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蔷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娱乐图片
感言
“感谢华语传媒大赏的所有评委,感谢《孔雀》剧组的所有工作人员,还要感谢生活,是生活的磨练给了我写作的动力和灵感。最后,希望编剧这行业能越来越繁荣昌盛,越来越多好的剧本涌现。”
《孔雀》编剧李樯在本届华语电影传媒大赏中获得了“最佳编剧”,这也是他创作生涯中首次获得专业的认可。但在采访时谈到这个剧本的创作过程,他却透露:“别说拿奖,就是能不能拍成电影,我自己也不确定。”前日在台上,他也表示,他得了这个荣誉,要感谢生活,因为是生活的磨练给了他创作的动力与灵感。
我的路,走得相当不如意
南都:这次获得“最佳剧本”,是你编剧生涯中首次获得的专业认可,感觉如何?当初你刚写出这剧本时,有没想过这作品能得认可?
李樯:我自然是开心了,但当初写这剧本时完全没考虑过要拿这样的荣誉,甚至没想过能拍成电影,这剧本也不是为任何一个导演或制片方写的。那时候我处于一个低谷期,觉得自己干了这么多年也没干出什么成绩来,已经泄气了,开始怀疑自己适不适合做编剧,甚至准备改行了。但后来又想,怎么也得给自己这么多年走过的路作一个总结吧,于是就躲回老家,为自己写了这么一部回顾性质的自传式剧本。但这故事也不是完全写我自己,要严格来说,里面的三兄弟妹的实际年龄都比我大,是我哥哥姐姐那一代人,我当时的路走得相当不如意,于是就在想,他们那一代人的青春是怎么度过的,他们的人生道路是怎样的。
中国编剧,容易被忽略
南都:之前曾有电影人说过,中国的编剧挺可怜的,一个大牌的编剧,在一部电影中的收益还不如一名三流的演员的片酬,也就是付出与收获并不成比例,你怎么看待这一说法?
李樯:说得很对,中国就是存在这问题,编剧的工作其实是不能以时间去计算的,一个好本子,通常需要作者经过长期的酝酿和沉淀,甚至还要经过几年的时间创作才能磨出来,很费力很辛苦,但相比编剧的待遇,好的编剧也就几万元一个本子,这确实挺不成比例的。而且最主要的一个问题,是中国的媒体和观众对编剧都缺乏关注度,但在国外,编剧的名字是会成为观众选择观影的一个标记的。我不知道中国为什么会忽略编剧的重要性,其实要是编剧的行业繁荣昌盛了,好的电影也就会不断涌现了。
我的作品,都会透着沉重
南都:《孔雀》的故事会让人感觉略微沉重了点,你第二部作品《立春》的时代背景是相隔十年之后,那在基调上会不会相对轻松一些?
李樯:恐怕我的东西都会有一种沉重在里面吧,虽然轻松的内容也有,但我觉得表达沉重是我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即使我写一个很轻松的故事,会很搞笑很好看,但最后还是会带出一些严肃的东西,只要是描写人生的,就无法避免会沉重。
现场特写
他们都感谢了李樯
在前日的盛典上,李樯的表现相当低调,即使上台,他也依然保持冷静的状态,并没有过分的激动与过火的言辞。就连发表感言,他也是匆匆的几句,甚至声音细得台下的人都听不太清楚。但是,在那段简短的感言中,最后“愿编剧这行业能繁荣昌盛”这一句,却似乎有点意味深长。
虽然李樯认为中国的编剧一直没被重视,甚至很多电影人在台上都不会提到自己获奖作品的编剧名字,但所幸的是,在前日《孔雀》剧组的另外三位成员上台发表感言时,都无一例外地在感谢名单中提到了编剧李樯的名字,这最起码证明,李樯作为中国最出色的编剧之一,还是获得了足够的尊重与关注的。黄锐海/文 姬东/摄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