都知道我在大学就是这样一个人,我读大学经常逗他们笑,喜欢开玩笑,有点小幽默。
记:那现在《馒头》在网络上这么火,很多媒体也很关注,你觉得你自己的生活现在跟以前有什么变化没?
胡:好像没什么,就是来这的记者多了,很多媒体的人来过……
采访结束了,胡戈的助手来找他谈事,在他和助手对话的时候,桌上一张纸条掉了下来,上面胡乱地涂涂抹抹着歪歪斜斜的一些字:我其实是一个热情、爱玩的人,虽然现在看上去有点闷闷的……像是自言自语。
出租车在驶回市区的方向,司机听说刚才采访的是做《一个馒头的血案》的作者后,很惊讶:“他住这里啊?看来现在是发了。租的?那他真是个会享受的人。”黄长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