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电影”更走近了人们的生活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娱乐图片
你的影片你做主
首届“中国手机电影年度盛典”将于今年9月在西安举行,而本次盛典的作品征集活动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直至今年8月底结束。任何用手机制作的电影作品都可以参赛,这项赛事让“手机电影”更走近了人们的生活,电影平民化时代即将到来。自从国内首部手机拍摄的短片《苹果》诞生以来,人们便意识到了手机电影的诱人之处,自己当导演和演员的愿望原来简单到用一部摄像手机就可以实现。
“手机电影,通常指长度在两分钟之内,用手机摄像头拍摄或者直接能在手机上播放的视频短片。人们可以用任何一部可以摄像的手机去记录自己的生活、去导、去演自己写下的剧本,并且让自己、让众人一起分享自己创作的电影卡拉OK。 ”
手机电影,随时随地做导演
记者从采访中了解到,之所以人们酷爱手机电影是建立在手机的普及性基础上,人人都有可能随时随地掏出手机留住生活中的点滴,被拍摄者根本不会感到紧张,旁观者也不会对此觉得惊奇或报以嘲笑,再则是因为手机的方便、快捷,遇到生活中有意思的人或事物就可以马上拍下来;另外手机的摄像功能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准,并且在后期的加工制作方面都有优秀的软件支持。
手机电影的前驱者和实验者,拍摄了短片《苹果》及《车夫》、《迷路》等7部作品的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陈廖宇向记者介绍了他对“手机电影”的理解,“真正的‘手机电影’则是一种新的拍电影的方式,它的第一要素应该是用手机作为主要工具拍摄与制作的电影,当然它一定还能在手机上传播与观看。”
一位网友则在观看都市客网站举办的民间手机电影大赛的参展影片后评论道:“我想手机电影该是摄影艺术的拓展,声影结合,去捕捉生活中或美好或哲理或谐趣的事物,但又不同于电影,如果说现在的电影是巧夺天工的艺术,那手机电影应该是对生活中鬼斧神工的艺术的发现!”
重庆,
手机电影的暗涌
一位重庆的手机电影“导演”说:“用手机拍电影实现了我一直想自己拍电影的梦想,我很高兴能把自己写出的小故事变成真实的光线发到网上让更多的人看到。”
“片场”的其他工作人员也纷纷表示他们热爱手机电影。这些来自各个行业的人仅仅是因为兴趣和对自我的一个挑战-他们几乎没有一个人学习过电影和表演,而且这样的影片没有片酬,还要自己买盒饭,甚至有的时候会投入得废寝忘食。他们自己写剧本,然后在极低的成本下操作出一个个有意思的片段。
拍好的片段可以用软件剪辑和编辑,甚至可以在屏幕上打出影片名称、“导演”和“演员”的名字、在剧中配音乐等等,更好玩的是还可以在开始前选出特定的视觉模式,让电影的整体氛围显现出古典、诡异等等特别的效果。
在北京、上海和广州,手机电影已经成为年轻人中风行的一种娱乐和自娱的方式,而在爱好追逐新鲜事物的重庆,手机电影也正从前卫潮人的手机中蔓延开来。
用指尖创作电影
小可:31岁
职业:重庆某高校教师
小可两口子打算拍当年他们相亲时候的场景,作为结婚三周年的纪念。剧本对当年的现实做了一些高于生活的改动,使整个片段充满了幽默的元素。开拍前“导演”对剧本来番诠释,把“演员”从动作到表情全方位的包装起来。还规定了每个人的走位和面对镜头的方式,甚至身体力行,不知道还真以为来了个剧组呢。
在采访中,“导演”小可说:“小有小的妙处,我们用指尖创作电影,重在平民化和本土化。把那真实生活中动人的点滴捕捉下来。”
别看工具就是一手机,场景就是当年的露台,“摄影师”可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导演”的“ACTION”也是颇有专业风范,就连演员也是全身心投入,戏到当年那心动的一幕时,主角的脸颊已是绯红。这短片虽只有短短三分钟,却经过了精巧的安排和布局。
电影卡拉也OK
如果说卡拉OK让人们充分过了做歌星的瘾,那么手机电影则可以让人们连电影瘾都过个够。
很多人都会问,为什么是手机,而不是DV或其它的专业摄影设备?那是因为这个高普及率的小东西才真正的让电影这种奢侈的艺术平民化成为可能。卡拉OK这神奇的配乐添字游戏自上世纪80年代末传入中国,取悦了人们那快喊破的喉咙近二十年,一直风靡。而那少数人才能接受的高价自唱KTV却没有多少人会去涉足。我们连滚带爬的跌进这个手机平民化程度极高的时代,手机带来的电影卡拉,也会OK。
现如今艺人都变“多栖”明星了,平民娱乐的“多栖”也追星逐月地紧跟而来。如今人们都可以感受做导演、当演员的滋味,可以随时随地的记录身边一切事物。就像听自己唱的歌总是比看别人的演唱会陶醉,看自己拍的片定会比欣赏大片更欣喜一样。管它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让生活多一些容易获得快乐的元素,大有大的精彩,小有小的妙处谁也不会拒绝,电影卡拉也OK。采写/见习记者 韩晓放
|