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电影宝库 > 第56届柏林电影节专题 >正文

柏林电影节落幕 内地艺术片何日“突围”(图)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2月19日05:35 华商网-华商报

  

柏林电影节落幕内地艺术片何日“突围”(图)
《向日葵》海报

  

柏林电影节落幕内地艺术片何日“突围”(图)
《无穷动》海报

  

柏林电影节落幕内地艺术片何日“突围”(图)
《茉莉花开》海报

  第56届柏林电影节接近尾声,代表《我们俩》前往柏林的内地导演马俪文说,每一次她看着台下的观众为影片鼓掌时都热泪盈眶。但据悉,这样一部以中国文化打动了国外观众的心的电影,已接连参加了几个国际电影节,却至今还没有在内地公映,与其命运相似的还有另一部艺术片《茉莉花开》———

  近些年来,中国内地艺术片出现了一个怪现象:走出了电影局,走进了电影节,但却进不了电影院。2005年被电影局审查通过的影片达260部之多,而真正能够在银幕上亮相的却只有几十部。公映成为不少文艺片导演心中的奢望,去年在东京电影节上载誉归来的导演杨亚洲称,至今他的《泥鳅也是鱼》还静静地躺在箱底。而综观去年的内地电影市场,有机会亮相大银幕的几部艺术片中,除了张艺谋《千里走单骑》等个别影片之外,不少影片在越来越多的商业片轰炸下,都匆匆下档。

  现状艺术片头上“四座大山”

  像陈凯歌一样,大多数导演都把自己拍摄的电影比喻成自己的孩子。但这个“孩子”始终见不到外面的世界,则是他们的“父母”们所不愿看到的。而在一些艺术片导演看来,他们的“孩子”要出来见人,却面临着“四座大山”的阻碍。

  投资商间有矛盾《茉莉花开》在2004年上海电影节上“绽放”后,内地公映时间一拖再拖,导演侯咏一年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片方欠自己的报酬他不要了,只要电影早点上映就行,而如今他的期望变成了无奈,只有愤愤不平地表态,不管这事了。投资发行商之间的扯皮让他的这部电影从新片变老片,成为“压箱”的经典个案。

  给大片让路马俪文的《我们俩》、杨亚洲的《泥鳅也是鱼》是最显著的例子。为避开大片上映的锋芒,这些投资相对小,基本上没有宣传成本的影片只有低头让路。同时,由于内地院线银幕有限,且大多是单厅影院,《电影往事》《独自等待》《向日葵》《红颜》《世界》等艺术片都是在影院上映几天就被迫下档,原因很简单,观众被大片吸引走了。

  盗版抢走票房《艺伎回忆录》《断背山》两部影片还被讨论是否引进时,市面上的盗版已是满天飞了,眼见着“含金量”本来就不是很有保证的票房遭遇无孔不入的盗版掠夺,发行商只好打消引进的念头。同样,在电影院里看《可可西里》《长恨歌》的观众也不多,因为许多人早在影院放映前就看过盗版了。

  观众不愿进影院有观众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有不少艺术片都能让我们产生共鸣,我们也需要那种有力量的艺术片。不过因为艺术片都是剧情片,除了一些大师的作品还想着要去影院看之外,一般选择买碟观看就行了。”

  呼声导演要求“保护”“开专线”

  对于艺术片面临的窘境,在记者的采访中,不少导演都摊开双手做无奈状。杨亚洲被问及《泥鳅也是鱼》到底何时上映时,连叹了两口气后说,“面对进口大片的攻击,内地对国产大片实行了‘保护主义’,为他们确保强势宣传,确保独一无二的档期。但我们这些小成本艺术片何尝不需要政策的保护。”

  《向日葵》的导演张扬说,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给影片投入500万元后就不管了,并不积极地将它推向市场,而影片的主创人员为了使这部电影上映不得不四处奔走宣传。更让他无奈的是,内地很少有专门的艺术电影院线,使得不少艺术片没有进入市场的“窗口”,往往最后只能是卖到电视上的电影频道了事,观众在电影院里基本上看不到多少艺术影片。《世界》的导演贾樟柯也认为,内地应该有一条专门的艺术院线,保证小成本艺术片的上映。

  《无穷动》导演宁瀛向记者表示,拍一部为了获奖的电影容易,拍一部既能获得好评又能有观众的电影很难,“我们拍电影一般是先按自己的想法去拍,很难事先与观众的某种需求吻合。我觉得艺术片和商业片需要两种创作态度,拍文艺片,不能去想商业那些东西。我电影拍完了,下一步就是发行商与市场的事情了,和我没有多大关系。”

  支招要拍观众喜欢的影片

  目前内地有36条院线,但每个档期各院线上映的电影基本没有分别。而在国外,不少院线都有专门的艺术影院,至少为艺术片提供了一个窗口。面对不少导演的“声讨”,西安长安院线一位影院负责人说,艺术片要得到扶持,必须自上而下。现在上海就有不少影院专门开辟一个厅来放艺术电影,但怎样在市场环境下用政策来保证影院的积极性值得探讨。他表示,艺术片在院线上映的时间平均为一周,且大多因为没有观众,被迫早早下档,很多艺术片更是无法与观众见面。?开因资金问题而导致的宣传力度不足的原因,导演缺乏市场嗅觉,影片从题材到拍摄风格上太注重自我表达,观众的年轻化等,都成为艺术片无法获得主流观影人群喜爱的原因。另一方面,从市场来看,开辟专门的艺术院线,经济效益没有保证,比如西安大多是单厅影院,影院要生存,就不能顾那么多了。

  艺术片要怎么做才能突出重围?去年靠一部艺术片《千里走单骑》照样“打下一片江山”的内地著名制片人张伟平给所有的艺术片导演上了一课。

  张伟平坦率地说,院线走向市场化,追求利润,无可厚非。搞一个艺术影院,就算整个影院就十来个人的话,只靠放映艺术片根本就不够水电费,而且,赔本赚吆喝的事儿谁愿意做?“电影是一个大众娱乐产品,我们的导演不能那么清高,要放下架子,心中装着观众才行。谁会为一个赔本导演投资?我认为,电影最重要的不是主创人员是谁,也不是获奖,最重要的是一部电影能真正走进影院,让成千上万的观众看到。”

  张伟平称:“《千里走单骑》放映两个月拿到3000多万元票房,说它好,是因为它是近几年最成功的文艺片,包括去年的《孔雀》《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可可西里》等几部片子加在一起都没有超过它。说它不好也行,因为3000多万元只不过是《英雄》上映两个晚上的票房之和。文艺片与商业片之间,是没有可比性的。对于影片的推广,我觉得在艺术片的推广上要有想法才行。我们的院线不愿意上艺术片,是因为关注的人太少。”本报记者唐爱明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影行天下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